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60周年。這一天,作為市委機關報的《唐山勞動日報》表現不俗。對開60個版的《紀念唐山解放60周年經典特刊》(以下簡稱《經典特刊》),聲勢浩大,廣告收入過百萬元,令同城的《燕趙都市報·冀東版》和《唐山晚報》黯然失色,值得玩味。
一、策劃緣起及成功原因分析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煤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里。
1948年11月23日,東北野戰軍挺進冀東,國民黨華北當局將全部兵力50余萬人收縮于平、津、張和唐山至山海關一線。12月上旬,山海關、秦皇島、灤縣及密云相繼解放。早在3月21日至4月8日,中共冀東區黨委召開城市工作會議,強調要著重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整頓和鞏固黨的組織,發動群眾進行護廠護礦斗爭;二是團結爭取知識分子,開展上層統一戰線工作;三是加強情報工作。
12月11日,國民黨唐山城防司令部緊急召集會議,傳達宣布了華北“剿總”司令部關于“我軍從速撤出唐山”的決定。國民黨軍潰逃前的唐山物價飛漲,民不聊生,買個一般的日用品都要用麻袋裝金圓券。12月12日,城內駐軍忽然放起警報,老百姓以為有飛機轟炸,不敢出門,國民黨軍乘機而逃。唐山和平解放。
60年里,唐山經歷了風風雨雨。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7.8級大地震,24萬人罹難。唐山大地震,被認為是二十世紀地球上發生的死傷最為慘重的一次地震,是二十世紀全球十大災難之一。當時國外曾有媒體這樣哀嘆:唐山從地球上抹掉了。
唐山這座城市具有典型的再生城市文化特征,大地震使整座城市夷為平地,震后的新唐山是完全從一張“白紙”上重新規劃和建設起來的。但是這座重新崛起的城市,依然發展迅猛,經濟實力不可小覷。2007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2670億元,位居中國內地城市排名第20名,超過濟南、石家莊等省會城市。
今天的唐山恰處于建設和諧社會與科學發展的開端,全國第一個科學發展示范區建設的啟動和藍色的唐山灣帶給唐山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浪漫遐想。正如“特刊寄語”所說的,“今天的唐山,正以歷史上不曾有的加速度創造奇跡、構建和諧、締造幸福、再寫輝煌”。
值唐山解放60周年之際,《唐山勞動日報》啟動慶典策劃,“特輯60個版面,以赤子的熱誠、沉甸甸的思想以及歷史的脈絡、現實的走向,記錄、展現、謳歌母親城唐山的風采,更與700萬唐山人民共勉——今天的歷史就是昨天的現實,今天的現實必將成為明天的歷史。繼往開來,從茲開始。”
中極唐山市委書記說,60年前的唐山解放解放了唐山人民,改革開放30年是在解放唐山人民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了唐山人的思想和唐山的社會生產力。
這樣的策劃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容易得到讀者、政府和商家的支持。
對于廣大讀者和唐山百姓來講,梳理歷史的脈絡,為老百姓提供一個回顧唐山發展歷程的平臺,可以起到振奮精神和凝聚人心的作用。
對于政府和宣傳部門來講,通過今昔對比,盤點唐山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揭示當今唐山城市科學發展的成就,正面宣傳價值大。
此類題材由于具有政治意義和革命建設的積極色彩,容易得到黨委和政府的支持。另外,黨報具有政治資源優勢,這類題材的報道策劃也是城市黨報的強項。
對于商家來說,《經典特刊》具有更好的廣告宣傳價值。資源整合的力量是強大的,相對于平常出版的報紙版面,廠家、企業甚至一些部門更加看重《經典特刊》的影響力。所以,策劃出版《經典特刊》也容易得到廣告商的支持。
二、報道內容:提前策劃,統一部署
