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錯綜復雜的經濟環境下,連續5年實現快速增長的中國電影市場以及仍處在起步階段的中國電影業在2009年將呈現出怎樣的變化?雖然經濟大環境的走勢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對電影業會有怎樣的影響也未可知,但對于2009年,中國電影業的領軍人物們還是表現出了謹慎的樂觀,大家普遍認為:中國電影業有機會。
去年初,基于北京奧運會這一大事件,業內人士對中國電影市場規模的增長普遍持保守態度,但事實再次證明了這一市場不可遏制的快速增長勢頭:2008年中國內地市場的整體票房(不含農村市場)達到了43.41億元,相比前年增長了30.48%,其中國產影片票房收入達26.89億元。絕對規模的擴大基于銀幕數的不斷擴張,截至2008年底,中國電影市場的有效銀幕數已經達到了4097塊,新增影院118家,新增銀幕數570塊,這一數字意味著2008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天有1.7塊新銀幕誕生。
易凱資本首席執行官王冉認為,電影業在中國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其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基于影院數目的不斷增長,成熟市場為參照,后者的發展潛力還遠未得到釋放,“所以,只要影院增長勢頭繼續保持,中國電影市場每年25%-30%的增長是可以預期的。”雖然大環境嚴峻,但王冉認為電影消費作為老百姓的一種“相對便宜的娛樂”,中國電影市場很有可能成為逆勢而動、展現強勁增長勢頭的行業之一。
在過去的幾年里,正是整個市場的快速增長使得中國電影業開始獲得資本市場的注意,而資本的助力也加速了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的電影公司的規模擴張。所以,當經濟危機來臨時,亟待發展的中國電影業將面臨怎樣的資本環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整個中國市場的“熱錢”在減少是不爭的事實,但王冉認為資本對中國傳媒行業的關注度仍然很高,“其實關注這一領域的錢并不少,打個比方,在空中你仍然能看到很多弧線,這些弧線代表一些在談的交易,它們的數量并沒有減少,只是最后能畫成圓的也就是真正能完成的交易可能在減少,因為資本在現在的環境下變得更謹慎了。”
即使現在,王冉認為影視公司一直“都有人在看”,雖然囿于公司規模和價值,目前還不是主流,“但真正有價值的公司還是很受歡迎,比如正在做第二輪融資的保利博納。”私募基金以及風險投資對電影公司的興趣并沒有明顯減弱,但王冉認為曾經蜂擁進入娛樂業的所謂“業外資本”將會明顯減少,“比如以房地產業為代表的閑散資金一方面數量會大大減少,另一方面它們也不再有條件進入一線的電影公司或者電影項目,而較邊緣的電影項目對它們的吸引力又有限,所以它們將被更專業的資金取代。”
在“更專業的資金”中,來自海外的私募基金一度對中國電影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縱觀2008年的中國電影市場,這些被中國電影人寄予厚望的資本并未真正進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其許下的“宏愿”大概需要更長時日才能兌現。
2008年,反而是來自本土銀行的貸款成為“更專業的資金”的代表之一。以走在最前列的北京銀行為例,過去一年里在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的支持下,其先后為華誼兄弟、光線傳媒、保利博納、萬達院線、中影集團提供了貸款授信,意向金額超過10億元,與橙天娛樂、大業傳媒、時代今典集團的相關合作也在進一步推進中。北京銀行公司銀行分銷部副總經理、小企業中心主任徐毛毛對《綜藝》表示,2009年北京銀行將針對文化創意產業尤其是影視制作業推出四大舉措,進一步支持文化創意產業中小企業的發展。
雖然全球深陷經濟危機,業內人士卻認為伴隨著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反而會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楊淦對《綜藝》表示,影視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龍頭,一直是政府支持的重點行業,繼2008年致力于幫助電影公司構建正常的投融資渠道、為它們和銀行的合作牽線搭橋之外,未來將進一步暢通和完善電影公司的融資途徑,例如嘗試建立電影的完片保證公司、由政府設立再擔保機構等。與此同時,楊淦表示,政府正在研究論證建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由政府投入來帶動社會資金共同對優質文化創意產業項目進行投資,優秀的影視公司以及影視項目將從中受益。
毫無疑問,2009年政府將在改善文化創意企業融資環境和政策環境上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但整體大環境的低迷還是會給影視公司的發展帶來一定影響,譬如上市計劃的延宕、電影海外發行市場的暫時低迷等。對此,以中影、保利博納、華誼兄弟為代表的電影公司們普遍的對策都是立足本土市場,“苦練內功”。在制片環節,大多數公司都將本土市場作為訂立制片計劃的重中之重,將今年的制片重點調整為5000萬元左右的中等制作;在發行環節,加大宣傳和營銷力度、立足本土市場做大票房成為普遍共識;在終端市場,2009年對有實力的電影公司而言,全國影院投資版圖上的攻城略地將成為博弈的另一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