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刊等媒體上,經常看到一些產品加工或養殖的合作信息,大都由公司或廠方免費提供加工設備、原料,為保證產品回收,需收取一定數額的押金,或以其它方式設置合同“陷阱”條款,待合作方送交產品時,以產品不符合標準為由拒收,而將押金或價款非法占有。
一、勞保手套加工合同欺詐
這類信息多出自山東臨沂等地,有時在同一報刊上可看到幾家類似的加工合作信息,再看地址,竟然在馬路東頭一家、西頭一家,或在馬路兩邊對門。煙臺人楊某據廣告提供的加工信息,與“臨沂某某勞保用品廠”簽訂了勞保手套加工合同,合同約定:由該廠免費提供加工設備和原料;產品全部由該廠回收,現金結算付給加工費,批結批清;回收手套的質量標準是眼看手模,沒有瑕疵即可;為保證合同的履行,收取楊某數千元的押金。楊某認為,廠方免費提供設備和原料,收取押金也在情理之中,廠方不會不講信用,萬一……,還有廠方的設備和原料在押著。于是,楊某就如數交付押金。但等楊某送交產品時,該廠以產品不合格為由拒絕回收,楊某與之理論,說手套質量沒任何問題,該廠仍堅持說不合格,要求解除加工合同。后來,在工商部門對該廠依法查處時發現,該廠提供給加工戶的是劣質設備和原材料,按其收取的押金作價,比市場價格要高出許多。其目的是通過訂立手套加工合同,設置合同陷阱,高價推銷劣質設備和原材料,非法謀利。
二、聯營合作合同欺詐
山東莘縣某某貿易公司,在報刊上發布聯營合作的廣告信息,條件較優惠。張某看到后,經過聯系洽談,與該公司簽訂了合作生產打氣筒、顆粒機的聯營合同。合同約定:由該公司免費提供原材料;張某利用現有廠方和設備進行加工生產,并交納合同定金;產品全部由該公司按雙方商定的價格回收。張某認為,該公司免費提供原材料,交付定金也不會有多大風險。可是,在張某交付定金后,該公司以張某不能出具銀行擔保、其設備不能生產合格產品為由,單方解除合同,將定金非法占有。后該公司被莘縣工商局依法查處。
三、蝸牛養殖合同欺詐
山東濱洲王某發布蝸牛養殖的虛假廣告信息,稱蝸牛是含高蛋白質的營養食品,在大賓館、酒店是上等菜肴,供不應求,養蝸牛成本低,易管理,利潤大,成品蝸牛全部按價回收,短時間即可收回蝸牛種款投資。以此引誘多人與其訂立蝸牛養殖收購合同,每人收取蝸牛種款6000多元。待養殖戶按標準交回成品蝸牛時,王某以蝸牛達不到回收標準為由拒絕回收,并攜款逃走。后經工商部門依法查處,責令其退回騙取的種牛款,為養殖戶挽回了部分損失。
看來,急欲尋求致富項目的人們,對各種加工、養殖合作信息,都要瞪大眼睛,仔細瞧瞧,多方調查,謹慎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