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在我們的生活中早已經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雖然隨著新媒介時代的到來,電視為王的時代已經逝去,但是當今的電視早已完全進入了家家戶戶,達到了“村村通”,它的普及程度無可厚非是各類媒體中最高的,由此可見,在新媒介對現代人類社會掀起狂瀾的同時,電視媒體對廣大民眾來說影響力仍然是巨大的不容忽視的。提到電視欄目,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印象深刻的某幾個電視欄目,“焦點訪談”、“開心辭典”、“快樂大本營”等等電視欄目都是廣為大眾所知。據統計,中國的電視欄目有36000個,電視欄目是全世界最多的。在這種情形之下,電視欄目的制作人要想辦火一個欄目,不僅僅需要從電視欄目內容創新、欄目制作等方面來加強,還需要與各種其他的媒介方式進行互動、整合,從各方面擴大電視欄目的影響力,從全方位來塑造電視欄目的品牌形象。這樣才能使欄目脫穎而出,才能適應不斷更新變化的社會,才能融入媒介發展洪流中,最終才能達到始終吸引觀眾眼球的目的。
從電視欄目與報紙、電影等傳統媒介的互動中,我們看到了像“南京零距離”的“孟非讀報”這樣的一系列的讀報欄目,也在可以供觀眾點播電影的電視欄目中體會到了在電視欄目中互動點播電影的便利與樂趣。而當今的時代是新媒體的時代,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生活以及社會的方方面面,使人類社會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新媒介以它自身無可比擬的優勢迅速占領了很多市場,而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又將何去何從?有人預言電視和報紙、廣播等媒體會被兼容性無比良好的新媒介吞并直至消失,但是這就如電視的出現對報紙的沖擊一樣,報紙并沒有消失掉,相反在電視和報紙相互的整合中得到了共贏,所以筆者認為,一種媒介的誕生并不意味著另一種媒介的消失,反而經過相互的整合之后,各自發揮所長,這樣達到相互之間的共贏乃至全社會人民的共贏。當今電視欄目也與新媒介積極的互動以求自身的發展,電視欄目與新媒介的互融,是他們之前尋求共同發展的必經之路。電視人可以做哪些努力來參與到當今新媒介語境下的競爭呢?當人們在盡情領略和感受互聯網的精彩和網絡媒體的強大功能時,電視欄目也在和新媒介進行著相互融合。
一、電視欄目與網絡的互動
互動,是電視的必然選擇。電視欄目與網絡的積極互動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網絡將電視欄目搬上了電腦屏幕,傳統電視欄目的“時間圍墻”、“地點圍墻”對與網絡融合下的電視欄目來說已經不是那么嚴格,人們不用再定時定點的守在電視機前看我們喜愛的電視欄目,相反人們現在可以在任何時候在網絡上觀看我們感興趣的電視欄目,人們有充分的自由安排時間地點觀看欄目的權利。例如人們可以在“hifly.tv”上看到超級男聲的“10天6大唱區全程直播”,在上面可以看到湖南電視臺旗下的金鷹網正在通過網絡視頻海選超級男聲。在YouTube和土豆等視頻網站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人們想看的電視劇節目,這或許是傳統電視還沒有播或者早已經播過。這也許是電視欄目和網絡的互動給普通大眾最為直觀也是最為普遍的體會,它讓人們自由地看到自己所想看到的。
那么電視欄目和網絡究竟如何互動呢?“電視+網絡”成就了電視與網絡優勢互補的最佳傳媒結合體,也必將整合并創新傳播新模式。
(一)網絡與電視的資源整合、共享
對于電視媒體來說,在互動中電視是核心,也是互動拓展的策動力,網站與網絡視頻技術是基礎,也是互動實施的前提與保障。電視媒體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和觀眾的互動大多局限于實時的互動,這與電視的制作流程和生產方式是分不開的,不論形式多么開放的節目,由于現場的反饋而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的可能性很小,因而觀眾的互動只能是表面性的和可操作性的,真正的互動體現在大眾對熱點問題的討論、關注和爭論能夠通過某種方式反映到今后電視節目的制作當中去,而網絡使這種討論更為便利和開放,這是目前電視媒體無法跨越的。所以電視和網絡的互動就是在于兩種不同介質的媒體互相支持并擴大和強化對方的影響,更多的是網絡與電視的資源整合、共享。例如在歐美電視臺,一些節目在網絡上24小時直播,然后在電視上播出經過剪輯的精編版,網友可以通過網絡參加網上投票,評論并與真人秀的參與者做網上的交流,使這個節目一方面成為電視中的一個品牌,另一方面則成為一個在網絡媒體上全天候播出的節目。例如中央電視臺的電影頻道,是一個電視欄目中播放電影的最典型的例子,然而在新媒介下,電影頻道也與網絡進行了有效的互動,例如“電影網M1905.com”,它是一個以看電影,電影咨詢為主的網站,其中包括CCTV-6電影頻道、家庭影院、北美頻道、香港頻道等幾大塊。在這里,電影頻道就完全嫁接到了這個網站當中,直接點擊電影頻道板塊,就可以在線同時收看電影頻道的節目,同時還可以收看其他的影片,這就結合了電視和網絡媒體各自的優勢。
