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保障是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世界著名小麥專家,西班牙阿羅斯博士多年來在河南天民種業公司指導開展“超級小麥”研究。為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推動小麥育種工作發展。提高糧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做出了突出貢獻。2007年阿羅斯被授予河南省“黃河友誼獎”,2008年被授予中國政府“友誼獎”,受到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親切接見。
中西小麥專家 結緣2001
民以食為天。小麥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百姓食用最多的農作物之一。
河南是小麥的主產區,從事小麥研究成為一些科研人員終身的追求。河南省超高產小麥育種首席專家沈天民研究員就是其中一位。
從小生長在極端貧窮縣蘭考的沈天民,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事小麥遺傳育種研究。袁隆平“超級水稻”成功后,沈天民提出了研究超級小麥的設想。“優質、多抗、超高產小麥育種”是國家“九五”麥類細胞工程技術育種重大攻關課題,國家科技部批準河南天民種業公司為“河南省超級小麥遺傳育種國際合作研究試驗站”,國家外專局把該項目列入重點引進國外智力項目,連續多年予以重點支持。
為了加快小麥研究的發展,天民公司十分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邀請了30多個國家的幾十位著名小麥專家前來公司進行技術指導、開展合作研究。在同國外專家合作的過程中,他們了解到,阿羅斯博士是世界著名的作物生理育種專家,目前就職于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植物生物部,任首常科學家。阿羅斯博士在提高小麥產量潛力研究方面出版了大量專著和論文,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具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經沈天民的不懈努力,45歲的阿羅斯博士終于答應來華,于2001年應邀到天民種業公司進行學術交流,并對公司畝產噸糧的超級小麥育種目標、育種途徑有了初步了解。在這次交流中,沈天民在國內率先提出的通過充分發揮小麥植株非葉生器官光合作用的方式,選育超級小麥新品種研究方向,與阿羅斯博士不謀而合。這次訪問,促成了他與天民種業公司正式簽訂了合作研究協議,任河南省超級小麥遺傳育種國際合作研究試驗站生理育種室主任。從此,中西兩位小麥專家,開始了長達7年的精誠合作。
真誠援助 不求回報
雙方合作以來,阿羅斯博士不論工作多忙,都堅持在小麥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來公司工作一個月以上,從未間斷。每次來到開封,他都不辭辛苦、爭分奪秒,工作在田間地頭,老百姓風趣地說,“試驗田簡直成了洋專家的家”。
5月下旬的中原大地,上午11點多鐘的溫度已經足夠讓人汗流浹背。在天民種業公司\"的試驗田里,人們經常會看到一位個子不高、工裝打扮的外國人,他就是阿羅斯博士。他躬身在田間,精心對小麥葉片光合作用進行測量,一邊測量一邊讓助手記錄,襯衣常常被汗水浸濕,牢牢地貼在背上,頭發黏在額頭上,乍看起來有些狼狽。就是這位國際知名學者,樸實的形象令人感動,當地老百姓都十分喜歡他,親切地稱他是“開封人民的好朋友”。
阿羅斯博士全身心投入到小麥育種科研開發中,如癡如醉。他結合公司承擔的“十五”國家“863”計劃“優質、多抗、超高產小麥新品種選育”課題,提出了組建生理育種實驗室的方案。為了加快研究步伐,他還主動聯系,將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的雷諾茲博士、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約翰·福克斯博士、阿根廷大學的斯拉夫博士、意大利圖西亞大學的羅伯圖博士、智利南方大學的丹尼爾教授等一批國際上不同小麥生態區的著名小麥育種專家請到公司一起工作,解決重大疑難問題18項。
見到阿羅斯博士的人,常常會好奇地問:“你為什么到河南工作?”博士不厭其煩地說“我曾經對許多人說過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雖然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因素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例如戰爭和自然環境的惡化,但是我仍然對未來充滿希望,我愿意用我的知識,盡我所能去消除饑餓,減少貧困,而這也正是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的宗旨:依靠科學技術的力量,消除饑餓和貧困!”