為了保證《經典特刊》的順利出版,早在2008年9月份,唐山勞動日報社黨組書記、社長闞星光就提出策劃建議,報社黨組達成一致意見。10月份,報社領導又對紀念唐山解放60周年策劃案進行了反復醞釀。11月份,《唐山勞動日報》總編輯侯西嶺掛帥指揮,編輯部、發行部、印刷廠、廣告經營中心及行政部門均按照報社黨組的統一部署精心布陣,抓好落實。
《唐山勞動日報》在總結這次策劃時認為,這次行動“是我社有史以來一次最成功的策劃,也是我社有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戰斗”。如果沒有精心周密的策劃,對開60個版的《經典特刊》就不會這么順利出版。
特刊封面以紅色為基調,烘托了熱烈和喜慶的氛圍。紅色象征著國旗的顏色,寓意唐山的解放是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封面加淺網金色基調的鳳凰表示唐山是鳳凰城,象征著唐山的騰飛。唐山抗震紀念碑是唐山的標志性建筑,象征著唐山的抗震精神。厚重的一本書用圖片的形式記錄了唐山這座北方工業重鎮的發展現狀。
《經典特刊》的報道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唐山解放那一天:以“1948年12月12日這一天”為題,報道了四位歷史見證人的故事。他們當時分別是地下黨員、奔赴解放區的清華大學學生、唐家莊礦井的“窯花子”和基督教會中學的教師,他們親歷了唐山解放,他們的講述更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
領袖與唐山:講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唐山的故事;
唐山1948:詳細回顧了唐山解放的過程;
唐山大事記:突出介紹了唐山解放、唐山大地震、唐山地市合并、曹妃甸開發和啟動科學發展示范區等重大事件;
科學發展在唐山:主要報道了唐山兩年多來經濟社會等方面所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績;
鳳凰涅槃:講述了唐山1976年大地震以及震后重建的歷程,新唐山已經崛起在渤海之濱;
唐山精神贊:重點介紹了大釗精神(李大釗出生于唐山市樂亭縣)、“特別能戰斗”精神 (毛澤東稱贊開灤礦工“特別能戰斗”)、“窮棒子”精神(曾被毛澤東譽為“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當代愚公”精神(周恩來曾兩次到唐山沙石峪,稱贊張貴順為“當代愚公”)、抗震精神(江澤民題詞弘揚抗震精神,把新唐山建設得更加美好)、曹妃甸建設精神;
衣食住行看變化:通過今昔比較,報道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
圖說60年:用一張張照片記錄下唐山的發展變化,觸摸流逝的歷史,感受生活的巨變;
《唐山勞動日報》60年:《唐山勞動日報》的前身是創辦于1940年1月1日的《救國報》,1949年7月,毛澤東題寫了報頭《唐山勞動日報》,同年8月1日,《唐山勞動日報》正式創刊;
畫刊:主要刊登了唐山書畫家為慶賀唐山解放60周年而傾情奉獻的書畫藝術作品;
冀東三枝花:介紹了發源于唐山的評劇、北方皮影和樂亭大鼓;
文學作品:主要刊登了歌頌唐山解放的詩歌散文;
冀東明珠:主要介紹了唐山境內的長城、渤海灣、燕山余脈等人文地理景觀。
三、協調聯動,確保策劃執行到位
⒈采編:提早動手,分兵而動
9月下旬,《唐山勞動日報》編輯部提前兩個月開始謀劃特刊采編工作,并制定了《實施方案》。總編輯侯西嶺、副總編輯趙壽忠先后10多次召集總編輯碰頭會、部主任會議,聽取大家的意見,了解《經典特刊》采訪、編輯、印刷的進展情況,及時協調督導,穩步推進《經典特刊》的編輯出版。
總編輯侯西嶺、副總編輯趙壽忠對每塊新聞版和形象版都親自察看、嚴格把關。在出版的最后關頭,報社又專門抽調了兩位編輯微調版面,進一步審看圖片和文字,保證了報紙的質量。
爭取市委宣傳部的支持也是一個關鍵。獲取上級宣傳管理部門的理解與支持,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是策劃者必須考慮的內容。經過努力爭取,市委宣傳部同意為出版《經典特刊》發文蓋章,這為爭取大量廣告專版和各單位對采訪工作的配合鋪平了道路。
