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超微半導體)公司為全球第二大微處理器芯片供應商,1969年創立,總部設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AMD致力于為全球消費者和企業用戶提供卓越的解決方案,推動開放式的創新和行業發展。2004年AMD公司在華獨資公司AMD(中國)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如今,掌管AMD(中國)有限公司的是一位優秀中國本土女總裁郭可尊。
2002年,郭可尊上任AMD(中國)時,面對10倍強的對手,很多人認為AMD在中國機會渺茫。然而6年來,憑借著堅韌的“沖”的精神,郭可尊帶領AMD中國,從邊緣到主流,從“一窮二白”到令對手坐臥不安。如今的AMD大中華區,已經不斷地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在世界版圖上屹立為AMD全球市場的榜樣。
扎根IT行業20多年,郭可尊從一位科學家轉身成為女CEO,攀登上IT行業的職業巔峰。她以其深厚的行業積淀、執著的職業追求,成就了一段傳奇。
心系IT見證成長
中關村AMD大中華區總部,大玻璃窗透射的溫暖陽光灑落在郭可尊的辦公桌前。和這片陽光一樣溫暖的是她的問候和熱情。
這位AMD大中華區的掌門人就自己20多年的IT業經歷娓娓道來,她告訴記者,“每個人都有夢想,而我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個科學家。”
和那個年代許多科技人員一樣,她曾留學美國并在美國并行計算機公司研發中心擔任資深研究員。
1992年,郭可尊回到北京加入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所。不久就被任命為中國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中心的副主任。

隨后,“技術派”的郭可尊加盟摩托羅拉,并出任摩托羅拉中國研究院院長、半導體部數字基因實驗室主任。
摩托羅拉中國研究院肩負著全球平臺的眾多研發項目,在此期間,郭可尊在這個跨國平臺上用全球視角幫助摩托羅拉的業務發展,不僅直接推動摩托羅拉在中國區的科研發展,而且幫助摩托羅拉在中國實現大幅增長。
回顧這段做“技術”的歲月,郭可尊充滿了感激。殷實的技術背景和對中國IT行業的深刻理解不僅僅使她更有信心去掌管AMD中國,更使得她在IT行業里比他人更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從而能夠站在跨國企業的巨人肩膀上,幫助中國IT行業的發展。
“技術背景出身的管理人員,對技術創新的理解更深刻,不僅能為客戶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而且能比較準確地看到未來。”郭可尊接受采訪時說。
這段歷程成為了郭可尊的寶貴財富。就在她通過深厚的行業積淀,練就內斂務實的行事風格,成就對行業用戶需求的洞察之時,一份新的聘書伴隨著嶄新的挑戰和機遇,擺在郭可尊面前。
這份聘書來自AMD,邀請她出任AMD中國區負責人。郭可尊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多年來扎根IT研發,從科研機構到企業,她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過,在2002年時,AMD在中國還可謂“—窮二白”,要從頭創立AMD中國,還要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AMD中國區總裁可謂任重道遠。
成功來自勇手挑戰的個性
郭可尊嚴謹低調,華麗而內斂。在中國的IT成功企業家中,女性是其中的絕對少數,但郭可尊無疑是個特例。她不僅已經是AMD全球持續發展最倚重的女人,同時也是國內IT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這樣一個學者出身的總裁,被媒體評價為“讓英特爾如坐針氈的強勢女人”。長袖善舞,在她的“指揮”下,AMD在中國市場愈發壯大。
歌德曾經說過“性格即命運”,郭可尊的成功之匙,來自她勇于挑戰的個性。
2002年10月,AMD新上任的全球CEO外籍人士魯毅智同郭可尊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溝通。魯毅智對郭可尊說:“我知道你很想為中國的IT產業做一點事情,難道你希望AMD在中國的最高決策人,是一個外國人嗎?不,這應該是你的機會。”
這一席話在郭可尊內心中產生了很大震動。“這些話對我觸動很深,我始終忘記不了這些話。”郭可尊現在回憶到,一個外國人都清楚,要改變中國IT產業的格局,只能依靠中國自己的努力,而自己恰好面臨著一個可以推動中國IT產業發展的機會。
面對AMD這個全球化的舞臺,郭可尊最終下了決心:“我知道前方有很多的困難,但我應該去嘗試,應該去超越自己,接受這個挑戰。”
不久之后,郭可尊就出現在AMD的辦公室,走馬上任AMD大中華區負責人。從此開啟了其中國IT業最成功女性CEO生涯的新篇章。
