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產品、服務,這些無一例外都屬于品牌最本質的層面,而在簡雅汶看來,金融危機之下這些最本質的東西恰恰是最重要的,要在一貫堅持本質的基礎上回歸本質,才是應對經濟不景氣的法寶。

在如今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之下,奢侈品也不免受到沖擊,世界主要的奢侈品消費國家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費額劇降 35%,而中國已成為奢侈品的第二大消費國。全球市場低迷,中國似乎成為奢侈品市場的“救命稻草”,那么著名的奢侈品品牌卡地亞會有哪些應對措施呢?為此,《成功營銷》記者采訪了卡地亞中國華東區總經理簡雅汶女士。
簡雅汶表示,創造力和創新力是卡地亞的核心價值,也是應對危機的重要策略。這種創新的力量對于應對危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提到了歷史上的經濟不景氣時期, 1973年爆發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也在其中。恰恰是在 1973年,卡地亞推出卡地亞精品系列(即 Must系列),包括打火機、手表、文具、皮具、香水、桌鐘、眼鏡,甚至餐具等產品,命名為“卡地亞式必需品”(Lse Must Cartier),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最初珠寶、名表這樣的奢侈品基本上是為貴族服務的,受眾非常少,而隨著社會的巨大變革,卡地亞決定面對日趨年輕化又不是很富有的廣大客戶, Must系列這種奢侈品 “入門款式”的出現就成為新的熱門,不僅成功地應對了經濟的不景氣,而且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帶來了巨大利潤。
這個卡地亞歷史上的經典時刻表明,在經濟不景氣時產品仍然是最重要的武器。Must系列的產品就是緣于其對新興群體需求的滿足,如今在中國也面臨相同的情況。根據調查,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與其他國家相比更加年輕,而且市場潛力很大。簡雅汶表示,卡地亞希望吸引這些人。當問到這樣是不是會使卡地亞“平民化”時,她則說只要保持產品的品質,平民化沒有什么不好。
在創新與產品之外,提供更好的服務成為卡地亞在金融危機下格外重視的部分。簡雅汶對《成功營銷》記者表示,現在,奢侈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顧客希望花的每一分錢都非常值得,因此他們會選擇讓自己覺得值得的品牌,這里面服務和體驗就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中國的奢侈品市場已經從春秋戰國時代到了洗牌階段,在金融危機下,有品牌歷史、品牌文化和持續創新的品牌會在洗牌過程中持續成長,市場份額也會不斷擴大。 ”在提到當前中國的奢侈品市場格局時,簡雅汶如是說。
“卡地亞 2009年的發展規劃仍然是按照原定計劃來的,會新開 7~ 8家精品店、 10~ 15家專業表店。危機就是轉機,卡地亞全球 CEO 3月到訪中國時,就提出了一個很明確的目標,那就是,三至五年內中國成為卡地亞的第一大市場。 ”
創新、產品、服務,這些無一例外都屬于品牌最本質的層面,而在簡雅汶看來,金融危機之下這些最本質的東西恰恰是最重要的,要在一貫堅持本質的基礎上回歸本質,才是應對經濟不景氣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