(二)網絡電視
網絡電視是電視欄目和網絡最直接的互動方式,所謂的網絡電視絕不只是在網絡上看電視。業界巨頭苦苦地要把娛樂休閑從書桌搬到客廳,難道更多人是希望不看大屏幕、高清晰的電視節目,而在電腦前看小畫面、低畫質的網絡電視?再或者網絡電視只是沒機會看傳統電視節目時的替代和補充?這顯然都錯過了網絡電視的最大樂趣。作為互聯網的一種產物,網絡電視首先是給互聯網用戶準備的,這就決定了其應該針對用戶群體的喜好而進行節目設置,其中P2P網絡電視,依靠轉播各種傳統電視臺的節目為主,這其實曲解了這層概念,網絡電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比傳統電視節目更精彩,這些都是先天決定的,就和傳統電視企業做網站不可能比門戶網站吸引人是一樣的道理。所以重要的不在于能夠在網上看節目,而在于能夠通過上網參與節目。“互動”、“體驗”和“參與”,應當成為網絡電視的核心競爭力。如新浪UC的“互動網絡電視節目”,新浪UC因其技術特點和資源優勢,正確的體現出了上面所說的網絡電視的核心競爭力。當前新浪UC擁有八檔自己主辦的欄目,以談話類為主,在其立體聲視頻房間內定期播出,涵蓋一周中每日的傍晚黃金時段,加上隨時都會吸引萬千人氣的“絕對現場”明星嘉賓訪談類專欄節目,新浪UC的節目表已經日漸成熟。這八檔欄目,話題涵蓋了社會各種熱點事件,各種人文、情感、生活、時尚類話題,眾多知名主持人在固定的節目時段會攜明星嘉賓一起出場,通過新浪UC立體聲視頻聊天的節目房間,同所有UC用戶盡情暢談。在節目進行中,任何網友都可以通過視頻和語音同主持人、嘉賓、所有網友一同交流,將話題引入高潮,或向嘉賓明星尋求解決之道。應該可以說,這份“互動”和“參與”,成為了組成節目的重要部分,網友因此而成為了節目的主角。
前期在奧運圣火即將進入中國之際,各電視欄目借力網絡的現象也非常多,從中看出了二者的融合將產生很大的效應。例如在全球范圍內擁有3億觀眾的“楊瀾訪談錄”,是國內最早推出的高端訪談電視節目,開播6年來先后采訪過400多位各界精英。在奧運即將開幕之際,電視欄目“楊瀾訪談錄”陸續播出對15位奧運嘉賓的采訪錄。不同的是,此次“楊瀾訪談錄”聯姻新浪網,由網絡投票產生采訪對象,并由網友直接投票產生每期節目的采訪問題,開創電視訪談欄目網絡票選先河。“楊瀾訪談錄”的“東方看奧運”陸續播出了對薩馬蘭奇、高敏、瓦爾德內爾等15位奧運會官員及明星的訪談,其中薩馬蘭奇、宋世雄、王義夫、郎平由新浪網友票選產生;采訪15位嘉賓的所有問題,也由網絡票選產生,像這樣通過網絡投票的形式來決定采訪對象和采訪問題,尚屬首次。“楊瀾訪談錄”聯手新浪體育頻道,是應對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必然趨勢。因此,這樣的互動,必然是電視和網絡的共贏。
二、電視欄目和手機的互動
作為被稱為“第五媒體”的手機媒體,具有諸多優勢。手機媒體的傳播優勢可以彌補電視欄目的缺陷,因此電視欄目和手機的互動也是必然的。隨著手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帶有大容量存儲性的手機已比比皆是,手機儲存電視節目已完全可以實現,并且其中一些智能手機,已經相當于一臺微型電腦,并且是多功能微型電腦。手機的互動性是最強的,觀眾就可以在觀看節目時由被動變為主動,它為“安排什么時間看”轉變為“我要什么時間看”、“要我看什么”轉變為“我要看什么”提供了可能。手機的便攜性也是它與其他媒體相比最具有優勢性的地方所在,使用手機觀看節目不必限于固定的場所,大眾可以隨時隨地收看到自己想看的電視節目。
(一)手機電視
“手機+電視”的形式無疑讓人聯想到手機電視這一最先進的科技,手機電視(Handset·Television)是用具有視頻支持功能的手機觀看電視的業務,號稱3G時代殺手級業務之一。手機電視屬于移動接收的范疇,用戶可以使用具有操作系統和視頻功能的智能手機觀看電視節目,是未來移動接收業務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它能夠處理包括圖像、音樂、視頻在內的多種媒體形式,因而可以提供可視電話、上網沖浪、電子商務等多種服務。可見,手機電視業務與傳統電視業務相比,最大優勢在于移動性和互動性,而給大眾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可以在隨身攜帶的手機上觀看電視欄目。手機電視已經以強勁的勢頭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當中,電視欄目可以充分利用手機媒體的優勢,彌補其不足,同時融合新元素、加入新環節,推陳出新,取得突破性的發展。
