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鄧小平82歲,陳云81歲,李先念77歲。歲月不饒人,3位老革命都已進入耄耋之年。黨的領導集體如何盡快實現新老交替,始終縈繞在3位老人的腦海里……
十二屆六中全會開完不久,幾位與鄧小平、陳云、李先念共同戰斗了幾十年的老戰友韓先楚、劉伯承、葉劍英相繼離開人世,讓他們感慨萬千。
10月30日,鄧小平和李先念按約來到陳云家中,3人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秘密談話。3位老人單獨相會,這是很難得的事,身邊工作人員趕緊為他們拍了幾張照片。還沒等身邊的人忙完,陳云便將工作人員支出了辦公室。談話是秘密的,除了他們3人外,外人無法知曉。連身邊的工作人員也不知道內情。據鄧小平后來講:我與李先念、陳云共同約定在十三大時一齊退下來,不只是退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而且要一退到底,退出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員會,統統退。
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發生重大人事變化,胡耀邦辭去總書記職務。3月8日,鄧小平在會見坦桑尼亞總統時,說:“有人說我們改變了方針政策,那是一種誤解。我相信我們的政策將會更好、更順利地得到貫徹……今年下半年,我們要召開黨的十三大,大家看了十三大的結果就會清楚。最近發生的中央人事變動不會影響我們前進的步伐。”
離十三大召開的日子越來越近。5月17日,陳云由杭州返回北京。回京后。他將主要精力放在兩方面:一是參與十三大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制訂:一是抓緊找一些中央一線領導談話。到了1987年七八月間。由于連續找人談話和思考十三大前后黨和國家的一些重大問題,陳云感覺很疲倦。
得知陳云身體欠佳,一些老朋友紛紛問候。8月7日上午,李先念專程來陳云住處看望。談話中,李先念開玩笑地問陳云:“你估計自己還能活幾年?”陳云根據自己前些年為身體制訂的“兩年計劃”回答:“我想兩年應該沒問題,但要保證不摔跤,不在外面吃東西,回自己家吃。”
9月6日,陳云、李先念到鄧小平家參加中央決策層會議。散會后,李先念對陳云說:“要作個‘五年計劃’嘛。”陳云還是堅持自己的估計:“不,只作‘兩年計劃’,我這是滾動式的計劃。這樣更實際點。”他邊說邊用雙手做了個交替向前滾動的動作。
10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聽取薄一波對十三大人事安排情況所作說明。人事安排,是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尤其是最高領導層的安排,鄧小平、陳云、李先念3人早就商議過,他們在十三大時徹底退下來,不再擔任中央領導職務,為實現中央領導集體的新老交替作出表率。但中央政治局和黨內其他人一致反對,大家的意見,只同意他們“半退”,仍然擔任一定的職務。
針對“小平不能退”的呼聲,鄧小平多次答復和解釋,表示他不退不行。鄧小平說:老的不退,新的就上不來,椅子就這么幾把。新的上不來,我們黨就會老化,都成了七老八十的人,在這種狀況下是危險的。到那時候,我們一退下來,年輕人一下子上不來,經驗不夠,鍛煉不夠,對執行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有很大的不利。他還說,我們退下來,不僅有利于保持三中全會以來正確路線的連續性、穩定性,而且還有利于我們真正地實行退休制度。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人事安排小組經過議論和研究,提出了讓鄧小平“半退”的辦法,即先退一點,過一段時間再全退。這樣,到1987年11月召開黨的十三大時,鄧小平就不再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的職務。也不再擔任中央委員會和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只留任黨和國家的中央軍委主席一職。
19日,中紀委在北京召開了十三大前的最后一次全體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陳云表示下一屆將不再擔任中紀委第一書記。為讓大家理解自己的想法,他作了說明,并公布了他與鄧小平、李先念那次秘密談話的核心內容:“去年10月,小平同志、先念同志和我共同商定,十三大時一起退下來。這是黨的事業的需要。”
25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大會的主題報告是《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了這個報告的起草、修改和定稿,鄧小平、陳云、李先念等老一輩革命家花費了大量心血。后來。當代表中共中央作這個報告的中央負責人犯了政治錯誤時,有人對這個報告也提出一些不同意見。對此,鄧小平、陳云、李先念都主張:這個報告,不是哪一個人的,它代表了中央的集體智慧。
在十三大上,李先念、陳云也實行了“半退”,兩人都退出中央委員會,陳云由中紀委第一書記改任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李先念在十三大之后不久由國家主席改任政協主席。彭真、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四老”不約而同地提出“全退”,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彭真辭去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職務,鄧穎超辭去政協主席職務,徐向前、聶榮臻辭去中央軍委副主席職務。中共中央最高領導層,順利實現了新老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