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對涉案劇、選秀節目、涉性節目、觀眾參與整容類欄目進行整頓之后,國家廣電總局再發“整改令”,糾正情感類節目日益低俗化的風氣,要求各大衛視及地方臺對旗下情感類節目進行“自查”,禁止編造故事。記者獲悉,目前各電視臺的情感類節目已經開始進行調整,有的節目已決定停播。
近年來,各地電視臺上情感類節目大熱,其中有些已成為王牌節目,比如江蘇的《人間》、湖南的《真情》、浙江的《濤出心里話》、四川臺的《情感龍門陣》、陜西臺的《訴說》等。
這些情感故事類節目打出的口號都是“發生在主人公身上的真實故事”,主人公的遭遇常常引發電視機前觀眾的強烈共鳴,成為拉動收視率的法寶。不過,隨著同類節目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制作技巧”被引入其中。一些節目從最初的真人真事,到聘請編劇、演員,甚至催生出了一群投其所好、專編故事的“情感專業戶”。
情感類談話節目在早年被設置出來的初衷,是為大眾提供一個釋放感情的渠道。而如今,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一些情感談話類節目已變成了“以獵奇為動機,以窺視為目的,以隱私為依托,以媚俗為結果”的熒屏秀場,其誠信度正受到越來越多觀眾的質疑。在測謊儀粉墨登場之前,眼淚和隱私一直都是電視情感類談話節目的制勝法寶,因為“如果你不打點‘擦邊球’,把隱秘的事情暴露出來,觀眾覺得不過癮”。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智鋒認為,這類節目的情感表述既需力度,也需技巧。
同時,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張磊也認為,電視娛樂節目出現這樣的低俗現象,首先是因為媒體太注重收視率,另外,娛樂節目的競爭不規范、不良性,不是比創意、品位,而是比出奇出怪、打擦邊球來吸引觀眾眼球。“在利用人們的獵奇心理提高了收視率的同時,也放棄了一個欄目應該肩負的社會責任。”
日前,堪稱情感故事類欄目“元老”的SMG生活時尚頻道的《心靈花園》傳出停辦消息。《心靈花園》曾在全國十多個頻道播出,節目開播之后收視率曾高達6.8%,稱雄同時段其他節目,并成為業界知名品牌。此后,以《心靈花園》為范本,全國很多電視臺都推出了同類節目,如央視的《心理訪談》、江蘇臺的《人間》和湖南臺的《真情》等。
“這類節目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要,但是在走過了兩三年之后,已有走進同質化競爭死胡同的趨勢。”SMG生活時尚頻道總監鮑曉群對《綜藝》表示,《心靈花園》的停辦與廣電總局此次的“整改”并無關系,而是為了配合頻道的全面改版。
同時,江蘇衛視頻道副總監、《人間》總制片人趙軍也表示,《人間》一直以來都在進行著調整,調整是出于節目的需要。如今《人間》新推出了“溫暖冬日”系列節目,講述的都是“陽光、健康,與愛相關的內容”。
此外,還有一些情感故事類節目也已開始做出相應動作,記者獲悉明年將有一批情感類節目直接以“劇”命名,表明自己的虛構身份。曾在一些地方臺有過較好收視率的情感類節目《情感方程式》已經陸續撤下,換上新推出的《明星大考場》。
“最重要的還是題材、人物的真實性,以及真實性本身所具有的社會震撼力。”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