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沙運動作為土壤風蝕和沙塵暴的一種重要的地球物理過程,對自然環境與人類生產與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損失,而風沙流的運動實際上就是風沙運動最常見最頻繁的一種運動形式。風沙流是氣流及其搬運的固體顆粒(沙粒)的混合流。它的形成依賴于空氣與沙質地表兩種不同密度物理介質的相互作用,而它的特征對于風蝕風積作用的研究及防沙措施的制定有重要意義。風沙流是風沙物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也是風沙地貌、沙漠化、風沙工程的基礎理論之一,在整個風沙學科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近年來由風沙運動引發的災害在中國引起了極大的關注,研究風沙運動機理目前被認為是全面了解和防治風沙災害的關鍵因素,因此對于風沙流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已經從能量分布、躍移沙粒的軌跡、風沙流層中沙顆粒的垂向濃度分布及沙顆粒帶電效應等多個角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果沒有風蝕過程發展導致風沙流的出現,就不可能有因沙粒輸送和堆積過程中引起的各種沙害。如在沙漠公路地段,風沙危害主要源于防沙體系沙物質的侵入和防沙體系內部因近地面氣流變異而產生的風蝕與堆積。所以,防治沙害、改善沙區生態環境的根本措施還在于抑制或削弱風沙流的強度。風沙流運動明顯而強烈地受地形地貌和下墊面結構的影響,因此不同地區的風沙流運動有著特定的流量和表現形式。本文在以往學者的研究基礎上,對民勤綠洲外圍特定環境背景條件下不同下墊面的風沙流流量進行觀測研究,通過觀測數據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不同下墊面條件對風沙流流量的影響,研究民勤不同下墊面類型特有的風沙流運動規律和特征,為該地區區域性防沙工程提供基礎理論和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