創業很艱難,創業更光榮,要崇敬創業成功,寬容創業失敗。創業型城市應該是一個使人想創業、能夠創成業、創好業的城市,一個充滿激情的城市,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一個充滿發展潛力和充滿希望的城市,一個實現比較充分就業、人人安居樂業的城市。
今年 3月 20日,全國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首批國家級創建城市名單確定,由此擊響了創建創業型城市的鼓點,82個城市揚帆起航,為創建創業型城市打頭陣,作先鋒,積經驗,探新路。
創業:從未有過的重視與高度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總體要求,去年 9月底,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通知,轉發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 11個部門關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去年 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堅持推進結構升級和扶持就業創業相協調。在今年 3月的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強調:要大力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在市場準入、財稅金融、經營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優惠,鼓勵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人力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張德江副總理提出了明確是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的重的要求。今年3月20日,要舉措,是應對國際金融在全國創建創業型城市工危機、穩定我國就業形勢作座談會上,張德江副總理專門作了重要批示,特別強調,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是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的重要舉措,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穩定我國就業形勢的有效途徑,并再次對大力推動創業帶動就業提出要求。
城市: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先導
啟動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對推進全國創業促就業工作具有積極的先導作用。
國務院辦公廳通知提出:“要重點指導推動工作基礎較好、條件相對成熟的城市,實施以創業帶動就業相關扶持政策,在組織領導、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社會參與等方面積極探索,建立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創業型城市”。為什么要先抓一批創業型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說,主要出于兩點考慮。
一是城市創業機會較多,是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主戰場。開展創業型城市的創建工作,既有利于城市本身創業者隊伍擴大,帶動就業增加,開拓改善民生的新的增長點;又有利于促進城市生產力發展,拓展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有利于改善城市發展環境,樹立全民創業名牌,這相當于增強磁場效應,磁場越強,給創業者提供的舞臺越大,吸引招商投資的效果越明顯。自去年底以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各省通過評選,確定了 82個城市作為首批國家級創建城市,率先開展創業型城市的創建工作。這些城市共同的特點是經濟發展環境比較好,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比較健全,創業培訓工作比較扎實,近年來落實積極就業政策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績,特別是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和稅費減免政策落實有成效。同時,城市領導有大的決心和強烈愿望,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創建工作積極性高,都愿意為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出更大貢獻。經過與各地共同商量,確定首批創業型城市的創建工作時間為 2年,即 2009-2010年。
二是創建城市先行一步,率先建樹,率先突破,率先取得成效,就能開辟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新局面,同時,以典型帶路,以點帶面,使全國面上的工作切切實實邁上一個新臺階。對省里來講,要想把創業促就業工作抓出成效,也必須選好領頭雁,首批亮相的創建創業型城市是經各省選拔的國家級創建城市第一梯隊,也是全國的領頭雁,具有重要的先行先試和示范帶頭作用,這些城市的工作上去了,就給其他地區樹立了標桿,就能帶動大家一起前進。
爭創:首批 82個城市入選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王亞棟介紹,首批 82個國家級創建城市,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各省、自治區勞動保障廳按照《關于推動建立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創業型城市的通知》要求,從 100多個申請開展創建工作的城市中反復篩選、確定下來的。各省區勞動保障廳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江蘇省在確定創建城市之前,首先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要求的基本條件,對 13個省轄市進行了全面分析評估。安徽省在征求相關市政府意見基礎上,報請分管省長最終確定創建城市名單。各省區勞動保障廳和城市的積極性都很高,有不少省報備的創建城市數量都突破了原定的名額。這 82個創建城市,分布在 27個省、自治區,其中有 24個省會城市,12個副省級城市,3個計劃單列市。按人口規模分,有 23個特大城市,占28%;16個大城市,占20%;27個中等城市,占32%;16個小城市,占20%。東中西部地區分布均勻,不同規模城市比例合理,具有較好代表性。
標準:創建城市應在五大方面達標
1.全員創業活動指數全員
創業活動指數,是指參與創業活動的人數占城鎮勞動者的比例。主要反映一個城市的創業活躍程度,勞動者積極參加創業服務、創業培訓,積極開展自主創業。根據最新出版的《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公布的數據,這兩年我國全員創業活動指數的全國平均水平大概是在16%左右。工作方向是要讓更多的人參加創業活動。工作措施是開展宣傳、改進服務、改善環境、培養文化等。
2.創業活動對業的貢獻率
創業活動對業的貢獻率,是指轄區內新增創業人數及其帶動就業人數之和,占全部新增就業人數的比例。主要反映創業帶動就業的程度,要使新增加的創業人數及其帶動就業人員數量不斷增多,在當地新增就業人數中的比例不斷提高。工作方向是要帶動更多的人就業。工作措施是增加創業總量、調整創業結構(更多地引導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和服務業創業)、加強創業政策扶持等。
3.創業活動對企業成長的貢獻率
創業活動對企業成長的貢獻率,是指勞動者新創辦企業的數量占所有新增企業數量的比例。主要反映創業企業生存發展環境。創建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創業的企業增加了多少,還要看存活了多少創業企業,企業存活期是否在不斷延長。工作方向是要創辦更多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工作措施是改善環境,發展中介服務,強化一條龍服務,一些地方是八位一體,一些
地方是十位一體創業服務等。
4.創業環境滿意度
創業環境滿意度,是指創業者和社會各界對當地創業環境和創業工作的滿意程度。主要反映工作努力程度和效果,包括創業者和專家隊伍對環境和政策的滿意度,對創業培訓和創業服務質量、效果的滿意度等。工作方向是要改善環境,提高服務水平。工作措施是定期開展社會調查,及時改進管理和服務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政策宣傳等。
5.其他反映創業效率和促進創業工作成效的指標
創業效率和工作成效還要結合實際情況通過其他一些指標來反映。比如創業培訓機構、創業服務組織的數量和服務對象的比例,創業成本,以及其他反映市場導向、自主創業的指標等等。這要成為綜合評價一個城市創建工作的參考條件。工作方向是要多方面提高創業的效率和成效,使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效率高、成效大。
對創建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辦法,要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完善。
時間表:2010年底之前完成創建任務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表示,創建工作要注重質量,提高效果。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考察一個城市創建工作的成效。一是城市內參加創業服務、創業培訓和開展自主創業的勞動者數量有一個大的增加。二是新增創業人數及其帶動就業人員數量有一個大的增加,在當地新增就業人數中的比例不斷提高。這是創建工作在促進就業上最直接的體現,也是一個最根本的考核指標。三是創辦新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且企業存活率不斷提高。要看創業的企業增加了多少,企業存活期是否在不斷延長。四是要使社會各界對當地創業環境和創業工作的滿意程度不斷提高。要看環境是不是寬松,工作是不是有效率,培訓和服務質量是不是令人滿意。今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研究制定創業型城市的具體標準及評選辦法;舉辦一期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研修班,與大家一起研究創建工作中的方法、問題。包括創建方案的制定完善,評價創建工作成效的指標體系、調查統計制度和評估辦法的建立實施。同時,適時組織開展創建工作現場觀摩和交流活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建立創建工作信息平臺,及時反映各地工作進展情況和典型做法等,供借鑒參考。
2010年底之前 ,完成各項創建工作任務。在創建創業型城市過程中,將組織相應的工作研討、階段評估等活動,及時研究解決創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2010年底進行創業型城市評估。評估結束后,將適時公布全國創業型城市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