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物復蘇,各種病毒也肆意滋生;細菌滋生有趨勢,疾病也有風向標……
如今流行講趨勢,金融危機是趨勢,過年發短信是趨勢,紅燒肉就著紅酒喝也是趨勢。而同樣的,整個人類的疾病情況也是有趨勢的。從霍亂到禽流感;從黑死病到瘋牛病;從埃博拉病毒到艾滋病毒,這些都是趨勢。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生存環境與飲食結構的改變,這些病其中的一些已經慢慢退出歷史的舞臺。在我國解放初期,吸血蟲病、麻風病、霍亂橫行,如今這些病早已是手到病除了。而跨過多災多難的2008,在2009年整個人類的健康狀況會有什么樣的趨勢,就讓我們來做一個盤點。
全球變暖導致傳染病威脅加大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可不僅僅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更加直接的影響是全球變暖讓蚊蟲虱蠅等動物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而人類未來所面對的,則是更加猖獗的傳染病傳播者,未來爆發登革熱等蟲媒傳染病的幾率將會越來越大。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法國科學家日前發現,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一種名為壁虱的蜱螨目動物將目標對準了人類,一改千萬年來吸食動物血液的習性,它在吸血過程中還會不可避免的傳播病菌,增加了人患傳染病的風險。
天氣變暖對腎結石患者來說同樣也不是一個好消息,美國科學家預測,到了2050年,日益升高的氣溫將使美國部分地區發病率增加30%。關于這個的原因,得從病理上面來得到解答:腎結石是由尿液中溶解的磷酸鹽等形成的晶體。尿量減少會導致尿液鹽類濃度升高,更容易形成結石,溫度升高會使人體更容易失去水分,導致尿量減少。
空氣污染的隱形危害加劇
常態下空氣并不能直接致人死亡,然而那只是常態,事實告訴我們,空氣污染較嚴重的地區,其居民罹患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疾病的幾率也會相應的增高。綜合美國長達五年跟蹤調查顯示,空氣污染較重的地區居民平均期望壽命也大大低于其他地區居民。
不孕不育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被提出成為21世紀三大疾病之一。如今不孕不育門診的增多似乎也印證著這一結論。其實,這一切也是環境惡化所帶來的影響。多項科學研究顯示,日常生活中許多常見的化學物質足以影響雄性動物的生殖能力。這類物質在我們不知不覺之中便已開始了對我們的侵害。其中最常見的就有鄰苯二甲酸鹽類物質,這類物質存在于很多比如食品包裝袋、美容產品、爽身粉等等日常用品之中。同樣會干擾荷爾蒙的物質還有家具和電器用品上的阻燃劑、多氯聯苯類物質以及許多農藥。與此同時,環境的污染也會引起人類中性化。臨床發現,母親體內的某種化學物水平如果升高,她們所誕下男孩的陰莖會偏小,肛門與生殖器之間的距離也較短,這是典型的女性化標記。
癌癥取決于生活方式
作為人人談之色變的疾病,癌癥長時間位列三甲。目前,我們還無法確切地弄清癌細胞生長的機制,即基因突變的規律。然而,我們已知一些導致基因突變的因素,例如環境因素:香煙、有毒化學氣體、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等;物理因素:輻射、紫外線、食物過熱等;精神因素:長期焦慮、緊張,精神憂郁、壓抑等;內分泌與代謝:內分泌紊亂、化學物在體內的代謝等都可能引發癌變;遺傳有時也是癌變的起因。長期暴露于致癌物中的人,罹患痛癥的幾率較高。就目前所知,癌癥種類有一百種以上。它們起因不同,蔓延速率也大不相同。但環境因素及飲食因素仍是兩項致癌主因。
對抗癌癥,最重要的還是預防。病從口入,專家指出,如果人們能夠管好自己的嘴,那么將可以避免三分之二的癌癥發生。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改變目前現代化生活下的生活方式,不吃霉變、煙熏、燒烤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及豆制品,多做運動。
流感病毒進化不止步
人類在進步,醫學在進步,殊不知流感病毒也在進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人類不斷研究出新藥的同時,流感病毒也在不斷地進化。同時,專家指出,在全球范圍內,流感病毒的抗藥性每年都在不斷增強。
藥物的進步永遠落后于流感病毒的進化,因為我們并不知道下一刻流感病毒會變成怎樣。一旦新型的流感病毒出現,現有的藥物可能會迅速失去作用。流感病毒變異速度之快很可能還有超出人們此前對其的預料。專家強調,新抗流感藥物的研制一刻不能停息,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人類還將不斷地致力于用更快更好的措施生產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