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Tzvel.)是一種重要花卉,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花卉生產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目前菊花栽培中調控花期最普遍的方法是縮短或延長光照,由于縮短光照的人力投入比較大,延長光照需要大量的電能,成本高且遠離電源的大田難以開展生產,因此各國學者對菊花開花的化學調控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外源物質如生長素類、赤霉素(GA3)、多效唑(PP333)等生長調節劑對菊花在短日照下有延緩開花的作用,但目前有關以乙烯利(Ethephon,ETP)對菊花花期影響的研究尚鮮見報道。乙烯利(ETP)是一種用途很廣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容易被植物吸收,可進入到植物的莖、葉、花、果等組織的細胞中。乙烯利進入植物細胞中后,經分解逐漸放出乙烯,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和代謝產生調節作用。它能誘導開花。控制花器官性別分化。催熟果實。促進衰老和脫離。已有研究表明,乙烯利能夠明顯提早或推遲植物的花期,其效應因植物品種而異,6~60mg·L-1的乙烯利能夠抑制菊花花芽的形成,推遲菊花花期。然而目前有關以大型觀賞型秋菊為研究對象、從苗期葉片營養狀況和綠蕾期形態指標變化角度、探討ETP對菊花花期影響的研究尚鮮見報道。為此,試驗結合河南省菊花生產的特點。選擇了一個主要栽培品種紫色“兼六香菊”,研究了ETP對菊花苗期葉片的營養狀況、綠蕾期植株形態指標的影響及其與開花的關系,目的在于為利用ETP對菊花花期進行栽培調控提供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