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黃磊 李寧 呂曉霞 吳覺巧
采訪/蕭藤 杏子 檸檬
2009年1月2日清晨,美國皇家加勒比游船公司千人入境游大團搭乘“探索號”豪華郵輪抵達廣州黃埔港,掀起了廣東新一輪的郵輪旅游熱。
廣東占有發展郵輪旅游的先天和硬件優勢,作為國家旅游局推動“國民休閑計劃”的首個示范區,廣東應抓住郵輪旅游的契機,大力發展廣東旅游經濟。除了讓廣東人登上郵輪去旅游,更要讓廣東加速進入“入境郵輪時代”。據廣東國旅董事、總經理谷訓才表示,“近幾年廣東入境郵輪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僅今年廣東國旅計劃接待的國外郵輪就比去年翻一番,相信將會有更多的國際郵輪公司進軍中國市場。”
廣東的郵輪旅游時代真的到來了嗎?
廣東郵輪旅游二十年
是“郵輪”,還是“游輪”
1998年,很多廣東人從電影《鐵達尼號》開始認識豪華郵輪——推開頭等艙的宴會大門,仿佛進入了歐式皇宮,金碧輝煌的裝飾、高貴典雅的樂隊、衣冠楚楚的富人……人們驚嘆:郵輪原來可以如此華麗、如此浪漫。從這時起,郵輪旅游成了愛玩好玩的廣東人的一個夢。20年后,夢想成真了,隨著國際郵輪巨頭的紛紛進駐,不少廣東人開始把郵輪列入了自己的旅游菜單。
人們習慣于把“郵輪”等同于“游輪”。事實上,郵輪在國外已有100多年歷史,廣義是指航行于大洋的班輪、游船,主要是郵政部門專用的運輸郵件的工具,也帶有部分游覽性質。19世紀初,由于飛機技術還不成熟,一些人開始登上郵輪飄洋過海,郵輪旅游由此開始發展,但當時郵輪最重要的功能還是運載郵件和移民。后來隨著飛機技術日益成熟,人們喜歡上了飛機這種方便快捷的旅行方式,1985年法國的“法蘭西號”郵輪退出大西洋航線,郵輪也一度退出歷史舞臺。因此,有人認為,現在那些豪華客輪從嚴格意義上說,只能算做“游輪”——專門用于搭乘旅客從事旅行、參觀、游覽活動,一般定期或不定期沿一定的水上旅游線路航行,在一個或數個觀光地停泊以便讓游人參觀游覽。
如今,關于“郵輪”與“游輪”的區別,還有一些人提出以航線和噸位進行區分:在國際航線上航行的叫郵輪,在國內觀光的叫游輪;或大噸位的叫郵輪,小噸位的稱游輪,至于噸位多少以上才能稱郵輪,至今并無定論。
是郵輪,抑或是游輪,稱呼已經不重要。無可否認的是,從20世紀90年代起,大量經過重新包裝與定位的新的郵輪公司開始涌現,舉著“旅游”的大旗,曾一度退出歷史舞臺的郵輪散發出了新的魅力。
移動的“海上城市”
據CLIA(國際郵輪公司聯合會)資料顯示,自1980年以來,郵輪旅游一直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長,其中1996年~2006年年均增長9.3%,遠遠高于國際旅游業的整體發展速度。近十年來,抵達中國的國際郵輪陸續增加,郵輪旅游消費人數也迅速發展,據統計,去年全球約1360萬人次預約郵輪度假游,預計到2010年該數字將上升到1800萬。未來15年內,中國出境游數量將以每年12.5%的速度增長。麗星郵輪估計,到2010年,上海將有300萬郵輪游客。而廣東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旅游大省,雖然目前還未看到有詳細的相關統計數據,但相信增幅也不會小。
郵輪公司的規模也在穩定增加,20世紀80年代建造郵輪近40艘,90年代建造郵輪近80艘,2000年到2007年底88艘郵輪投入營運。
經濟高速發展,郵輪也越發奢華。最早的郵輪設備簡陋,而現在,一艘郵輪就相當于一個移動的“海上城市”,除了酒吧、咖啡廳、免稅商店、夜總會、健身中心,還設豪華賭場、游泳池、高爾夫球練習場、保齡球館、籃球館、排球館、滑浪池、攀山墻、滑冰場等大型設施。如果你在20世紀80年代坐郵輪,那么你最可能坐的是排水量達2.6萬總噸的郵輪單船,700多人會成為你的旅伴;如果你在2009年坐郵輪,你可能坐的是排水量達22萬總噸的“創世紀號”,5400人會成為你的旅伴,而且很可能乘坐的是嘉年華公司、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與麗星郵輪公司的郵輪,因為這三大公司載客能力占整個郵輪產業的80%。
在三大國際郵輪巨頭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之前,郵輪旅游的線路相對單調,多是新馬泰航線或日韓航線。如今航線已十分豐富,只是暫時還未有從廣東出發的。據報道,深圳正籌劃建郵輪母港。一旦建成,相信廣東的郵輪旅游將會有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