內培外訓 提高人才素質
人才是事業發展的第一要素。怎樣提高科技人員的研究水平,將公司育種研究室建設成具有國際水平的實驗室,阿羅斯博士殫精竭慮,千方百計加大人才培訓的力度。
一方面,阿羅斯博士每年來公司工作期間,精心安排項目,制訂培訓計劃和實驗方案,開展講座,采用田間和室內相結合的方式培訓高級科技人員。在他的人格魅力感召下,公司多年來聘請的小麥育種領域專家分工協作、團結一致,刻苦攻關,逐步形成了一個以阿羅斯博士為核心的外籍專家智囊團。
智囊團也將人才培訓放在重要位置,不僅培養天民公司的科研人員,還將培訓擴展到國內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專家們應邀到上海市農科院、陜西省咸陽市農科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省農業大學、河南省農科院、河南省職業技術學院等多家科研單位,舉辦了多場次專場學術報告會,受到了科研人員的廣泛好評。
另一方面,阿羅斯博士十分重視科研人員的出國培訓。在海外甚至公休期間,他依舊關注并廣泛聯系國際上著名小麥生理育種實驗室,幫助公司培訓技術人員。通過阿羅斯博士的聯系推薦,公司已有2名科技人員赴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培訓。2008年又有3名科技人員分別去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英國諾丁漢大學和西班牙巴塞羅納大學進行培訓。阿羅斯博士還幫助建立了國際著名小麥專家庫,為公司技術人員同專家們進行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這些人員都已成為公司創新研究的骨干人才,為小麥研究的跨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與支撐。
除此之外,阿羅斯博士還積極幫助推薦公司生理育種室的科技人員參與歐洲重大項目的投標,2006年公司同英國洛桑所、西班牙巴塞羅納大學、意大利圖西亞大學、敘利亞國家科學院等共同承擔了歐盟第六框架計劃“提高地中海地區硬粒小麥穩產性研究”項目,獲得8.5萬歐元資助,大大提高了公司知名度和科研人員的研究水平。
“超級小麥”名聲遠揚
為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加快對超級小麥研究,在省外國專家局的支持下,2002年天民種業公司承辦了第一屆超級小麥遺傳育種國際研討會。會議籌備期間,阿羅斯博士幫助公司積極聘請國際超級小麥育種知名專家,認真校對外文材料。在會議上,他提出了超級小麥的概念、育種理論、育種途徑、育種方法和技術路線,為我國超級小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他在會議上提出的“超級小麥可持續發展育種理論”,已在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生理育種研究》雜志及西班牙、美國、英國等六個國家生理雜志上發表。在2004年第二屆超級小麥育種會議上,阿羅斯博士幫助公司制訂了到2020年實現畝產小麥噸糧育種目標的具體方案,并提出了如何創造特殊種質,如何充分利用光能使公司的超級小麥育種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思路。
在實際工作中,阿羅斯博士建立了一套超級小麥“美學”生理育種理論,提出超級小麥品種要“株型長相美”、“籽粒外觀美”、“內在品質美”,充分發揮小麥品種非葉生器官的光合作用,培育節能、降耗、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的超級小麥品種。
根據這種理論育成了“國審豫麥66”、“國審蘭考矮早八”,“蘭考15”、“蘭考18”等20多個蘭考系列超級小麥新品種。其中“蘭考矮早八”連續6年經國家科技部在同一地塊組織實打驗收,平均畝產達到700公斤,創我國黃淮麥區單產最高紀錄。研制的畝產700公斤窄行密植配套栽培技術,已申報國家發明專利。蘭考系列超級小麥品種從2004年~2007年在黃淮麥區累計推廣4370萬畝,畝增產小麥75公斤,增產小麥近31億公斤,新增社會效益46億元。
在阿羅斯博士的倡導與具體指導下,天民種業公司還率先在全國建立了超級小麥協會,并開通了超級小麥育種網站,被命名為“國家超級小麥育種示范推廣基地”,國家“十一五”河南省超級小麥新品種選育與示范首席專家單位,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小麥夏玉米畝產噸半糧重大攻關”課題承擔單位。
2007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專程赴豫視察了天民種業公司的研究成果,盛贊:超級小麥為我國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8年1月,原國務委員華建敏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了引智工作座談會,聽取了重點引智成果超級小麥的匯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