而就在郭可尊接手AMD中國業務時,幾乎沒有人看好AMD,以至于有媒體認為AMD在中國要“穿過英特爾的黑暗森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面對著人生困境和艱巨的工作,她猶豫過,彷徨過,但勇于向前的個性讓她最終勇敢地接受了。“我應該去嘗試、去挑戰一下自己。”繼續前行,她選擇去超越自己。
在自己的賽場上直面客戶,她選擇了堅韌不懈,因為她相信,她會有收獲。她不斷帶回的第一手客戶信息,更讓她相信,總有一天客戶會被打動,因為她的出發點是“合作共贏”。
在郭可尊的統領下,AMD總部也慢慢接受了中國的“和”文化,向中國轉讓當時美國政府允許出口的規格最高的低功耗X86微處理器核心技術。這些被外界評為極具前瞻性的大手筆,靠的是郭可尊歷經并參與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IT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中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把每天的工作都當成一堂精彩的MBA課
曾幾何時,外企都存在著“透明的天花板”,中國區總裁的位置大多被外籍人才占據。而郭可尊以一位女性的、本土人才的榜樣給業界一個視角,證明著本土人才所獨有的遠見、智慧和力量,是這個市場不可或缺的。
郭可尊擅長管理,但她沒有專門學過管理,她的本領都來自于自己打工時的上司。“我的管理與領導經驗都是向每一位管理過我的老板學習與積累的。因為這些直接的管理過程在我身上實施,我最了解它的結果與作用。在我成為管理者之后,我積累并發展我在自己老板身上學習到的管理模式,使我很快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與他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幾乎每天都感受到在上一堂堂生動的MBA課程。”
郭可尊的第一位老板是一個細心的猶太人,精明并善于挖掘每個員工的潛能。“他經常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讓我給他講自己設計的思路,每次他說,你還沒有講完整,你應當再去想。”
她還碰到一位有非常強硬領導力的老板,是他的幫助,讓她從一個中層管理者成長為一名高級管理者。他尤其善于發現與培養女性高管,美國多位著名女CEO當年都是出師于他門下。
他相信郭可尊會成為未來公司的重要領導人,為此把她推薦到CEO報告年會上為大會作一個報告,同時也把她推薦給公司最高的領導層。郭可尊最初精心準備的報告卻被他斥為一堆事實的羅列,他說我們要的是看到一位來自中國的領導者,她需要告訴公司的最高層們及全球員工,她有能力帶領公司在中國取得成功,要讓所有的人相信她是一個堅強的領導者,而不是一個職員。
郭可尊站在人生第一次最高級別的報告講臺上,報告取得了極大成功。“因為這次經歷,總部高管記住了郭可尊的名字,記住了一位來自中國的、非常具有沖勁的女性,這次成功讓我第一次經歷作為一個領導者的驕傲與價值,是我從一個管理者轉向領導者邁出的第一步。”
郭可尊用她在AMD的事實論證,本土人才正在崛起,這個群體更加了解本土市場,更加貼切地理解本地客戶的需求。在AMD內部的管理團隊中,一群本土管理團隊正逐漸撐起公司的大梁。
女性要敢于超越自己
在回顧自己的成長之路時,郭可尊說,要勤奮、要堅持、要敢于挑戰和超越自己。“有一些領域確實是男性的世界,但女性只要敢于挑戰,就有可能脫穎而出。”
郭可尊覺得,自己與成千上萬中國女性一樣,從小受到的傳統教育就是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在約束性教育模式下長大,女性往往會有很重的依賴心理,而碰到困難挫折時總以為自己運氣不好,或埋怨他人沒有善待自己等。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郭可尊到國外求學,在一個實驗室打工,做計算機管理員。這個實驗室的主任是一位非常熱情而善談的美國人,當他答應給郭可尊這份工作時,她猶蟲n找到了一個溫暖的家。和她共事的是一位來自德國的留學生,由于兩人同時從事系統管理員的工作,德國留學生顯然把她當做了競爭對手,不告之計算機系統重新啟動時需要一把鑰匙才能啟動,以至郭可尊在第一次維護系統時發生了無法重新啟動系統的事故,造成了全校計算機停機12小時的記錄。她經歷了人生第一次無地自容的挫折和一位鐵面無私的老板。
那時,郭可尊開始明白,一個人的成功并不是建立在有一位面帶微笑的老板,而是如何擁有承擔這份工作的知識與能力。
正是從一次次的經驗教訓中,郭可尊跨越了無論是女性或是理念上和文化上的弱點,在競爭環境下生存、成長起來,并在后來更大的風浪中經受了考驗,積累了更多獨特的競爭優勢去擔任更高的領導職務,為更大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10多年前,當郭可尊在計算所碰到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胡啟恒時,曾深深為這位女性副院長的風采所折服,“我欣賞她,希望未來能成為像她那樣的杰出女性。”現在,她的確做到了。以東方女性的堅韌和睿智,加上西方女性的果敢和創新,郭可尊超越了自己,并贏得了業界的尊敬和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