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1982:霍梅尼失去的勝利(上)

2009-01-01 00:00:00魏兆崗
軍事世界畫刊 2009年1期

兩伊戰爭被認為是“用現代化武器打的一場中世紀戰爭’,這個評論不適用于1982年的秋季戰役。由于地形限制,作戰的主角首次由空中力量擔當。它們出色的表現不僅僅決定了戰役結局,正是在這次“非典型”戰役后,霍梅尼永遠失去了獲得戰爭勝利的機會。

1982年夏末秋初,伊朗和伊拉克在兩國邊界的蘇瑪爾山區進行了兩伊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役。這個地區的戰斗沒有之前與之后雙方實施的許多行動那么大的規模,但卻是整個戰爭中空中力量首次被廣泛使用,并因此取得了一些最富爭議且具決定意義的效果……

“把戰爭帶到伊拉克”

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當伊拉克空軍的戰斗轟炸機和轟炸機轟炸了它們航程范圍內的每一個伊朗機場時,伊拉克陸軍沿著國際邊界在幾個地點侵入伊朗。兩個國家之間一場竭盡全力的戰爭自此開始。

1982年,戰爭進行了18個月后,伊朗地面部隊終于將伊拉克軍隊趕出伊朗國土。三月至六月間進行的一系列攻勢中,伊朗人以謀略制勝,徹底擊敗了在伊朗胡其斯坦省的伊拉克陸軍主力,胡其斯坦省完全解放。伊拉克軍隊確實被打跨了:兵力由21萬下降到15萬,2萬多名伊拉克士兵被打死,近3萬人被俘。4個可調動裝甲師中的2個和至少3個機械化師驟減到旅一級規模。伊朗人繳獲了45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

伊拉克空軍(IrAF)情況更糟糕,從1981年12月初以來損失了55架飛機后,總共只剩100架完好的戰斗轟炸機和截擊機:1982年6月,一名駕駛米格-21飛到敘利亞的叛逃者透露,伊拉克空軍那時只有3個中隊的戰斗轟炸機有能力越境攻擊目標。伊拉克陸軍航空兵(IrAAc)的情況可能更糟,仍然能執行任務的只有區區70多架直升機。

1982年的戰斗也給伊朗軍隊敲了警鐘,但損失沒有伊拉克人那么大。盡管深感缺乏重武器和軍火庫空虛,他們的士氣還是很高。伊朗人感到他們在為一個合法理由而戰:結束伊拉克對石油豐富的胡其斯坦省的占領。完成這一目標后,他們不得不決定他們的下一步行動。于是宗教領袖、政治家和軍官們整個夏季召開了無數會議。

理論上,有潛在可能結束(由聯合國和阿爾及利亞居中調停)與幾個阿拉伯國家的冗長談判,接受沙特和科威特提出的賠償伊拉克入侵造成損失的停戰方案。但這要求與巴格達政權進行談判,那是伊朗領導層不會考慮的。相反,受到成功的迷惑,德黑蘭當局決定將戰爭帶入伊拉克,推翻巴格達政權,尤其是現在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侯賽因的地位似乎更加不牢固了。

伊朗人不得不決定怎樣達到這個目的。職業軍官們反對長期戰爭,建議必須在軍事裝備損耗殆盡前結束戰爭。另一些人則大膽提出向巴格達“大規模的、竭盡全力地推進”,以一次閃電戰取得徹底的勝利,這個計劃不考慮傷亡。然而上述想法都被駁回了,似乎是因為伊朗的政治及神職領導人對迅速結束戰爭不感興趣。相反,最終做出的決定是通過奪取一個又一個地區來碾碎伊拉克的戰爭機器。希望由伊斯蘭共和國革命衛隊(IRGC)首先發起一系列大規模打擊,并引起伊拉克什葉派社會的動蕩、甚至起義。這是一系列巨大錯誤中的第一個,它不僅使伊朗失去本應屬于自己的勝利,甚至一度把它重又帶到了失敗的邊緣。

初戰“齋月行動”