《經典特刊》是在不耽誤正常采編的情況下出版的,采編任務下達到各部后,相關記者、編輯加班加點,不記個人得失,圓滿完成了采編任務。
⒉廣告:齊心協力,成為亮點
《經典特刊》的廣告經營策劃成為一個亮點,廣告收入達到120萬元,對于城市黨報來講,這的確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成績。
《唐山勞動日報》的這次策劃高度重視了經營元素,這是一個亮點。城市黨報容易被宣傳的框框套住,不能解放思想,經營上往往不溫不火,有的還陷入困境,從長遠來看,經營上的不利對黨報宣傳工作的害處甚至是致命性的。我們應當鼓勵黨報經營上的創新,只要是有利于黨報的發展壯大,有利于新聞事業的發展并最終促進社會進步的策劃,都應當鼓勵和支持。
主管經營的副社長路福民多次深入廣告中心督導協調,廣告中心主任郭中午專門召開了業務調度會,并在會上帶頭訂下兩個整版的廣告。領導的帶頭作用以及優厚的廣告獎勵政策激勵了業務人員,臨近封版,41個版的廣告專版已經封頂。由于特刊版面實在有限,只得說服部分客戶改在當天正常出版的報紙上刊登超出計劃的廣告。
⒊印刷與發行:嚴格流程,保質保量
副社長路福民多次深入廠部進行具體謀劃和協調,印刷廠領導進行了全廠動員,及時召開了生產協調會,周密安排部署各車間工作。責成一名副廠長負責印前及與編輯部、廣告經營中心的協調;責成另一名副廠長負責印中、印后及與發行部的協調。印刷廠積極為經典特刊的印刷提出建議,并與廣告和彩印廠及時協調解決印刷中出現的問題,并與發行部主動協調折報、分發等問題。
發行部在接到報社為紀念唐山解放60周年出版經典特刊的通知后,多次召開經理辦公會和中層管理人員會議,專門討論研究、布置落實發行工作。副社長路福民親自做了發行動員,并到各發行站實地察看。發行部與各發行站和郵局層層簽定了責任書,各站對投遞人員提前進行了安排。各發行站提前騰出辦公室、會議室、發報室、倉庫等地方碼放報紙,安排專人負責嚴格做好防火、防盜等工作。
12月11日下午,發行部又召集中層管理人員和各站站長落實第二天的報紙投遞工作。60個版的報紙相當于平時8天的投遞工作量,每名發行員增加近千份報紙,任務非常艱巨。12月12日,發行部安排各站租用9輛貨車運送報紙。 早7點市委、市政府和八大局的報紙3600份準時送出。
戰斗在一線的其他投遞員也順利地完成了投遞任務。
四、啟示與收獲:如何看待黨報的媒體策劃
《唐山勞動日報》的這個策劃案例最可貴之處就是為城市黨報改革與發展樹立了信心:黨報運營必須轉變觀念,尊重市場、尊重讀者、尊重規律,只有這樣,黨報才能贏得市場、贏得人心,贏得輿論陣地,這也是目前黨報改革與發展的最大的政治問題。
這次策劃活動的主要收獲以及帶給我們的思考包括:
(1)19個版的報道陣容,同慶唐山解放60周年,為唐山人民提供一道精神文化大餐。
(2)41個版的廣告專版,廣告收入120萬元,贏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3)同樣是做紀念唐山解放60周年的報道,《燕趙都市報·冀東版》8個四開版面,《唐山晚報》僅有4個四開版面。而《唐山勞動日報》用了對開60個版面,用實踐回答了黨報的影響力問題,凸顯主流媒體的力量。
(4)最可寶貴的財富就是,《唐山勞動日報》的這次策劃讓我們看到了黨報改革與發展的希望所在。
(5)應當正確處理采編人員與廣告經營的關系。
按照新聞倫理的要求,采編人員應當規避廣告經營,否則很難確保媒體新聞報道的客觀公正。即便是為了避人口實,媒體在策劃活動時,也應當將經營的任務集中到廣告、發行等非新聞采編人員身上。
(6)如何看待市場與陣地問題:不占領市場,就不會真正占領輿論陣地。
黨報發揮著重要的輿論引導作用,不能將黨報建設與市場經營對立起來看待,黨報只有重視市場、占領市場,才能真正地占領輿論陣地。應該更多地鼓勵黨報解放思想,尊重市場、尊重讀者、尊重規律,切實提高黨報的社會影響力。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城市黨報科學發展研究”,項目批準號:HB08BXW007)的部分成果)
(作者系唐山學院新聞學講師、唐山市委宣傳部新聞閱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