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一杯酒,千秋一壺茶。”
在商業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茶正演繹著一代商業英豪的新警世名言。
位于人民路與天山路交叉口西北角的“茶馬古道”平價超市,云集國內500多個品種1000多個等級的名茶和數百種品茗茶具,志在打造全國一流的茶葉超市,打破茶葉價格居高不下的格局。“讓老百姓喝得起好茶,”這是他們的宗旨。
帶著一種對茶文化的探索與好奇,記者采訪了該超市總經理姚河汀,聽他娓娓道來,才知茶包涵著這樣深的歷史淵源。
“客來敬茶”是我國傳統的民俗。家里來了客人,不管是否用餐,寒暄之后就是行茶禮,根據客人的身份,敬上不同的茶水,茶禮成為中華禮儀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充分顯示了茶在中國社會中的重要性。
古代名人多有飲茶習慣,如齊世祖、陸納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劉貞亮贊美“茶有十德”,認為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雅心”、“以茶行道”。唐宋時期,眾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劉禹錫、皮日休、韋應物、溫庭筠、陸游、歐陽修、蘇東坡等高士關于茶的詩句更是多不勝數,他們不僅酷愛飲茶,而且還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頌和描寫過茶葉。
在民間對于茶禮的重視程度可以用這樣一句俗語來概括:“這可是我最好的喝茶衣裳了。”
中國人喜歡茶、研究茶。種茶古已有之,茶樹原產地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在云南,一說是在西南橫斷山脈以東的云貴高原地區。是誰發現了茶呢?傳說上古的神農氏炎帝“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茶最初是作藥用、食用和祭祀用,然后才作飲品。
西漢時就有了飲茶的時尚,有專用茶具,還有茶市。
在農業社會,茶是最重要的外貿產品。絲綢之路的最大功能是運茶。
因為在我國的甘肅、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地,自唐代開始,游牧民族對茶葉的需求量穩步上升。茶葉只有被游牧民族認識其功能并作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時,才會成為民族貿易中的重要商品,茶馬互市便在唐宋時期的西北地區應運而生。茶葉對游牧民族的作用,是消食解渴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在當時,三筒“七子餅”可以換一匹良種馬。這種原始的交換方式,形成茶馬古道。
在西部游牧民族中有句話:“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
西藏有“世界屋脊”之稱,茶葉是當地人民補充營養的主要來源,因此成了西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食品。
藏族飲茶,有喝清茶的,有喝奶茶的,也有喝酥油茶的,名目較多,喝得最普遍的還是酥油茶。至于茶葉,一般選用的是普洱茶、金尖等。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發達興旺的年代,但以武功論,與之毗鄰的吐蕃王朝似有過之,從松贊干布起歷代贊普,傾慕李唐王朝燦爛文化,廣泛汲取,飲茶之俗,為其重要一環。公元七世紀初,藏民族的杰出英雄松贊干布昂首馬背,打敗羌族部落,統一了幅員遼闊的青藏高原,定都邏些(今拉薩),建立起威震東亞和南亞的吐蕃王朝。強悍猛勇的松贊干布并非一介糾糾武夫,他對唐之文化崇拜得五體投地,早在唐貞觀八年(634),即派使臣入唐都長安,對唐文化進行觀摩,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優禮,大約在此時,吐蕃方知有茶葉這種飲料。貞觀十五年(64 1)文成公主人藏,她帶去了各種谷物、蔬菜種子、工藝品、藥材、書籍,另外還帶去了茶葉,從此,吐蕃宮廷的最高領導層開始飲用茶。開元天寶之際,唐人已廣泛飲茶,南北各城市多開店鋪煎茶出售,行人付錢即可得茶。
聽一位茶道高人議論:二戰后遭原子彈襲擊的日本廣島和長崎,有三類人活了下來,從事茶道之人、種茶之人和長期飲茶之人,是茶中抗輻射和防癌的物質讓這三類人逃過了生命的滅頂之災。中國人講究喝茶長智慧,沒想到茶竟然有這種神奇的功能。
在中國歷史上的很長一個時期,茶成為統治階級控制少數民族的一種手段。茶葉一直是官方的專賣產品。
如同其他成癮性消費品一樣,茶葉和鴉片既是早期經濟全球化的產物,也是早期經濟全球化的推動因素,19世紀中國社會經濟與這兩種特殊商品密切相關。更準確地說,這兩種商品貿易的興衰不僅對中國的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對世界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絲綢之路的開通,很快使中國大量的茶被運往歐洲和世界各地。
