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養殖項目是指一些技術公司向投資者預售蜈蚣種苗,然后向投資者回收成年蜈蚣。國內最早的一家機構于2000年初出現在河南,2003年后在投資領域消失了近3年。2007年初,蜈蚣養殖重出江湖,國內相關的招商廣告令人眼花繚亂。
江湖傳聞
市場空間大——蜈蚣作為傳統的動物藥材已有幾千年歷史。一直以來,國家每年號召“大力捕捉蜈蚣”,由原來的季節性捕捉和季節性收購發展為目前的跨季節的捕捉和收購。每條蜈蚣的收購價格也由原來的幾分錢飚升至1.5元以上,出口價就更高了,且供不應求,價格是逐年上漲。
政策扶持——黨中央高度重視以農民增收為核心的“三農問題”,發展蜈蚣養殖業,既可為國家賺取外匯,又可滿足國民的物質生活需求。因而,養殖蜈蚣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首選項目,讓農民增收,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多了一條切實可行之路。同時為下崗職工再就業開辟了一條難得的致富途徑。
投資門檻低——除引種外幾乎不需投資。既可家庭養殖,也可以工廠化立體養殖。一般家庭喂養可利用空房、陽臺、庭院、房前屋后,以缸養、箱養、池養均可。大規模養殖可以圈養或立體養殖。蜈蚣性溫和,工廠化立體養殖蜈蚣是目前蜈蚣養殖最高效、最快速的養殖辦法。一次產卵50~80枚,恒溫養殖年產卵2~3次。一般一次飼喂可管2~3天,產卵期間基本不用飲食,規模養殖可以人工養殖餌料,自然養殖只需要麥皮、菜葉、瓜果、昆蟲、動物內臟、骨粉等,幾乎無需成本。蜈蚣適應能力極強,生命力旺盛,不易染病。一般晚上6~8點喂食,業余時間即可養殖。
廬山真面
市場被虛夸——國家從來沒有號召過“大力捕捉蜈蚣”,而蜈蚣的收購和飼養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最重要的是,在收購旺季時,蜈蚣的市場收購價最高時才不過1元/只,而且能達到這個價位的蜈蚣是體型較大的野生蜈蚣,人工飼養的蜈蚣,每只最多也就三四毛錢。
并無扶持政策——雖然增加農民收入是國家關注的問題,但是這和養殖蜈蚣的關系很小。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個省市都沒有扶持養殖蜈蚣的政策,所謂的政策支持實上是技術公司打的一個幌子。
投資并不少——雖然技術公司在宣傳資料中表示投資者只需要引種,幾乎不需要其他投資。可事實上,投資者在引種方面的投資要比正常情況下高出2~3倍左右,即技術公司在賺取高額的引種費。同時飼養蜈蚣時必須建立完善飼養環境,否則蜈蚣會很容易爬出來,出現傷人現像。這種后續投資很多,是投資者初始投資的2~5倍。
指點江山
并不是所有的地區都適合飼養蜈蚣,相對而言,南方地區更加適合飼養蜈蚣。蜈蚣雖然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是在中藥制作過程中的用量有限,目前市場已供應充足,因此投資者應該慎入蜈蚣養殖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