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崔健同志這句歌詞還真不是蓋的,唱了20多年還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尤其趕上如今這個“日新月異”的世道,變化更是讓人目不暇接。
最近的大變化應該算是新浪并購分眾的核心業務。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007年底大家印象里的分眾傳媒還是中國新生的媒體“大鱷”,無限風光。江南春同志“分眾將超越央視和上海文廣成為中國最大的媒體廣告平臺”的豪言壯語言猶在耳,誰料僅僅一年之后,分眾的核心業務竟然會被當初只有它1/5市值的新浪所收購。“趕超央視”的這個重任大概要落在新浪CEO曹國偉身上了,目前看來,并購后年收入超50億元的“新新浪”很有機會。
據媒體報道,曹國偉是在2008年11月10日發現收購分眾這個“絕好的機會”的:這一天分眾傳媒在發布Q3財報后股價暴跌了近50%。實際上,分眾傳媒早已不是一年前股價穩定在65美元的媒體新貴。自去年三月央視爆出分眾無線的“短信門”事件后,其股價就一蹶不振,加上經濟大環境對廣告市場的影響,在新浪宣布并購消息之前,分眾的股價已經跌落到了6.5美元。
讓人驚嘆的是新浪的速度。從曹國偉發現這個“絕好的機會”到12月22日宣布并購,只用了43天。對于兩家在Nasdaq的上市公司而言,這種談判和決策的速度大概快到不能再快了。
但不知為何,新浪這樁“嚴肅的、具有深遠意義”的并購,老讓我聯想起女同志搶打折貨的情形。“物質年代”的女性大概都有在商場打折季搶購的經歷,尤其現在經濟環境不景氣,像我這樣的工薪階層已經到了“不打折,不購物”的境界。但從個人實際經驗出發,打折真的不能幫助省錢,因為許多并不在你計劃中的商品卻因為“在打折”而不斷挑逗你心中沖動消費的“小魔鬼”:一雙原價4000多的Ferrafamo高跟鞋現在不到2000塊,買還是不買?因為打折,因為對曾經高不可攀的價簽的頂禮膜拜,很多女人的衣櫥和鞋柜里都有從來沒機會穿出門的裙子和只穿過一次的高跟鞋。因為買回家才發現該裙子和所有的鞋都不搭,而穿著那雙高跟鞋出門需要的勇氣遠遠超出你對痛苦的耐受性。
新浪面臨的誘惑同樣如此。原價130億美元的分眾現在一折就賣,你要還是不要?曾經無法想象的交易就擺在眼前,尤其并購的對象兩年前還叫囂著要收購你,這誘惑簡直太大了。況且在新浪眼里,分眾的廣告業務和新浪將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應。當然是有價值才會買,當我抱著打四折的裙子回家時,同樣認為它對我的衣櫥將大有裨益。
新浪的挑戰也在于此。最低端的分析師也能一眼看出新浪、分眾合并的好處和挑戰。最直接的好處是新浪的廣告商基礎將得到大幅擴展,而合并的真正價值是兩者在廣告業務上未來產生的協同效應,但這種效應能被發揮到什么程度還取決于曹國偉下一步的動作。新浪怎么能比分眾做的更好是此次合并的最大挑戰,畢竟在將戶外核心業務賣給新浪之前,分眾本來就同時從事著戶外和網絡廣告業務,但事實證明聰明如江南春也沒能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
每次打折血拼后,我們買回家的物件到底是既能滿足虛榮心又實用的百搭單品,還是會藏在衣櫥角落里默默積灰最后等待在淘寶上被飆淚賤賣之貨?只有時間能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