外國人通過瓷器認識中國。當時,茶葉在中國的邊貿額中占到85%,最初,中國人拿茶葉、絲綢和瓷器換取外國的自鳴鐘。后來,中國人用這些東西換取西方人的銀子。這樣,英國、西班牙等國大量的白銀外流,并形成巨大的貿易逆差,西方的殖民主義者為了改變這種巨大的商業逆差,操縱東印度公司向中國輸入鴉片開始,從此中國開始了一段漫長的民族掙扎史。直到清朝末年,鴉片終于在中國泛濫成災,最終引發了鴉片戰爭。
由于當時英國正忙于中國的鴉片戰爭,它在北美的13個殖民地變成獨立的美國,英國因此丟掉了美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茶葉影響了世界的歷史。
改革開放后,茶葉的產量和產區大有改善,使昔日的貢品茶也可以走入普通老百姓之家。
茶葉作為一種農副產品,它的價格并不很高,但是,由于各地的氣候和水土、制茶的工藝和傳統習慣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茶系,有一些茶種非常珍貴,使得別有企圖的商人哄抬物價,甚至以次充好,使茶葉的價格失去了本源,許多尋常百姓望“茶”興嘆。
“茶馬古道”公司搜集全國數十家名茶產地,采取包山、包地或者大批量集中采購的形式,降低了成品茶的單價,把高檔茶葉的零售價降低了5—8倍,大眾消費茶價格降低了1—2倍。
南陽茶馬古道茶業有限公司是中南五省單店營業面積最大的茶葉超市,位于天山路與人民路交叉口西北角,營業面積900余平方米,主要經營臺灣杉溪、臺灣梨山、臺灣阿里山、普洱、福建鐵觀音、大紅袍等系列茶,并薈萃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黃山毛峰、信陽毛尖、陽羨雪芽、蒙頂甘露、敬亭綠雪、竹葉青、西湖龍井、碧螺春等全國各地名優茶種,經營品種達500多種1 000多個等級,產品涵蓋了從最高檔的茶飲到一般平民消費的各個層次,從而能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除經營各種名茶外,茶馬古道還代理全國各地精致茶具,傾力打造一站式茶業供應鏈。茶馬古道的經營模式是以連鎖零售為龍頭,批發供應為主導,旨在打造河南省最具影響和規模的茶葉連鎖超市。
南陽茶馬古道茶業有限公司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講,將徹底結束茶業行業的暴利時代,使茶行業步入一種透明的經營軌道,還原一個產業最本真的價值。
今天當我們品茗于斯室,想象著古人“寒夜客來茶當酒”的佳話,回味著漫長的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史,真是無上的享受。
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飲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四大發明之后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
在現代中國文明建設的宏大工程中,茶文化的作用力仍在不斷增加。繼承和發揚中華茶文化,對于弘揚民族文化精神,建設和諧社會,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如果我們推動中華茶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促進人類的文明與進步,茶的溝通能力會更加彰顯。從這個意義上說,茶是和諧社會的文明通道。
香飄四海的南陽茶馬古道茶業,志在蘊造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在繁忙奔波的生活中,那一縷縷茶香,那一絲絲微甜,一點點苦澀所營造的煙斜霧橫的意境,讓多少人留戀忘返,似乎凡塵雜事也隨著這煙這霧而消散,人生的愛與哀愁也在品茗中稀釋溶解,心靈也越來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在我看來,南陽茶馬古道茶業在南陽一定會發揚光大的。因為茶無論作為一種飲品,還是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剛好是現代社會所需要、所缺乏的。
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精英文化階層七種修養:“琴棋書畫詩酒茶”。
茶成為溝通最高端的精英文化與最基層的民間文化的一座橋梁。茶在兩種文化層面里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成為唯一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溝通方式。事實上,茶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扮演著溝通高雅文化與民間文化的特殊角色,它能使文人們多幾分民間情懷,也可使百姓們多幾分高人的情趣。
這實在是一個很可愛的角色。
其次茶還是撫慰人們心靈的清新劑,是改善人際關系的調節閥。現代社會,人們常常處于極度緊張之中,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使人們變得越來越疏遠、越來越冷漠。在這種情勢之下,以茶會友、客來敬茶等傳統民風,便顯現出特殊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一甌春露香能永,萬里清風意已便。”
愿新經濟時代的英雄們能在茶香中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