伊朗的第一個戰略目標是奪取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1982年7月14日,在拒絕聯合國又一項停火要求后,伊朗革命衛隊開始了“齋月行動”。

然而,這次行動的目的和過程都非常愚蠢,伊朗人想當然的認為自己將攻擊的是薄弱環節,此時伊拉克軍隊仍然處于臨近崩潰的混亂中,但伊朗軍隊卻缺乏正確的情報,而伊拉克在這方面卻表現出色。伊拉克軍方已經知道了伊朗為“齋月行動”所做的準備,并從中部和北部前線調集部隊加強巴士拉的防御,伊朗方面對此一無所知。結果,缺乏訓練的革命衛隊和“巴斯基”(受革命衛隊領導的民兵組織)軍進攻了伊拉克在宰伊德(魚湖)和薩拉姆切赫(Shalamcheh)防守最嚴密的地區,在一陣伊拉克防御火力和側翼反攻中,一個星期的戰斗停止了。甚至伊朗第16和第92裝甲師的“酋長”式主戰坦克和BMP-1步兵戰車也不能改變失敗的結局。

在該戰役中伊朗革命衛隊首次部署了自己的裝甲力量。主要是T-55主戰坦克和63/531型裝甲運輸車(屬于最近組建的革命衛隊第30裝甲師),所有這些裝備都是以前交戰中從伊拉克人手中繳獲的,而且是第一次組成獨立部隊。伊朗裝甲部隊得到陸軍第21、77步兵師,第58突擊隊和第23特種旅,第22、33炮兵支隊以及革命衛隊第1、3、5、7步兵師的支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陸軍航空兵(IRIAA)也部署了一個相當強大的直升機師,包括34架貝爾AH-1J/T“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和作為支援的許多貝爾204、貝爾206、貝爾214、波音CH-47“支努干”式直升機。

伊拉克人也沒閑著,他們在東德顧問的指導下組建了包括米-25“雌鹿”(米-24出口型)和SA.342L“小羚羊”攻擊直升機的裝甲獵殺部隊,這項舉措被證明非常有效。獵殺隊使用的戰術很簡單,但卻發揮了兩種型號直升機的最佳效能。米-25先出發,飛過伊朗陣地時發射57毫米非制導火箭,以盡量壓制防空火力。“小羚羊”直升機跟隨其后,利用混亂向鎖定的伊朗坦克發射“霍特”式反坦克導彈。

盡管到8月,伊朗裝甲部隊持續苦戰以繼續清除通向巴士拉的道路,但他們在人員和坦克方面已經遭受了慘重損失,伊拉克裝甲編隊的反攻甚至有全殲他們的危險。最終是依靠陸軍航空兵的介入才使剩余的伊朗裝甲部隊得到拯救。

當伊朗人下決心發起他們最初的反攻時,伊拉克人也在準備國土防御戰,包括重新整編他們被摧毀的軍隊,同時在沙特和科威特貸款的幫助下,從每一個可能的渠道購買新裝備。1982年間他們設法和莫斯科建立了聯系,說服蘇聯重新開始交付1979年已經定購但在1980年9月停止交付的飛機和坦克。還訂立了和法國的額外合同,包括訂購更多的幻影F.1EQ戰斗機、對空導彈、彈藥和自行火炮。甚至還從亞洲訂購了大量的坦克和戰斗機。

預料到伊朗人早晚要來,伊拉克沿邊界對伊朗的經濟和民用設施發動了一系列空襲,不久即發展成為這場戰爭獨特的模式。在所謂的“襲城戰”中伊拉克空軍扮演了主要角色。此外,他們開始以沿伊朗海岸和哈爾克島的波斯灣伊朗和國際海運為目標——絕大多數伊朗石油出口在哈爾克島裝載。這種戰術不久就發展成著名的“襲船戰”。上述作戰模式最終將這場戰爭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消耗戰,并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破壞是雙方面的,因為不久后伊朗人就開始報復,對伊拉克石油工業發動了精確的空中打擊。

