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鵬 全國500名老中醫之一。全國中醫首批帶徒指導老師,湖北省知名中醫。現任湖北中醫學院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從業70余年,對婦科血癥、滑胎及不孕不育等疑難雜癥的診治有獨到的經驗和見解。
盆腔炎性包塊,屬中醫“癥瘕”【編者注:癥(zhēng)指腹腔內結塊的病】范疇,多見于已婚婦女,患者一般有急、慢性盆腔炎史或婦科手術史。劉老認為本病臨床證型有寒熱之分,應辨明施治。
熱證型
若證見少腹疼痛,按之明顯,伴月經期量多、經前胸乳脹痛、腰痛、帶下色黃或赤白,舌質暗紅、苔黃,脈弦或弦數,此屬肝郁氣滯化熱或感受邪毒、損傷沖任、熱淤互結而成。治療宜疏肝清熱,活血消癥。
方用柴枳敗醬湯加味:柴胡、三棱、枳實、莪術、牛膝、大黃、生內金各9克,赤白芍、香附、玄胡各12克,紅藤、乳沒、丹參各15克,甘草3克,敗醬草30克,生水蛭6克,煎服。100毫升保留灌腸,1個月為1個療程,連用1~3個療程。
寒證型
屬寒者,多為體質本虛,或病久陽氣不足,運化不健,寒痰水濕下注與淤血互結而成癥瘕。臨床以少腹疼痛或冷感,白帶量多質稀,舌暗淡或有淤斑、淤點為辨證要點。治療宜溫化痰濕,利水活血消癥。
方用“桂己”合方:茯苓、桃仁、丹皮、赤芍、葶藶子、椒目、莪術、三棱各9克,大黃、昆布、海藻各15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30克,桂枝6克。水煎服,1個月為1個療程。(本刊資料庫)
單方治病
本期主持:郭劍華主任中醫師
(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軟傷科主任、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腹 脹
腹脹多由胃腸道疾病、低血鉀、肝膽與胰腺疾病、腹膜疾病和手術后等原因引起。中醫認為腹脹多因酒傷、食傷、情志郁結(編者注:指心情不好,想說但又不能說或說不出口,憋在心里)、黃疸積聚等所致。有虛脹和實脹之分。中醫治療時一般根據腹脹原因對證下藥。
飲食積滯腹部脹滿,不能按壓,按壓會加重不舒服癥狀;呃氣惡心,打嗝后有腐臭味,吞酸。
◇焦山楂30克,炒枳殼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完,飯后服用。
◇神曲15克,陳皮、香附各10克,雞內金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炒枳實、厚樸各6克,山楂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厚樸、蒼術各6克,陳皮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山楂15克,萊菔子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情志郁結腹脹不適,痞塞滿悶,心煩易怒,兩脅作脹。
◇柴胡、炒枳實各6克,白芍10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炒枳殼10克,炒白術12克,焦山楂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砂仁、梔子各6克,陳皮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川芎5克,香附10克,神曲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蘇葉10克,佛手5克, 酒軍2克(酒制大黃,后下)。水煎取汁,分3次服。
脾胃虛弱腹脹滿不適,不思飲食,喜熱喜揉按,氣短乏力,體倦懶言。
◇砂仁10克,陳皮6克,山藥2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黨參12克,白術10克,雞內金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黨參10克,山藥30克,砂仁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黨參、炒白術各12克,蔻仁3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編輯/楊春霞
yangchunxia@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