例如2004年4月,中國聯通在全國范圍內推出“視訊新干線”移動流媒體業務,與國內12家電視頻道達成協議,為視訊新干線提供內容,其中包括央視新聞臺、央視4套、央視9套、鳳凰資訊臺、BBC等。隨后,天津聯通開通基于CDMA手機的掌上電視(GOGOTV),利用CDMA移動通信網絡,在手機上成功實現流暢清晰的視音頻傳輸效果,輕松收看中央電視臺、天津衛視及其他省市電視臺近20套節目。而繼2005年1月1日上海移動與文廣傳媒集團聯手推出手機電視業務試點后,2月6日,他們又一次試水新媒體,推出中國第一部“手機短劇”——《新年星事》。
2007年底,國際奧委會首次將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作為獨立轉播機構,與傳統媒體一起列入奧運會的轉播體系。2008年奧運會期間,廣大市民通過奧運網絡電視和奧運手機電視觀看精彩賽事轉播。 2008年8月8日,諾基亞與中央電視臺網絡新媒體業務平臺——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達成協議,獲得“CCTV手機一鍵通”軟件的使用授權。在此之后,使用S60第3.0版或以上版本諾基亞手機的用戶,可以通過諾基亞手機“下載”功能,或登陸諾基亞手機官方網站下載 “CCTV手機一鍵通”軟件并安裝到手機終端上,即可觀看央視精彩的電視節目、瀏覽相關資訊并輕松體驗在線互動的樂趣。“CCTV手機一鍵通”在手機上集成了手機電視、視頻搜索、在線互動、手機博客等功能,幫助用戶收看中央電視臺的視音頻直播、輪播、點播和圖文資訊,并提供互動分享等無線互聯網服務。
(二)手機短信、電話與電視欄目運作的互動
觀眾通過短信直接參與到電視節目中的形式在當今生活中已經是屢見不鮮了,作為手機和電視欄目的互動形式之一,它極大的增加互動性和觀眾參與度。此類結合方式也是現在各電視臺所普遍使用的一種方式。例如,央視春節晚會開通新年短信祝福;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采用觀眾投票的方式決定參賽選手的名次;各類電視欄目,例如最常見的電視劇播放,都增加了觀眾短信實時評論和預測下集劇情的環節,人們也可以通過手機短信參與到電視欄目的編排上,看到聽到自己最想了解的社會時事。人們第一次感受到可以用自己的手機來改變電視欄目的進程,這樣的互動讓人們欣喜,同時也讓電視人嘗到甜頭,因此在2005年“超級女聲”節目影響力最大之后,手機短信投票的方式被各大電視臺類似的節目如法炮制,手機和電視欄目的互動就這樣引入人們的生活,讓人們體驗這種互動帶來的欣喜。
(三)手機為電視欄目提供素材
隨著攝像頭手機的普及以及手機攝像技術的不斷進步,從最初的低像素圖片拍攝,到現在高分辨率的視頻拍攝,手機的拍攝功能已經成為手機最重要的基本功能之一。人們隨身攜帶的手機就相當于一個隨身攜帶的攝像機,當今的很多電視新聞欄目中珍貴的圖片都是由當事人在第一時間用手機抓拍到的。因為當發生新聞事件,特別是一些轉瞬即逝的突發事件時,記者往往不能第一時間趕到,但是旁觀者可以利用手機進行拍攝,真實記錄下現場的情況,之后提供給記者,為節目制作提供極具價值的素材。在當今這個“自媒介”時代,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新聞制造者,人們可以將自己看到的經歷的隨手用手機拍攝下來,因此電視欄目中才有那么多豐富的,不為人知的,社會各個角落的新聞,而手機拍攝的便利性也為“自媒介”時代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并且在一些信息類節目,例如物品買賣交換、求職信息等瑣碎需要個別采集的信息,觀眾可以通過編寫手機短信將需要發布的內容發送到指定平臺,增加了信息采集的便捷性,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
從電視欄目和網絡、手機的互動中看出,傳媒人在進行電視欄目和新媒介的互動融合中已經有了很多的成果,但這還只是一個開始。“互動”、“融合”將是電視欄目和新媒介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陳信凌:《廣播電視通論》,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8月
[2]鄭治:《網絡視頻也是電視人的藍海》,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1eeecd 010009bc.html
[3]周鴻鐸:《“互動”、“融合”是新媒介生存和發展的關鍵》,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00/63554/63555/6581006.html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