這是一系列巨大錯誤中的第一個,它不僅使伊朗失去本應屬于自己的勝利,甚至一度把它重又帶到了失敗的邊緣。

目標——巴格達

隨著7月在薩拉姆切赫和巴士拉東部的錯誤,在炎熱夏季剩余的日子里,伊朗人改變了他們的推進方向——這次聽從伊朗共和國伊斯蘭武裝部隊(IRIAS)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意見,準備在離伊拉克首都僅僅120公里的地方發動針對巴格達的行動。最初,這一系列行動代號是“穆斯林·伊本·阿奎爾”。

由A·羅斯塔米(A.Rostami)上校指揮的伊朗第1軍團為這次攻勢準備了第28機械化師和第81裝甲師,并得到革命衛隊和“巴斯基”民兵部隊的支援——即使這些分屬不同系統的部隊之間并不和睦。這次行動的直接目標是解放仍然被伊拉克人占領的蘇瑪爾山區以西的伊朗領土,然后奪取距巴格達東北120公里的伊拉克邊境城市曼達里(Mandali),如果能導致伊拉克防御崩潰,最終目標將是巴格達。

伊朗指揮官總是希望通過對伊拉克中部和北部防線的奇襲,捕獲一個打破雙方現有平衡、繼而攻破整個防線的機會。具體計劃是首先孤立伊拉克在納夫特-沙爾的陣地,然后到達曼達里-巴古拜公路距巴格達75公里的地點,在那里伊拉克軍隊有一個巨大的車輛停泊場和補給站。

陸軍航空兵的科曼沙大隊一個營負責為這次行動提供空中支援,包括H·納馬茲安(H.Namazian)上尉指揮的20多架“眼鏡蛇”和貝爾214A“伊斯法罕”。他們的前進基地在蘇瑪爾附近,其在為推進中的伊朗地面部隊提供支援方面將起至關緊要的作用。此外,伊朗空軍準備了14-15架麥克唐納一道格拉斯公司的F-4EII“鬼怪”式戰斗機,分別來自由R·沙爾馬安(R.salmaan)上尉指揮的第31戰斗機中隊(隸屬于哈麥丹第3戰術戰斗機大隊),和由s·哈里里(s.Khalili)指揮的第33戰斗機中隊。與此同時,分別由A·沙德吉(A.sadeghl)上校和R·賈馬蘭(R.Jamalan)上尉指揮的第51戰斗機中隊和第53戰斗機中隊(隸屬于奧米迪耶第5戰斗機大隊),也準備了7-9架諾斯羅普F-5EII“虎”式戰斗機。

面對這支有限的伊朗特遣部隊的是整個伊拉克陸軍第3軍團,由新組建裝備T-72坦克的第3賈拉赫丁裝甲師,第5、第6機械化師和第1l步兵師組成,得到至少一個炮兵旅和一個特種旅的支援。這些部隊的絕大多數還沒有滿員,但是伊拉克軍隊能依靠來自陸軍航空兵地有效支援。在這一地區還有一系列的基地和前進機場,都配備預先放置的油料和彈藥,需要時可以隨時補充。

伊拉克裝甲編隊的反攻甚至有全殲他們的危險,最終是依靠陸軍航空兵的介入才使剩余的伊朗裝甲部隊得到拯救。

“襲船戰”、“襲島戰”和“襲城戰”

石油生產與輸出是兩伊國民經濟的支柱。在地面戰爭無法克敵制勝的情況下,以空襲的方式來破壞對方的石油生產與輸出成了又一種戰爭手段。1985年8月15日和9月19日,伊拉克空軍奔襲伊朗哈爾克島,摧毀了島上兩個輸油碼頭。在海面上航行和在碼頭里停泊的伊朗油輪也是伊拉克戰機襲擊的目標,外國油輪被告知不得在此航行。伊朗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霍爾木茲海峽布設水雷,有效阻礙了伊拉克的石油輸出。這種襲擾戰對兩伊石油產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僅在哈爾克島一處,伊朗的石油出口即從150萬桶下降到70萬桶。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伊朗的布雷行為給予強烈譴責,并采取各種措施掃雷。一時間,海灣集結大大小小200多艘掃雷艇,但是油輪觸雷或遇襲事件仍層出不窮。1987年5月17日,一枚伊拉克導彈擊中正在海灣游弋的美國軍艦“斯塔克”號,造成37人死亡。第二天,伊拉克政府向美國表示道歉,宣稱純屬意外,美國因此沒有做出激烈反應。其實伊拉克是有意識發射這枚導彈意在觀察美國反應。這一事件后雙方更加肆無忌憚的攻擊波斯灣各國艦船。

