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三大錯誤和兩大忠告
巴菲特在每年致伯克夏公司股東的信中,都會分析一年來的投資成果。他在2008年致股東的信中坦承三大錯誤。股神犯了哪些錯誤?他對未來的預測是什么?他又給了投資者什么建議?以下是巴菲特致波克夏公司股東的信的摘要:
三大錯誤
1、“當新情況出現,需要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決策,并迅速采取行動的時候,我卻還在裝傻。”
2、“最重大的錯誤就是我在油價接近歷史最高位的時侯,增加了康菲石油公司大量股票。我沒想到能源價格在去年下半年的急劇下跌。我當時認為,未來油價很有可能遠高于當前40至50美元水平;但到目前為止,我完全錯了。即使價格將來可能上升,我在錯誤時期的錯誤投資已經給公司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3、巴菲特向原來股價比較低的兩家愛爾蘭銀行投資了2.44億美元,但隨著銀行出現大規模損失,市場價值減少到2700萬美元。對此,巴菲特自嘲說:“如果用網球術語來形容,這就是‘非受迫性失誤’(unforced error)。”
兩大忠告
1、要警惕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數學公式。
2、對目前眾所歡迎的投資模式采取謹慎態度(例如現金為王)。現代化推動民主化
在過去數年中,民主化進程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在1985至i995年間,許多國家走上了民主化道路,這使得人們對于民主的未來充滿了期待。但是最近,民主開始在菲律賓和俄羅斯等國退潮,布什試圖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移植民主的企圖也讓這兩國陷入了混亂。上述現象使得很多觀察家認為,民主已經到頭了,不可能再繼續發展。
然而該結論是錯誤的。
第一,認為民主制度適用于任何時間任何地區是不現實的。民主制度只有在一定的社會和文化條件具備了以后才會出現和存在下去。布什試圖在不具備基本的安全條件和文化條件的伊拉克建立民主制度的做法,就忽視了該事實。
第二,現代化的進程有益于民主的滋生。現代化可以促進城市化,提高教育水平,延長居民的平均壽命,推動經濟的發展,現代化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民主制度的建立成為可能。
在20世紀早期,只有極少數的民主化國家,甚至他們都沒有今天完善的民主制度。而到本世紀初,全球已經有90個民主制國家。
盡管這些國家的民主化進程有差異,但是總體上卻都是現代化推動了民主化。這意味著中國和俄羅斯經濟的復蘇有積極的一面:經濟的發展導致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的出現。這同樣也意味著我們沒有理由因為當前民主的退潮而心存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