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電視劇者得天下”。就中國電視競爭而言,電視劇對任何一家衛視的重要性從未像現在這樣突出。
領先者要借電視劇坐大,第二梯隊要依靠電視劇開拓更多收視份額,中游者在前有重壓后有追兵的情況下,必須在電視劇上保持一定的收視率水平以自保。一句話,在最短的時間內選擇到最能拉動收視率的電視劇,基本已成了當下衛視競爭的一個核心。
先知先覺者如湖南衛視,業已形成了別人難以復制的自產自銷的獨播劇模式;其他如安徽、江蘇、山東、北京等衛視則選擇砸下重金,或定制,或購買,盡量圈占從劇本到導演到演員乃至制作等環節的優質資源;而一些后起之秀,如云南衛視等,多采用投資跟隨策略,以達到與列強分羹以穩固區域市場的目的。隨著電視劇投資和制作的集約化,電視臺對電視劇產業鏈的掌控程度正在不斷向縱深發展。對電視劇相關資源整合程度的高低將成為今后衛視競爭的關鍵之一。僅僅依靠資金投入這一初級競爭手段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市場狀況。
優質電視劇首播權將進一步向少數衛視集中,這是電視劇行業發展到今天的一個必然趨勢。領先的衛視打電視劇牌時的投入和決心自不待言。對于其他參與者來說,制定符合自己需求的電視劇策略則是最為適宜的做法,必須要在列強環繞的電視劇市場中找到自己獨特的切入口。南方電視臺的電視劇策略無疑證明了這一點。
作為廣東的第二家省級電視臺,南方電視臺的發展模式本身就對中國電視具有啟發與探索意義。而廣東地區特殊的收視環境也使得本地的收視之爭比全國衛視市場上的廝殺更為嚴酷。就電視劇而言,廣東地區的收視口味與其他地區有著顯著不同,這使得南方臺對電視劇題材的選擇更為局促——既要符合本地受眾口味,又要在保持對港臺電視劇競爭能力的同時進行有效區分。因此,通過樹立自己的電視劇品牌,以品牌先行的辦法來影響制作公司生產適合自己需求的電視劇成為南方臺拓寬電視劇來源的重要手段。每年一屆的電視劇“南方盛典”就是南方臺做大電視劇品牌的舉措之一。
“南方盛典”以本地收視率和草根收視為訴求,主打地域特色的同時遙指全國電視劇市場,其具體做法是,通過獨特的南方電視劇評價體系向業界明確自己的需求,并以此需求作為定制和投資電視劇的基礎。通過引入其他電視慶典活動所沒有的機構獎項設置來搭建一個切入電視劇投資合作的平臺。
從實際情況看,南方臺的電視劇評價體系正在逐漸發揮作用。通過“南方盛典”,越來越多的重量級電視劇制作機構開始有意識地將廣東地區的收視習慣納入其電視劇生產的考慮范圍之內,而在此之前,大部分內地電視劇制作機構還是把廣東地區當作港臺電視劇的地盤而很少加以考慮。同時,以“南方盛典”為依托,南方臺在電視劇制作方面的投資動作也日益頻繁。在題材選擇上,立足本地需求的同時,其全國性戰略也隱隱浮現。南方電視臺投資電視劇的類型日趨多樣化。家庭倫理、言情、諜戰、歷史等題材不一而足。在成功投資《亮劍》之后,2009年南方電視臺還將播出其參與投資的《東方紅》、《潛伏》等大劇,另一部《大清商埠》也緊跟其后。
這種大手筆投入,表明南方臺的電視劇策略已趨向成熟。并且從這些電視劇題材和投入規模來判斷,在境內覆蓋現在還只局限于廣東及海南、廣西等省粵語地區的情況下,南方臺正試圖通過電視劇試水全國收視市場——先將品牌影響力鋪開去,并在電視劇資源上圈得一塊穩固的地盤,然后做到進退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