1988年,已經是兩伊戰爭的第八個年頭,雙方都越來越表現出要孤注一擲的傾向。2月,伊拉克向德黑蘭發射了第一枚“飛毛腿”導彈。這又導致“襲城戰”的出現。雙方將昂貴的導彈用于發泄性的射擊,僅在3月18日一天竟對射了42枚。在這場“襲城戰”中伊拉克略占上風,德黑蘭挨炸的次數多于巴格達。于是霍梅尼出面安慰:“凡是抱定為伊斯蘭教而犧牲的人,無論是犧牲在坦克、大炮下,還是犧牲在導彈下,都是一樣的。”

·被伊拉克導彈打成重傷的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

世界第四大直升機部隊

兩伊邊界中部的崎嶇地形迫使雙方在作戰時廣泛使用了空中力量。這樣的地形同時也為飛機提供了更多掩護,因此與已經發生絕大多數戰斗的南方平原地區相比,空中力量在這里將發揮至為關鍵的作用。

伊拉克人和伊朗人到1982年時已經認識到,設法保存軍隊和資源實力最久的一方才能贏得這場戰爭。但這個結論對雙方的意義卻有所不同,伊拉克政權比伊朗人更容易補充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的損失,因此其空中力量的使用相對自由,盡管伊拉克當局從來不認為這種“自由”具備決定意義。即便伊拉克空軍和陸軍航空兵經常遭受相當大的損失——到1982年夏季幾乎已經失去了作戰能力,但其空勤人員的損失對軍隊士氣和總體作戰能力的影響,比起地面部隊的損失要小得多。

對伊朗人來說情形完全相反:他們的地面部隊數量上占優勢,但缺乏重裝備;他們的航空部隊不得不小心保存裝備和勝任的空勤人員。所以他們必須非常謹慎地使用空中力量,甚至只有在萬不得已時才部署使用。但伊朗正規軍卻又是根據美軍在越南戰爭中的經驗進行組織和裝備的,因此過度依賴直升機,特別是在崎嶇地形進行戰斗的時候。

1982年夏末秋初,許多作戰行動都在這種地形發生了。這里沒有良好的道路,部隊機動作戰只能依賴貝爾214、CH-47C的補給和“眼鏡蛇”的火力支援。甚至革命衛隊和“巴斯基”軍都很重視直升機出現在他們上空,看見一到兩架“眼鏡蛇”常常能極大地鼓舞部隊士氣。伊朗人知道他們的飛行員非常優秀,也樂于廣泛使用空軍和陸軍航空兵的那些精英。在這些“安拉的寵兒”支撐伊朗軍隊取得勝利時,德黑蘭似乎完全忘了他們全是“大撒旦”(美國)培訓的。航空兵已經是一支經過戰爭考驗的部隊,擁有在軍事行動中使用直升機的豐富經驗。20世紀70年代,伊朗購買了大量的攻擊和運輸直升機,包括202架AH-1J“眼鏡蛇”武裝直升機、287架貝爾214A和214架AB.206“巡邏兵”直升機;另外約20架AB,205直升機用于搜索和空中營救;118架CH-47C“支努干”機群(64架來自美國,55架來自意大利)則用于各種可能的任務,包括部隊運輸等等。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阿曼地區、1979年和1980年伊朗庫爾德斯坦省對付庫爾德人起義、以及隨后擊退伊拉克入侵等一系列戰斗中,到1982年伊朗人已經損失了不少貝爾214A和“眼鏡蛇”。但是伊朗陸航仍保持了一支世界第四大的直升機群,包括至少620架直升機確實值得他們自豪。這些直升機被組成3個所謂的“直接支援戰斗群”,每個戰斗群有一個攻擊直升機師(裝備AH-1J、貝爾214、AB.205和AB.206)和一個普通的支援部隊,裝備中型的貝爾214A和重型的CH-47C。

