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一些地區外來務工者子女入學難,當地要求家長必須備齊包括“無犯罪記錄證明”、“無違法生育證明”等10個證件材料。這一事件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外來務工者子女就學難不只發生在寧波,很多地方存在這一現象。
多省地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普遍存在入學難問題
相關事件經過報道后,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表達他們的意見
一位天津市民表示,他目前正在北京,因為證件不齊全,他的孩子要進學校也存在困難。
廣東反映情況的比較多,一位先生表示,他在東莞打工已經12年,在當地社保已滿9年,現在孩子想在這邊上學,也是要很多材料,東莞的另外一位外來務工者表示,他有房,但沒有戶口,小孩怎樣都入不了公辦學校。而在好一些的民辦學校一學期要花費1萬多,很難進,所以他準備讓孩子回老家當留守兒童,到老家讀書。
廣東番禺的學校也給外來務工人員的學生發了通知,報名的小學一年級新生必須“五證齊全”,才能報名。特別是“暫住證”和“計劃生育證”。一年級以上的學生也必須補交。金華、張家港的情況也類似
不過,也有一些人對這種限制外來務工者子女就學表示支持,他們認為,不能誰都可以擠占暫住地有限的教育資源,否則暫住地常住戶口的孩子怎么辦?從他的立場可以看出,這一位很可能是有當地戶口的人。
實行義務教育政策反倒“害了學生”
應該說反映問題的還是占了大多數。其實、據了解,不少地方都出臺過關于幫助外來務工者子女人學的政策。有政策,為什么還會存在這么突出的問題呢?
的確是這樣。廣東省物價局、省教育廳、省財政廳今年4月份就聯合發出《關于取消義務教育階段借讀費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提出,從今年開始,“一律取消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學生借讀費”;另外,還特別強調,“本省戶籍以及符合省規定義務教育條件的外省戶籍學生,在廣東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讀的,免收雜費、課本贊”。
雖然政策是這么定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外來務工人員會發現,事情遠遠不是那么簡單。
比如,廣東佛山有位先生表示,他是四川巴中人,從1996年就開始在佛山打工、經商,他的孩子已經在佛山張槎鎮古灶小學讀到了三年,但是,下學期將被“攆”走。
他說:“我的小孩在學校從一年級讀到三年級,但昨天通知我們說四年級不能在那讀了。
在學校需要的證明中,學生及父母的戶口簿原件復印件一份我們都有。
要求在這里居住五年,一天都不能間斷,附有的說明總共15大類,這個就比較難了。五年內,暫住證我們每年都在辦,但中間一天都不能間斷比較困難。
學校說的條件還有,如果買了80平米的房子,也可以在這邊讀。
另外關于教育資源不夠的問題,據我了解,張槎鎮一個鎮小學就有16所,下學期將減到8所,學校不收費。國家搞免費教育本來是好政策,但卻實際上害了我們。因為學校不收費了,就停開一些學校,一些公辦學校下學期就被私人承包了。
就在我們報道之前不到一小時,這位家長又打來電話說,學校看到輿論關注以后,可能也感覺到壓力,決定已經入學的孩子下學期不用被攆走,可以接著上。
但是,還是要收費。古灶小學的收費通知說不符合規定免費義務教育條件的外省戶籍學生,統一按佛山市原普通生標準收取,每學期340元。
孩子可憐 政府也有苦衷
如何幫助外來務工者子女上學,是讓很多發達地區政府部門都很頭疼的一個問題。根本原因不是沒有政策,也不是政策執行走了樣,是教育資源有限。好學校誰都想去,不光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就是當地人的孩子進好學校也不容易。所以,孩子可憐,政府有苦衷,不能把所有的錯都怪罪于地方。
據了解,廣州市流動人口子女在2008年已經超過43萬人,數量龐大,如果讓他們超過50%的孩子到公辦學校上學,也就是要達到“以公辦學校為主”的要求。據預測,從今年到2012年,廣州公辦學校分別需要安排27到34萬個孩子。這對廣州市的公辦學校來說,壓力還是很大的。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