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行業從火熱到寒冷,兼并重組的動力來源從政府轉移到市場
《財經》記者 張伯玲
盈利能力下滑,給中國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創造了良機。鋼鐵行業出現了通過“兼并重組、擴大規?!币浴斑^冬”的跡象
五年多的狂熱增長后,中國鋼鐵企業正經歷著記憶中最糟糕的時刻。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8年11月,中國鋼鐵企業71家大中型鋼廠虧損額達到127.7億元。其中,虧損企業達到48家,虧損面擴大至67.7%。2009年預期是“更緊的日子”。
減產、降價、節約成本等自我拯救手段之外,鋼鐵行業也出現了通過“兼并重組、擴大規?!币浴斑^冬”的跡象。
2008年11月5日,山東省日照市的碧波大酒店里,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東鋼鐵集團)與民營企業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舉行了重組意向書簽字儀式。一旦完成,這將是迄今為止國有鋼鐵與民營鋼鐵企業間最大規模的整合。
在鋼鐵第一大省河北,民營鋼鐵企業主動抱團“取暖”。2008年12月19日,河北唐山市39家地方鋼鐵、礦山和物流企業,整合重組為唐山渤海鋼鐵集團及唐山長城鋼鐵集團。
這是中國最大規模的一次民營鋼鐵企業整合,兩大地方鋼鐵集團組建完成后,產能總規模將達2800萬噸,占唐山市地方鋼鐵產能的51.7%。
對于鋼鐵企業間的兼并重組,政府表示了一如既往的支持。2008年12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在例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將積極推動重點行業的企業兼并重組,鼓勵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在其列舉的行業中,鋼鐵排在首位。
在上有政府推動、下有市場需要的合力下,2009年鋼鐵行業或許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兼并重組浪潮。然而,兼并重組的效果究竟如何,則是中國鋼鐵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行業低迷危與機
鋼鐵企業的重組序幕,在2008年初就已拉開。
當年3月,由山東濟鋼集團有限公司和萊鋼集團有限公司合并組建的山東鋼鐵集團正式掛牌成立。隨后,中國幾大鋼鐵集團都加入到重組并購行列中。
2008年6月,河北一北一南的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唐鋼集團)和邯鄲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邯鋼集團)在河北省政府的“撮合”下,閃電合并,組成了中國最大的鋼鐵集團——河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河北鋼鐵集團)。
同時,上海寶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寶鋼集團)與廣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和韶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重組,成立廣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9月,武漢鋼鐵(集團)公司重組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公司,成立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上述并購,都是在中國鋼鐵企業紅紅火火的2008年上半年完成的。在需求旺盛、鋼材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鋼鐵企業都無意與他人重組。因此,這一系列重組無一例外都是由政府主導而成,主要形式無外乎為政府資產無償劃撥、并購方增資入股、合作開發新項目等。
進入2008年下半年后,鋼鐵行業由熱轉凉,出現行業性虧損。截至2008年11月4日收盤,鋼鐵行業成為了A股市場中惟一一個整體股價跌破每股凈資產(下稱“破凈”)的板塊。進入12月,國內鋼鐵板塊中,仍有十余家上市公司處于“破凈”狀態,就連寶鋼股份這樣的鋼鐵巨頭,其股價也一直處于“破凈”的尷尬境地。根據中信證券的數據,目前上市公司中鋼鐵板塊的平均市盈率不到6倍,接近1995年和2005年低點,處于歷史底部區域。
對于2009年的形勢,業內普遍不樂觀。在房地產和制造業前景黯淡的情形下,基建拉動難以改變需求放緩的趨勢,預計2009年鋼鐵行業將呈現“低供給、低需求,低成本、低鋼價、低利潤”的“五低”弱平衡格局。
國金證券資深分析師周濤預計,2009年中國鋼材市場的年度平均價格下跌幅度為20%-35%,鋼鐵行業利潤同比下滑幅度為11%-32%。
可以預見,盈利能力的下滑,給中國鋼鐵企業真正的兼并重組創造了良機。與過去幾年國資委和地方政府所推動的整合重組不同,未來的鋼鐵企業并購可稱之為“市場化并購”,即在企業盈利能力下降、面臨現金流壓力、環保要求不達標的情況下,主動尋求與資源有保障、技術裝備先進、市場穩固的企業重組。
“2008年11月起,我們就主動去找規模稍微大一點的鋼廠尋求并購?!碧粕揭患颐駹I鋼鐵企業高管告訴《財經》記者。從9月開始,該公司八個高爐只剩下一個在運轉,維持經營很難。
位于江蘇張家港的中國最大民營鋼鐵企業沙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2008年下半年鋼價大跌之后,常常有生存困難的中小鋼企主動請求其前往收購——他們 開出的價格不及景氣時的一半,甚至近乎白送。
在2008年12月22日的寶鋼建設30周年紀念大會上,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表示,要進一步積極參與國內鋼鐵行業的兼并重組。
整合者之難
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進行重組,付出的成本會比較低。2008年9月,在北京的一個行業會議上,談到目前最頭疼的問題,山東鋼鐵集團董事長鄒仲琛直言不諱地說,無論是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還是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王義芳,最頭疼的問題應該都是如何整合。
一直以來,中國鋼鐵企業的重組在“聯而不合”的怪圈中行走,真正取得重組企業的規模優勢,獲得“1+1>2”效果的重組很少。鞍鋼與本鋼合并歷經多年,一直“貌合神離”;山東鋼鐵集團歷經兩年終于掛牌,但濟鋼和萊鋼仍然“各自為政”。以采購來說,目前山東鋼鐵集團還未實行統一采購,濟鋼和萊鋼都有采購部門,分別與鐵礦石巨頭談判。
之所以推進實質性重組的企業很少,除了人事和產權問題等障礙,對《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中集中度理解的偏差也是原因之一。許多企業在兼并重組后,只是簡單對產量進行統計數字上的相加,以此來完成產量規模和集中度要求。
其實,真正地提高產業集中度需要進行內部整合,以實現發展戰略、投資決策、市場營銷、產品研發、資本運營和大宗原材料采購等各方面的統一。
在2008年的并購重組中,區域內重組的行為較多,并且規模也很大,這在鋼鐵生產大省的山東和河北體現得最為充分。由于中國的鋼鐵行業以國有企業為主,參照河北、山東模式,各地大型鋼鐵企業最終都會被當地政府整合成一個更大的國有鋼鐵企業。
由于區域內重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防御性色彩,被重組企業與重組企業之間在產品結構、工藝水平等方面鮮有“強強聯合”,難以形成一個更為強勢的鋼鐵企業集團。在地方鋼鐵集團形成后,要想對這類企業進行跨區域的并購重組,難度會進一步加大。
據《財經》記者了解,此前邯鋼集團就有意與比唐鋼集團更為強大的寶鋼集團重組合并,但是迫于政府主導的壓力,不得不放棄。
鋼鐵業降溫,對于一直覬覦中國市場的外資鋼鐵企業,或許能迎來一個機會。一直以來,中國的政府主管部門將鋼鐵視為戰略性行業,嚴格限制外資鋼鐵企業的控股。隨著經濟形勢惡化,一旦出現外資撤離,中國政府在對外資控股鋼鐵企業的態度上或許會轉變。由于體制及利益的關系,國內中小型鋼鐵企業,尤其是大量的民營鋼企,并不排斥與外資鋼企合作或者重組。只是民營鋼鐵企業可供選擇的并購標的并不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