伊朗陸航部隊發現,在前線的一個特定地區集中大量的直升機是非常困難的。主要是因為戰線太長,且缺乏足夠的人員操縱。不過與通常的觀點相反,維修問題并不大,最主要是因為20世紀70年代一個大型直升機修理廠——伊朗直升機支持和更新公司(在梅拉巴德機場東部)——由貝爾Textron公司建立起來了。它變得日益獨立自主,不再需要外國幫助。這家工廠現在能夠整修伊朗軍火庫中所有型號的直升機。而且對野戰空勤系統的維護能力也不斷增加。

人員方面,即使經常缺乏受過訓練的人員,但已服役飛行員卻擁有足夠堅強的戰斗意志和經驗。不過伊朗政治領導層拙劣的戰略排除了其空中力量對戰爭結果的決定性價值。雖然在1980年秋季空軍和陸航幾乎單獨阻止了伊拉克最初向胡其斯坦省的進攻,與此同時伊朗的地面部隊則陷入了極大地混亂。

伊拉克人和伊朗人到1982年時已經認識到,設法保存軍隊和資源實力最久的一方才能贏得這場戰爭。

目擊報告

“齋月行動”的第二天清晨。伊朗陸軍航空兵由3架AH-1,“眼鏡蛇”直升機和1架貝爾214組成搜索和空中營救隊,不斷地打擊伊拉克陣地,陣地上的伊拉克人不停地用無線電呼叫,要求空中掩護。

賈姆希德·普爾·阿扎德(Jamshid Pour-Azad)少校和蓋比(Gheibi)上尉是貝爾214的機組成員。突然,天空中3架伊拉克“米格”飛機出現在伊朗直升機面前。負責這一地區的伊朗空軍前進控制官迅速要求提供空中掩護,不久伊朗空軍的2架F-4“鬼怪”式戰斗機投入戰斗。同時直升機隊在指定的緊急區域著陸。普爾·阿扎德能看到雙方發射空空導彈,1架“米格”冒出火焰,拖著濃煙向伊拉克方向飛去。

高興的時刻沒有持續太長,因為很快伊拉克空星的2架幻影F.1EQ加入了空戰,并用空對空導彈擊中了一架“鬼怪”。“鬼怪”機身后部著火墜落到地面,兩名飛行員安壘彈射,但是他們降落在了伊拉克陣地中。這一情況向負責搜索和營救的直升機機組發出警報,他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必須盡快起飛去營救被擊落的機組成員。在飛往預定的降落地區途中,伊拉克防空炮火開火了,伊拉克的狙擊手們也在努力搜尋空中正在降落的伊朗戰斗機飛行員。

“鬼怪”的飛行員一落到地面即獲得了營救。然而這場嚴酷的考驗并沒有結束,因為兩架巨大的米-25“雌鹿”決定追擊伊朗直升機,伊朗人加速離開,試圖到達自己地面部隊的陣地,來自那里的壓制火力迫使伊拉克人改變了想法,只好返航。搜索和空中營救隊安全返回了基地。

對手

那時的伊拉克空軍只能部署幾個已經有所消耗的米格-23MS(第39中隊)和米格-21MF中隊,以及一個中隊的幻影F.1EQ(第79中隊),加上兩個中隊的蘇-20/22,其中兩個米格-23BN中隊分別在巴格達以東的5個不同基地,另外3個米格-23BN中隊沿伊朗邊界部署(分別在蘇巴庫、巴古拜和賈西姆酋長區)。

幻影F.1EQ很少在前線執行任務,而是留下用于保衛伊拉克內陸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軍事基地。空軍第96中隊的情形也相似,在伊拉克北、南、西部,已經使用米格-25PD進行了兩到三次飛行(其中一次完全由蘇聯或其它東歐飛行員駕駛),甚至還曾被派去攔截伊朗內陸的民用飛機。第84中隊則首先將米格-25RB用于對哈爾克島的行動,但這種針對前線的戰斗不是特別有用。

