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和見證了澳門回歸十年的歷程
許世元先生的工作節奏十分緊張。
白天參加會議,討論工作,接待來訪,外出拜見,出席餐會,甚至周六也要拿出半天時間處理會務。此外,他還經常赴祖國內地或國外參加各種活動和會議。
看他如此高的工作熱忱,滿負荷的工作節奏,似乎很難想象出他已是一位八旬老者。
一見面,許世元便興奮地告訴筆者說:“我在澳門生活了幾十年,澳門回歸祖國已近10個年頭了,我覺得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在翻開全新的一頁?!?/p>
作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澳門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的許世元先生,21年前,曾經到北京親自見證了《中葡聯合聲明》的簽署,后來又擔任了澳門特區籌委會委員和第一屆特區政府推委會委員,親身參與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籌備、成立工作,在澳門走向新的歷史進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跡。他為自己能有這樣一段歷史的親歷而感到自豪。
而更讓許世元先生感到自豪的是,澳門回歸這10年來,他親眼目睹和親歷了澳門回歸祖國后所發生的巨大變化,見證了“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
回歸之前,澳門總商會就在澳門政治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時沒有正式溝通渠道的情況下,澳門總商會主席何賢先生很長時間都是以華人代表的身份,直接在澳葡政府的決策中參與意見,與澳督溝通,為維護在澳的全體工商界和澳門人的利益做出了貢獻。
“回歸前,澳門總督一般是不參與澳門社團活動的,但他唯一參加的就是澳門總商會的春節酒會?!?/p>
回歸過程中更是這樣,澳門總商會憑借自己在澳門的政治地位、良好信譽和社會影響力,積極參政議政,發揮了政界人物和一些機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許世元先生回顧說,澳門自回歸祖國,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以來,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和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為首的特區政府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方針,為澳門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全澳居民的密切配合下,澳門特區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社會樣和穩定,營商環境逐步完善,城市競爭力得到增強,國際威望日益提高。
這10年來,澳門先后克服了亞洲金融風暴后遺癥、失業率高和“非典”所帶來的重重困難,并在眾多的挑戰中贏得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進步?,F在,澳門正在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力爭穩定經濟形勢,在逆境中求得穩步發展。
最為難得的是,澳門各階層人士都能主動關心特區的建設,時刻以主人翁的精神,積極建言獻策,為構建澳門的和諧社會添磚加瓦。而特區政府亦處處以民為本,事事以澳門整體利益為歸依。因而特區政府的施政得到了全澳各階層人士充分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官民之間有著良好的溝通渠道,事事有商有量,令各種社會矛盾都能很好地通過互諒互讓,友好協商加以解決。祥和的社會氛圍,良好的投資環境,樂觀的經濟前景,吸引了大量世界著名的跨國企業集團進軍澳門,對澳門經濟的適度多元、開闊營商者視野,提升管理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熱愛祖國,推廣國貨,對國
貨未來充滿信心
許世元先生1926年出生于澳門,祖籍廣東揭東縣。早年他在澳門經商,主營糧油等貨品,曾為新中國成立后國貨在澳門打開市場作出了積極貢獻。
回憶往事,許世元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說:“當年,我們團結澳門同業,組織了多間聯營公司,如糖聯、油聯、米聯、豆聯等,共同推銷國貨。當年經銷外國貨,傭金優厚并經常有機會被邀請到外國旅游,而推銷。國貨卻沒有這些優越條件,但極為難得的是,同業們懷著愛國熱情,積極參與國貨推銷,令國貨在澳門的銷售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957年,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行時,澳門中華總商會主動組團參加,許世元先生也隨團訪問了廣交會。自此,許世元先生就與廣交一會結緣,從未中斷過。他經過大量艱苦的工作,組織澳門同業,積極從廣交會購買糧油副食品,并在澳門市場上大力推廣。
無論是在上世紀60年代祖國內地經濟困難的年代,還是“文革”時期,甚至“非典”期間,澳門中華總商會都從未間斷過組團參加廣交會的慣例,許世元更是每年必到,每屆必到,成了廣交會的“鐵桿”伙伴。
2005年,許世元先生代表澳門中華總商會在澳門與中國專事廣交會的職能機構“外貿中心”簽署了伙伴合作協議,雙方承諾將在新時期加強更緊密合作,進一步促進了澳門與內地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合作發展的領域更加明確,前景更加寬廣了。
許世元先生說:“我從1957年參加了第1屆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當時名為華南物資交流大會)以來,50多年從未間斷過。我和廣交會、外貿中心早已是親密的老朋友了。2006年在第100屆廣交會的慶祝大會上,我榮獲了‘百屆輝煌杰出貢獻獎’,還和溫家寶總理親切握手,這對我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和榮耀?!?/p>
