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文化大革命”剛爆發時,李先念是這樣認識的:這場“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親自發動和領導的,在這場革命中。是需要發動群眾對某些脫離群眾、當官做老爺的干部進行教育和挽救的:這場運動是分階段、分步驟、有領導地進行的;有動亂的地方,由中央派工作組去,就會很快解決問題。
但出乎李先念預料的是,隨著這場“文化大革命”的深入開展,全國出現了越來越混亂的情況,以至出現了難以控制的局面。更使他預想不到的是。他這個老革命,也受到了“炮轟”。
最早“炮轟”李先念的,是財貿口的大專院校。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當財貿口的大專院校的紅衛兵開始揪斗學校領導干部。貼出要打倒黨委的大字報。還驅趕制止他們這種行為的工作組時,李先念為避免混亂,從大局出發,作出指示:財貿口的大專院校的“文化大革命”。要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不準把大字報貼到街上,不能亂給干部扣帽子,不能亂揪亂斗領導干部,不能趕工作組走,揭發問題要獨立思考,不能亂給干部上綱上線,不能亂說干部有政治歷史問題。他還要求工作組不能撤,要頂住,要穩住陣腳,努力做好群眾工作。李先念的這些指示傳開后,在江青等指使下,造反派立即把“炮口”調過來,一齊“炮轟”李先念,攻擊他是“財貿口最大的保皇派”,是“財貿口走資派的后臺”,是“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忠實執行者”。
在這種情況下,李先念不得不違心地到各財貿口高校去作檢討。
但他在檢討中也決不說過頭話,只是說自己對“文化大革命”“很不理解,很不認真,很不得力”,“想跟跟不上,掉了隊”。但是,造反派們并不罷休,他們想打倒李先念,奪財貿口的大權。周恩來發現李先念受到“炮轟”后,心里十分焦急。他親自出面,多次接見財貿系統的造反派頭頭和群眾代表,說服他們不要“炮轟”李先念。周恩來說,李先念是老革命,毛主席都信任他,你們說要聽毛主席的話,為什么不信任他呢?我們要支持李先念的工作。
由于有周恩來的保護,造反派們打不倒李先念,就對他進行刁難,于1966年11月制造了所謂“出國風波”。
當時,阿爾巴尼亞共產黨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請中國共產黨派一個黨政代表團出席。李先念是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組長。周恩來考慮,當時中國對阿爾巴尼亞有經濟援助項目,派李先念去阿爾巴尼亞比較合適,便在中央碰頭會上確定由李先念去,任副團長。但此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財貿口造反派的耳朵里,他們不干了,立即張貼大字報,向中央寫“呼吁信”。開造反派頭頭的“聯席會議”,提出:李先念執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對自己的問題沒有徹底檢查。不能作為中國共產黨赴阿爾巴尼亞的代表團副團長出國,“強烈要求取消李先念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副團長資格”。
周恩來立即向毛澤東匯報,把李先念近來工作情況和派他出任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副團長的理由講清了。毛澤東表示支持周恩來的意見。他還說了一句話:李先念在戰爭年代“是不下馬的將軍”。周恩來立即把毛澤東的這句話向“中央文革小組”進行了傳達,同時,他在接見群眾代表時也向造反派們講了毛澤東的這個意見,向造反派們亮明:毛澤東是保護李先念的。毛澤東一發話,造反派們再也不敢阻撓李先念出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