在入侵伊朗的準備期間,1980年7月底8月初伊拉克陸軍航空兵建立了。它是以法國陸軍航空兵的模式為基礎,將所有直升機用于支援地面部隊。它的空勤人員和技師主要在法國、蘇聯和英國接受培訓。

即便這樣,伊拉克陸航仍然不能被稱為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它的指揮官需要改善許多機降行動的方法。在許多時候,除了抄襲伊朗同行的戰術外,其實他們也做不了更多的事情。這支部隊自戰爭開始就參與了行動,每天出動數百架次:例如,1980年10月30日,伊拉克陸軍航空兵就出動了不低于120個攻擊架次。

伊拉克人同樣飽受缺乏合適裝備之苦。重裝的米-8直升機是伊拉克陸航的骨干,對于運輸部隊和補給是理想工具,但是它太大了,并不適合改裝成空中反坦克平臺,而且容易受到伊朗截擊機的攻擊。而SA.342“小羚羊”又太輕,在大量來自法國的“霍特”式反坦克導彈到來前也不適用于反坦克。在軍隊中服役的另一種法國直升機是70年代早期獲得的SA.316C“云雀Ⅲ”,該型機裝備重機槍和法制AS.11和AS.12空地導彈。它們之前用于對庫爾德起義者的鎮壓,當攻擊起義者藏身的洞穴時這些導彈非常有效,庫爾德人因此對“云雀Ⅲ”非常恐懼。然而,該型機在對伊朗的戰爭中卻只被當作聯絡飛機使用,或在伊拉克北部用于炮兵目標定位。

不過伊拉克人是樂于學習的。盡管他們在和伊朗的兩年戰爭中遭受了嚴重損失,但他們的入侵付出慘重代價結束的事實,迫使他們在提高軍隊效能方面投入巨資,包括陸軍航空兵。他們準備邀請外國顧問,聽取他們任何有建設性的建議——特別是和米-25“雌鹿”有關的建議。

在這些“安拉的寵兒”支撐伊朗軍隊取得勝利時,德黑蘭似乎完全忘了他們全是“大撒旦”培訓的。

焦點:“雌鹿”問題

到1982年,伊拉克陸軍航空兵能進行軍事行動的總共有8個中隊60(大概60-68)架飛機,它自夸總共有70架可用的直升機。最重要的機型是米-8、米-25、SA.342L“小羚羊”和SA.316C(不久,伊拉克陸航重組了兩個攻擊運輸直升機聯隊——第1和第2聯隊)。每個中隊配置在幾個分遣部隊中,沿前線分布。例如,第64攻擊/運輸/訓練和特別行動中隊有8架米-25永久駐扎在薩馬拉、拜吉、摩塞爾、費盧杰,裝備用來投擲裝有化學武器的炸彈。

其它的“雌鹿”雙機編隊經常駐扎在巴士拉、巴格達的總統宮殿附近(在那里他們為薩達拇和他的家人使用的直升機充當護衛隊)、庫特、基爾庫克、納西里耶、賈里巴、盧特巴、或者塔里爾。伊拉克的米-25經常在幾個大的早期預警雷達站附近執行任務,雷達站正不斷成為伊朗特種突擊隊襲擊的目標,這些襲擊對伊拉克人來說已經是災難性的了。

在1982年秋季的戰斗期間,第64中隊的米-25被部署在庫特、摩塞爾和基爾庫克,在那里他們也可以對付庫爾德人,此時庫爾德人已經學會了躲避伊拉克重裝直升機針對村莊和難民護送隊的破壞性火力,阿里少校指揮北方特遣部隊,編制是第64中隊第1特別行動隊,而巴德瑞爾丁少校指揮南方特遣部隊,編制是第4特別行動隊。

