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創”的時代,創業英雄輩出,機會似乎比任何時候更青睞于有創業理想的人。創業,總與許多美好的名詞相連,自主、財富、成就、名譽……在創業的巨大魅力前,職場人是波瀾不驚還是躍躍欲試?是望洋興嘆還是采取行動?
《職業》雜志聯合搜狐就業頻道特別推出“職場人創業意愿調查”,調查顯示 99%的網友都有創業的想法,45%的人認為創業最大的難題是項目選擇,超過五成的人會在最近一年內采取創業行動。
人人都有創業夢
此次調查顯示,創業的熱度“高燒不退”。職場人對創業的自由、成就感非常向往,55%的人認為只要是自己做自己的老板,哪怕是擺個地攤也是創業。超過五成的人都表示自己非常關注各類創業資訊,經常和他人交流創業話題,99%的被調查者都坦承有創業的念頭。但在這
99%中,職場人呈現出了多種創業狀態,30%的人已經有了計劃或已經著手行動,但更多的人暫時還只是“光說不練”。

創業并非坦途,各種風險、挫折都有可能遇到,《職業》建議想創業者一定要調整好對待創業及其中挑戰挫折的心態。一方面,不能因為害怕創業風險,就因噎廢食,從而躊躇不前,成為空想主義者。另一方面,無論是已經創業者還是創業指導專家,都給出了一條非常重要的忠告:“創業必須謹慎!”創業之前必須做好兩種準備——市場準備和心理準備,才能在風險到來時沉著鎮定,避免成為創業的冒險主義者。
為什么要創業?
個人價值最大化和追求財富是職場人創業的兩個最主要的動機,分別有 45%和 24%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此項。無論是創富還是追求成就感,動機都無可厚非。但創業指導專家特別指出,興趣變成職場事業是有跨度的,有關聯性,但沒有必然性。興趣會受后天的影響發生變化,按照這個動態的東西去尋找自己的創業項目,是不能完全對應的。

創業動機是激發創業者采取行動的力量,但僅僅憑借這一點是不夠的。“創業者常常因為看不到后天,而在明天死去。 ”要想讓推進的動力持久,創業過來人有三點建議:首先必須渴望成功,把每一次交鋒、每一筆生意、每一個計劃、每一個構想、每一個愿望,都當成是目前最重要的目標,集中力量,向阻礙你的困難發出最猛烈的沖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其次,必須有良好的心態,把眼光放長遠,不為一次失敗或成功而亂了陣腳;第三是強烈的責任感,包括對家人、對合作伙伴、對員工、對客戶等的責任感。
創業難在哪里?
不少職場人在接受調查時表示,自己想成就一番事業的愿望很強烈,但遲遲不敢創業是因為對自己信心不足,認為自己無論資金、技術、市場等各個方面都沒有優勢,對自己到底能承受多大的風險和挫折也沒有信心。此次調查的數據也顯示,除去 31%的被調查者對自己創業充滿信心外,67%的人“有時自信有時又忐忑不安”,還有 2%的人表示自己“完全沒有自信”。創業指導專家指出,信心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是一時激情,創業的信心來自于對目標的篤定、對自身的清晰認識以及充分的創業準備。
職場人一方面崇拜著那些歷經九死一生但仍舊意氣風發的創業者,另一方面卻為橫亙在自己面前的一道道創業難題發愁,實在難以做到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在眾多創業難題中,更多的職場人將票投給了“項目選擇”和“資金”,分別有 49%和 31%的被調查者認同這兩大創業難題。

在職場人最想了解的各類創業資訊中,創業項目和市場分析也被排在首位。我們見過很多以創新、獨特的項目出奇制勝的創業成功者,既然無法在規模上與傳統行業的競爭者抗衡,那么“新”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于選擇何種創業項目更容易成功,創業者和創創業指導專家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無論選擇什么樣的項目創業,都必須遵循以下一些原則和步驟:
知己知彼原則。所謂知己,是根據自身實際狀況,揚長避短,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所謂知彼,就是要了解創業所在地的社會經濟環境,深入考察,增強項目選擇的合理性。
自有資源優先原則。所謂自有資源,就是創業者本人擁有的或自己可以直接控制的資源,包括專有技術、行業從業經驗、經營管理能力、個人社會關系、私有物質資產等。其取得和使用成本往往較低,在利用過程中也容易使項目獲得優勢。
量入為出原則。要考慮項目啟動需要的資金量是否可以承受,后續資金投入規模也必須考慮。
短平快原則。創業者在創業之前普遍缺乏資源,因此為盡快脫離創業“初始危險期”,使項目的運作進入良性循環,在同等條件下,應優先考慮那些“短平快”項目,可以迅速收回投資,降低風險。
資金也是困擾創業者的另一個瓶頸。對此創業指導專家指出,資金不是首要考慮的創業條件。先有創業精神,能看出你的信心和文化;先有好的團隊,能看出你的管理;先有商業模式,能看到你的贏利點強,做好這些“基本功”才能吸引來“金鳳凰”。
創業路上的突發狀況可謂層出不窮,在一個個解決難題的同時,想創業者還必須做好心態的修煉,保持樂觀,保持謙遜,保持冷靜,才能從根本上擴寬思路,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希望得到什么幫助?
創業,是一個整合資源的過程,有越多的支持力量越容易獲得成功。夢想創業的職場人也希望能得到信息、資源、心理等各項支持。
在職場人最想了解的創業資訊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創業項目及市場分析、經濟社會環境、發展趨勢等創業宏觀環境方面的信息,具體、實用的創業指導。在資源、智慧、心理三項支持方面,職場人最想獲得的是資源支持,包括資金、人脈、技術、市場等。

創業場上是殘酷的淘汰賽,沒有天上掉餡餅的美事,要想為自己的事業贏得強有力的支持,一句西方諺語道出了真諦——“自助者天助”。想創業者要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各種途徑完成創業前的資源積累,沒有經驗,可以借鑒他人經驗,或誠懇請求師長點撥;沒有資金,就擴寬思路,從公益創業扶持項目到親朋好友籌資渠道都可以去嘗試;找不到合適的商業模式,那就干脆加盟成熟企業,背靠大樹好乘涼……只要放低心態、放開思路,你就會發現更多的資源支持渠道和方法。
金融危機來了,就業難更加催生了創業熱潮。在此次調查中,只有 14%的被調查者認為危機對創業不利,更多的被調查者則看到了風險和機會的相伴相生,更有超過五成的人表示在最近一年將采取創業行動。危中有機,關鍵是能否抓住有價值的機會并有所行動。而無論在何時何地創業,成功總是青睞既有理想又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