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2月28日,長江首條過江隧道——武漢長江隧道通車,這一新聞不僅出現在中央電視臺、湖北衛視的直播報道中,重慶、山東、長春、石家莊等地電視臺也在當天直播了這一新聞,他們采用的新聞素材都出自同一衛星傳送。這種跨區域直播的實現,依靠的是成立僅7天的中國電視新聞直播聯盟(China Satellite News Gathering Alliance,縮寫為CSNG)所打造的全國電視新聞直播體系。
2008年12月21日,全國50家電視機構負責人在北京簽署協議,國內最大的電視新聞資源收集和播發平臺CSNG正式投入運行。CSNG發起方,中央電視臺副臺長羅明表示,中國電視新聞直播聯盟將深化國內同行之間的合作,推動與國際傳媒之間的合作,為中國電視媒體奪取國際話語權構筑新陣地。
政策與技術推手
“中國電視新聞直播聯盟的成立絕非偶然。”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教授朱羽君說道,“聯盟成立的背后,政策和技術充是兩個重要推手。”
2007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出臺,2008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開始施行,這些法律、法規對隨后“5#12539;12”汶川地震中媒體的高效、透明報道提供了政策支持。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報道也實現了無禁區、高頻度、多角度的效果。2008年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和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宣傳報道應急辦法》,文件明確規定:“新聞宣傳要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突發事件媒體要在第一時間報道,否則是失職……”這無疑對電視媒體應對突發性公共事件,進行全面直播報道起到了推動作用。
朱羽君強調說,“政策的支持意味著中國新聞直播報道的話語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也為全國的全面直播打開了新的突破口。”
直播技術的發展是促成CSNG成立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據中央電視臺技術管理辦公室主任黃平剛介紹,目前中央電視臺擁有全國最先進的直播技術平臺,擁有3輛衛星轉播車,5臺便捷式衛星發射設備,5套海事衛星傳送系統。在全國范圍內,幾乎每個省級電視臺都自配有一臺衛星轉播設備,新聞實力較強的北京、上海等地的電視臺擁有2—3臺衛星轉播車,全國電視臺的衛星轉播車總共有50多臺。“全國的技術設備配置整合,完全能勝任全面直播的工作。”
在“5#12539;12”汶川大地震的電視報道中,中央電視臺前后集合了42部直播車,其中有40部是地方臺和應急通信局的設備,中國媒體由此看到了全國電視直播大協作的力量,成立直播聯盟成為中國電視新聞界的共識。
CSNG打國際牌SNG打區域牌
在央視與地方臺的此前的合作模式中,央視更多是單向選用地方臺的新聞線索,調用地方臺的人力和節目,而地方臺則更多希望在《新聞聯播》等重要新聞時段播發反映地方建設成就的新聞。CSNG將顛覆此種合作模式,“這對于各級電視臺而言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南京電視臺副臺長、新聞中心主任陳正榮告訴《綜藝》,在直播聯盟中,每位成員既是電視新聞素材的供應者,又是直播網絡資源的使用者,共享、共贏會讓聯盟成員有更大的積極性,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同時,資源的共享客觀上也可以減少電視臺的設備、人員投入,進一步拓展地面頻道和城市臺的報道空間。

聯盟成立后,一旦出現突發公共事件,事發地電視臺將按照聯盟協議,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搭建直播體系,并將直播公用信號和現場報道發送給央視及其他合作伙伴。對于可預知的新聞事件,直播聯盟將通過提前策劃,多家媒體聯動,把題材做充分。直播聯盟還專門創辦了中國電視新聞協作網(www.cctvnnn.com),成員可以通過該網絡共享新聞報題、節目統計、信息查詢、動態發布等功能。
2008年11月初,中央電視臺和全國27家電視臺聯合推出大型電視公益節目《溫暖災區行》,全國28家電視臺實現了同一時段、同一主題、同一包裝下的同步播出,取得了良好的規模傳播效應,這次聯動被視作CSNG的試水之作。CSNG成立前夕,央視曾聯合全國33家電視臺共同推出了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大型直播特別節目《我們的30年》,所有參與電視臺均獲得了不帶任何電視臺標志的公用直播信號。
其實,早在2005年11月3日,在山東齊魯電視臺和湖南經濟電視臺的共同發起和組織下,包括臺灣東森電視臺、鳳凰衛視資訊臺在內的全國十家電視臺在濟南成立了“全國SNG協作體”。據齊魯電視臺報道部主任劉忠國介紹,SNG主要吸納各大城市的地面頻道,在應對重大新聞直播報道中,進行跨區域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三年多來,這一協作體已經發展到20多家電視臺,在促進資源整合、推進地面頻道直播常態化的發展中發揮了顯著作用。”從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的主題報道到2008年雪災、地震的直播報道,協作體成員通過SNG搭建的平臺實現了跨區域直播。
相比“全國SNG協作體”的地面頻道聯盟,新興的CSNG目前吸納了包括中央電視臺、各大省級臺和部分城市臺在內的50家電視媒體,從資源整合的規模看,CSNG無疑是SNG的全面升級。CSNG一出現就在全國掀起一股直播震蕩,那么SNG是否就此退出歷史舞臺呢?“如果說SNG打的是‘區域牌’,CSNG則打的是‘國際牌。’”劉忠國認為SNG以地面頻道為主,僅限于地面傳播,是地面頻道應對央視和省級衛視的競爭策略,CSNG則在全國傳播,主要顯現中國媒體在世界中的聲音。“因此,二者并不排斥,SNG將繼續運行,并且二者對于全國直播常態化的發展會體現各自的價值。”
回歸電視本體
2008年的震災報道首次實現了“西方輿論跟著中國的主流媒體走”,CSNG的成立正是全面強化中國媒體直播能力,實現直播常態化,擴大國際影響力的必由之路。
“電視新聞直播資源的共享使受眾的知情權、媒體的傳播權與新聞事件的發生過程實現了同步,這是信息社會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綜合實力發展的需要。但目前的中國新聞直播體系只能輻射到電視臺等主流媒體,未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吸納民間影像的平臺,只有把渠道延伸到民眾,才能真正最快地到達新聞現場,還原事實真相。CNN已經建立起豐富的信息渠道以及民眾信息資源平臺,CSNG只能算是中國全面直播常態化的一個開始。” 朱羽君說。
有業內人士指出,新聞直播讓電視回歸了媒體的本體屬性,“從這個意義上說,CSNG的成立具有標志意義——中國電視娛樂和新聞‘倒掛’的情況或許會由此改觀。”提供信息與娛樂觀眾是電視媒體的主要功能,但一直以來,電視媒體更多傾力于發揮娛樂功能,弱化了信息提供功能。隨著我國政府信息公開、透明尺度地不斷放開,電視媒體即時傳真的新聞直播屬性開始顯現,這將有助于扭轉娛樂節目在電視媒體中的主體地位。
“以前是集團軍作戰,以后可以輕騎兵作戰了。”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主任梁曉濤說。CSNG的聯盟成員除各級電視臺外,各類企事業單位、武警、軍隊和政府的信息發布機構,只要具備電視直播能力,均可申請加入。CSNG信息共享平臺的搭建將使各成員臺“各取所需”,這將促進新聞報道從單一模式向多元模式邁進,而全國電視新聞的直播隊伍也將由此進一步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