1982年,米-25在伊拉克軍火庫中還是相對新的裝備。1977年伊拉克定購了第一批12架“雌鹿”。到1979年伊拉克已經定購了將近250架蘇制戰斗機和直升機(它們中的絕大多數是1982年以后交付的,因為1980年9月蘇聯停止向伊拉克交付武器)。1980年4月,第一批4架米-25D到達伊拉克,同年6月又有4架以上的米-25D到達。到9月22日伊拉克入侵伊朗的時候,新組建的第64中隊其實就已經只剩6架直升機了,因為一架在修理中,另一架9月7日被伊朗F-14A擊落。到同年年底,64中隊在與伊朗人的戰斗中又損失了3架米-25。1981年1月,在損失了第5架米-25后,伊拉克人定購了16架新的“雌鹿”(不管這一事實是否得到官方證實,伊拉克入侵伊朗后,莫斯科宣布對伊拉克實行武器禁運)。1982年5月,另一批定購的18架直升機到貨,之后定購的飛機于同年10月也陸續到達。

因為阿富汗戰爭的需求更為急迫,蘇聯之后特意放緩了交付“雌鹿”的速度。到1982年明,伊拉克陸航只有20架米-25在役。它們都由第64中隊的飛行員駕駛。這個中隊由伊拉克最有能力和最忠誠的駕駛員組成。伊拉克政權對這個中隊是如此信任,兩架米25甚至永久地駐扎在巴格達市內或周圍,在那里他們經常掩護伊拉克最高領導人的活動。

飛行員們喜歡這種直升機,稱贊它良好的航程、武器負荷、速度和多功能性;然而,他們對這種武器系統的缺點也很頭疼——缺乏精確性和可靠性,尺寸太大又使它不夠靈活。特別是在伊朗空軍的F-5飛行員發展了一種在前線追逐,直至捕獲伊拉克直升機的戰術后。前伊拉克陸軍航空兵飛行員阿杜安·哈桑·亞辛(AduanHassan Yassin)上尉回憶時說:他一直感覺好象自己在駕駛一個巨大的靶子。實際上,伊朗人不久就能夠有效的對付“雌鹿”了。

因此到1982年夏天,伊拉克陸軍航空兵邀請了一個民主德國顧問小組,以幫助他們更好的使用“雌鹿”。許多伊拉克高級官員對此強烈反對。最后的結果如前面提到的那樣,引進獵殺隊編制:為了使更多的易受攻擊的“小羚羊”直升機能使用“霍特”導彈,米-25只用來壓制伊朗的防空。伊拉克陸航共組織了五個這樣的獵殺隊,其中之一是由東德上尉拉爾夫·哥斯切克(RalfGeschke)指揮的。

有趣的是,伊拉克人從來不認為米-25是反坦克直升機,而更喜歡把它們描述成戰斗運輸直升機。因此與大量西方和俄羅斯通訊機構的報導相反,伊拉克的米-2從來不裝備AT-6反坦克導彈,兩伊戰爭之后這種武器也沒有交付給伊拉克。蘇聯是在阿富汗用AT-6反坦克導彈做了全部戰斗測試。

與另外一些報導相左,伊拉克的直升機也從來沒有裝備AT-4/9K11柴束式反坦克導彈。雖然這種武器甚至在戰爭前就交付伊拉克軍隊了。伊拉克人沒有把它裝在米-8和米-25上:因為蘇聯賣給他們的這兩種直升機沒有射擊員用的穩定瞄準系統,導彈發射時會產生強大的反向沖擊(大約3-5米之間),甚至會導致飛機失控墜毀。缺乏穩定系統也促使蘇聯首先選用AT-2“蝎子”式導彈作為米-25的主要裝備。因此,在整個戰爭期間,伊拉克陸航的米-25唯一可使用的反坦克導彈就只有速度慢,威力弱的AT-2B/C了。1000枚AT-2B/C與頭兩批“雌鹿”一起交付給伊拉克。但是,在伊拉克待了不到6年(1980-1983,1986-1989)的兩名蘇聯顧問謝爾蓋·別茲利烏得尼上校和達爾科·古洛夫少校評論說,伊拉克的米-25直升機在戰斗飛行中極少配備這種武器。

伊拉克人從來不認為“雌鹿”是反坦克直升機,而更喜歡把它們描述成戰斗運輸直升機。

不可避免的戰爭?