半個多世紀以來,許世元親眼見證了廣交會成長發展的歷程。經過幾代外貿人的共同努力,廣交會現在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2008年舉辦的第103屆廣交會上,參展企業達到了1.8萬家,參展商品達數十萬種,到會客商近20萬人,出日成交37.2億美元。可以說,廣交會對促進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發揮了獨特的重要作用。
談到國貨的出口經營,許世元先生有許多話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就提出了‘愛祖國,用國貨’的口號,這個口號早已在澳門深入民心,大部分澳門市民都以用國貨為榮,國貨在澳門市場上有很高的占有率。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產品出口保持了年均17%的增長,這說明國貨出口產品普遍受到全世界消費者的歡迎,產品質量也為廣大貿易伙伴所接受?!?/p>
許世元說,雖然不斷有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但國家對此治理和監管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和強化。為此他也積極建言,希望中國內地盡快建立起一個覆蓋全社會的產品質量監管網絡。
“我對國貨充滿信心。相信未來,‘中國制造’一定會成為有創意、質量佳的代名詞,中華民族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痹S世元肯定地說。
社團工作離不開奉獻精神
澳門中華總商會是澳門歷史最悠久的商會之一,也是澳門工商界的大家庭。
許世元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歷任澳門中華總商會的常務理事、理事長等職,特別是澳門回歸后,他為推動商會建設,團結服務會員,支持特區政府的工作,服務社會等做了大量積極有益的工作。
許世元說,澳門回歸祖國近10年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有了明顯進步,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然而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人才競爭的激烈,地價、房屋租金的不斷上漲等因素,致使澳門一些中小企業沒有在發展中受益,反而舉步維艱,甚至面臨生存的危機。
總商會為了幫助這些企業克服困難,近兩年采取了不少措施,如稅務減免、免息貸款、資助創業等;為了解決企業勞動力不足,申請外勞手續繁瑣等難題,總商會增設了專門柜臺,受理會員申請外勞事務,手續簡便快捷,深受會員歡迎,同時也緩解了政府有關部門的壓力,為企業排了憂解了難。
近年來,粵、港、澳三地的經濟不斷融合,“泛珠三角”地區的交流與合作也更加密切,許世元先生和他帶領的澳門中華總商會,密切關注和順應這一發展趨勢,積極開展工作。
他們一方面積極參與由澳門特區政府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組織的“泛珠三角”區域博覽會、交流會等活動,同時也在澳門接待了眾多內地的參觀考察團,尤其是來自“泛珠三角”區域的政府和工商聯代表團,充分發揮了商會的中介橋梁作用。同時,不少內地省、市政府在澳門舉行投資洽談會、推介會等活動,澳門總商會也作為協辦單位積極參與,并動員澳門工商界、商會會員單位大力支持。
為了進一步提升粵、港、澳三地商會的合作和服務功能,澳門中華總商會每年亦派出代表出席或主辦在粵、港、澳三地輪流舉行的“粵、港、澳商會高層圓桌會議”。2008年澳門中華總商會代表在圓桌會議上亦就“港、澳企業在粵投資面臨的新挑戰及應對策略”的專題進行探討研究,以期創新思維,促進粵、港、澳的深化合作,以求共贏。
由于澳門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特殊地位,回歸之后,澳門在聯系、團結世界華商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自1991年第l屆世界華商大會在新加坡舉辦以來,至今已在中國、香港、泰國、加拿大、韓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舉辦了9屆,澳門中華總商會每屆都組團參加。許世元先生也多次率團參會。
許世元認為,特區政府對澳門的定位是要打造“三大經貿服務平臺”,即與中國內地特別是廣東西部地區進行商貿的服務平臺、與葡語國家進行經貿聯系與合作的服務平臺、與全球華商聯絡與合作的服務平臺,這正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致力以求的發展方向,也是澳門中華總商會工作的目標。
因此,積極組團參與世界華商大會,是澳門工商界全力支持特區政府打造“三大經貿服務平臺”的發展思路的實際行動,通過參會和廣泛推介。讓更多海外華商認識澳門,到澳門旅游考察,投資經商,進而利用澳門這個平臺進入中國內地,以促進內地特別是泛珠三角地區的企業與國際企業合作,推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良性互動發展。
許世元高興地說,經過數屆華商大會的努力,他已看到,世界華商的聯系日見緊密,世界華商的網絡也初步形成。可以預期,世界華商在未來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中,會更加緊密地團結與協作。
當筆者問及許世元先生,幾十年來,擔負諸多社會公職,全身心投于社團工作、服務社會,貢獻良多!回瞻往路,您對人生有怎樣的感悟?
許世元思考了片刻,回答說:“我是澳門的一分子,參與社會工作是應盡的一份社會責任,參與社團工作是一份光榮。我的處事作風就是:身在其位,力謀其事,不沽名釣譽,努力做實事?!?/p>
許世元還說,這些年來我體會到,無論是擔任政府公職,還是社團工作,都是為澳門市民服務,要真正把服務工作做好,從政議事者,就要做到兼聽則明,有容乃大,要懂得宏觀把握問題,于適當的時機去做適當的事情。
而從事社團工作,首先要有奉獻精神,不爭名,不奪利,事事公心,識大體,顧大局,注重團隊精神的發揮。老、中、青互相尊重、互相支持,這樣,這個社團才會充滿活力,與時并進,不斷發展壯大。
最后,許世元先生意味深長地道出了他的個人感悟:“經過幾十年的人生歷練,我有幾句話可以和大家分享:一是做人要守時守信、樂于助人、寬以待人;二是做事要認真盡責、任勞任怨,無愧于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