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歌詞“我們的隊伍像太陽”,我想這大概是《我是太陽》片名的由來吧。劇中的女主角叫烏云,名字不俗,戲份也很足。夫妻情感的天空就像太陽和烏云一樣,此起彼伏,時而風和日麗,時而烏云密布。但本劇的看點似乎沒有片名那么明亮耀眼。
有文章聲稱都梁先生這樣總結我國軍旅題材的經典電視劇:由《激情燃燒的歲月》發軔,中間經《歷史的天空》和《亮劍》發揚光大,而《我是太陽》無疑是集大成者和壓軸之作,也是收官之作,今后不會有人輕易再拍這類題材了,因為很難再超越他們。
《我是太陽》改編自作家鄧一光的同名長篇小說(曾獲人民文學獎),這部小說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戰爭題材的制高點,但這部電視劇很難算的上是所謂的“集大成者、收官之作” 。《歷史的天空》多線索交織的結構、復雜的情感和歷史觀,《我是太陽》中幾乎難覓蹤影。《亮劍》中精彩的戰斗和戰術讓人百看不厭,而《我是太陽》中的戰斗場面很多時候都不見敵人蹤影,士兵幾乎沒有戰術動作。田家壩一戰,苦戰三天后,沒開一槍就跳出一個軍的包圍,關山林出了指揮所就拿著沖鋒槍猛射,這也離前沿陣地太近了吧。所以該劇與《激情燃燒的歲月》很類似,沒有什么戰爭,主要講述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事情。
我們再看一下男主角劉佩琦,十幾年來以往角色大多是壞小子、地痞、漢奸、陰險的軍師等。《泰山恩仇》中的漢奸,《尋找魔鬼》中的軍師,《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丈夫,尤其是《大宅門》中的形象,舉手投足間更像一個城市小人物,有點痞勁。而《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石光榮,一看就是土得掉碴的農民,說話還略帶口音。以演小人物見長的劉佩琦出演師長也缺少種氣勢,有點壓不住。比如與蘇聯專家比槍法的那場戲,臺詞比較多,先說了一通德國、美國、日本的槍械名詞,接著又抬出了土造的老套筒,用這個都能勝蘇聯專家的AK47,蘇聯專家說,“將軍,你很幽默。”我想說:老關,你太貧了吧!
整篇的節奏像是趕著往前走,起承轉合不是那么嚴絲合縫,有些東西交待的不清楚,有些東西醞釀半天又沒了下文。道具和煙火設計顯然成本投入不夠,好在結構簡單,主要情節在關山林和烏云之間展開,算是穩住了陣腳。幾個孩子的名字起得有點意思,都帶個陽字。但情節與《激情燃燒的歲月2》相比,對子女成長的描寫還是有點欠缺火候和功力。有人說,這部劇是回歸軍人傳統形象,也不完全是。有人說,戰斗場面可比《集結號》,那是胡扯。至于有人說是軍旅題材的“收官之作”,這恐怕更是一廂情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