關于兩伊戰爭的爆發原因,有人將大部分責任推到薩達姆的“巴比倫”野心上,其實兩國矛盾由來以久,有些歷史問題根本難以和平解決。地處西南亞的伊拉克和伊朗是相互接壤的鄰國,有1280公里長的共同邊界。在兩國邊界線南段有阿拉伯河,河左岸有伊朗最大海港、著名石油工業基地阿巴丹和商港霍拉姆沙赫爾;河右岸有伊拉克最大港口巴士拉和重要石油輸出港法奧。兩伊之爭主要是在阿拉伯河。這條由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匯合形成的河流向南流入波斯灣。阿拉伯河既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又是世界最大的煉油廠之一伊朗阿巴丹煉油廠的出海口。河上游在伊拉克境內,下游約一百公里在兩伊邊界地區。

1847年奧斯曼帝國(當時伊拉克為奧斯曼行省)同波斯帝國(后為伊朗)簽約,規定兩國間河界按河東岸伊朗一側淺水線劃分,河主權全部屬伊拉克。1937年兩伊再度簽訂條約,規定阿巴丹和霍拉姆沙赫爾劃歸伊朗,伊朗取得河上航行自由,河界以河道中心線劃分。作為交換條件,伊拉克通過征收航行稅來管理航行和護理河道。之后伊拉克認為該條約是當時伊朗強加給伊拉克的。數十年來兩國因邊界糾紛而發生的沖突連續不斷。

當英國撤走后,伊朗于1971年11月出動海軍駐扎在海灣入口處的三個小島,即大通布島、小通布島和阿布穆薩島。這三個島地處霍爾木茲海峽,象三只看門虎扼守海灣咽喉。伊拉克當時正忙于應付北部庫爾德族謀求“獨立”的戰亂,而庫爾德族又得到伊朗軍火支持,因此難以抗爭。經過調解,兩伊于1975年3月6日在阿爾及爾又簽署邊界協議:伊拉克默認伊朗占駐三島,同意與伊朗分事阿拉伯河控制權。伊朗則保證停止對庫爾德族的軍火援助,使伊拉克得以平息內亂。然而,伊拉克認為阿爾及爾協議是不公平的,堅持海灣三島應歸屬阿拉伯(在其他大多數阿拉伯人眼里。伊朗雖信奉伊斯蘭教卻并不屬于阿拉伯文明,仍是波斯文明的延續)。

教派紛爭也是兩伊戰爭的導火索。伊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穆斯林為什葉派;伊拉克的穆斯林雖然百分之六十是什葉派,但執政的卻是遜尼派。1963年,什葉派宗教領袖霍梅尼因領導反對巴列維國王的“白色革命”被流放伊拉克。他流亡十四年,在伊拉克什葉派中很有影響。1979年巴列維國王被迫離開伊朗后,霍梅尼回到德黑蘭推行“伊斯蘭革命”,并向鄰近的伊斯蘭國家輸出“革命理論”,提出要建立伊斯蘭的“神教統治”。霍梅尼“一直號召伊拉克多數派推翻侯賽因總統”。伊拉克則在國內允許反霍梅尼勢力活動,伊朗前首相赫蒂亞爾,前德黑蘭軍事執行官奧韋西將軍在巴格達設有電臺,直接向伊朗播送反霍梅尼節目。

1980年4-5月間,巴格達將四萬名伊拉克籍伊朗人驅逐出境。隨后伊拉克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又在巴格達遭暗殺。此時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未完,待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www视频| 香蕉色综合|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91小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丁香六月综合网|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啪啪啪亚洲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综合成人| 污视频日本|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亚洲无码电影| 一级福利视频| 色婷婷狠狠干|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97综合久久| 欧美a级在线|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 制服无码网站|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亚欧美国产综合| 综合色88|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色|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欧美日韩v|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2014| 9966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天堂网2014|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啪啪永久免费av|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a级毛片在线免费| 9999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色噜噜久久| 91网址在线播放|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α片|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