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郵輪旅游的奢華和享受是一方面,風光旖旎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畢竟我們不是在陸地上,而是在浩瀚無邊的海水里。就在2008年底,一位自稱“勇者”的廣東客就在前往南極探險的郵輪烏斯懷亞號上有了一次有驚有險的親身經歷。回想起這“一生中最刺激的一天”他至今仍心有余悸:“簡直是鐵達尼號的翻版,好在有驚無險!”本文是“勇者”關于此次“歷險記”的自述——
觸礁了,大家沒有亂成一團
“烏斯懷亞”號曾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科考船,后來被改裝成專門用于南極旅游的郵輪。這艘船1970年建成于美國俄亥俄州托萊多,船身長約84米,排水量2923噸,擁有33個客艙,是一艘適合在冰區航行的船只。
我們是2008年11月底從阿根廷最南端海島城市烏斯懷亞上船的,整個旅程為11天,按計劃,12月7日回到烏斯懷亞城。船上有89名乘客和33名船員,大部分游客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德國、阿根廷、英國等國家,其中來自中國的共六名,三人來自北京,一人來自安徽,一人來自遼寧,還有一人來自廣東——那就是我。
我們都是花費近十萬元輾轉幾國到阿根廷上船游南極的。一開始旅途還很愉快,一路冰川美景目不暇接。當地時間12月4日早上,南極刮起大風,風速估計有150公里/小時以上,還下起了小雪,能見度不是特別好,人站在甲板上也有點晃。聽船員介紹,這種情況以前很少見,南極風一般在阿根廷到南極大陸間的德雷克海峽才會有。為了避風躲雪,大部分乘客都回到船艙里。
走著走著,突然“轟隆”幾聲,船慢了下來。乘客都驚呆了,不約而同地沖上甲板,跑到船頭,甚至爬上瞭望塔看,發現水底下很多浮冰。我懷疑船撞上浮冰了,好在撞得不是特別猛,大家也都在船艙里休息,沒有人受傷。
船長跑到甲板左看右看后回到了駕駛艙,船繼續航行。這時我們的船位于南極洲西端靠近布拉班特島的在格拉赫海峽附近。大概過了一個多小時,廣播響了,船長阿爾德蓋里用英文和西班牙文說,烏斯懷亞號遇到點麻煩,,希望大家不要驚慌,他們正在想辦法解決。
原本安靜下來的眾人頓時緊張起來。過了約半個小時,船停在了一個名為吉列米娜海灣的地方。廣播稱,烏斯懷亞號觸礁了,需要擱淺等待救援,請大家馬上穿上救生衣。但船只沒有沉沒的危險。我發現船的周邊不斷滲出燃油,底層的船艙不斷入水,船員不停地幫助最底層的乘客拿著行李到二層的休息廳坐。
雖然大家都很害怕,畢竟出事地點離烏斯懷亞市有1200多公里,離長城站所在地喬治王島也有400多公里,且天氣又不好,但大家并沒有亂成一團,有人看書,有人喝咖啡,都靜靜地坐在那里等候消息。
智利海軍和阿根廷海軍聯手搜救
午飯準時開餐,但大家都沒有心情吃,直到一艘比烏斯懷亞號大幾倍的“大西洋夢幻”號郵輪駛了過來,停在了不遠處,提心吊膽了幾個小時的乘客才稍微放下心來。
船長不斷在廣播中發出告示說:他們已通過報警信號告知有關方面“烏斯懷亞”號擱淺的消息,距離擱淺地最近的智利海軍和阿根廷海軍已聯手展開搜救行動。
當地時間下午五時左右,我發現一架海軍偵查機不斷在烏斯懷亞號上方盤旋,好像在了解船只的受損情況。事后知道,這是阿根廷的海軍偵察機,專門對“烏斯懷亞”號進行了空中觀測和評估。
當地時間4日晚上,阿根廷和智利海軍組成的南極海軍聯合巡邏隊派遣的兩艘船只終于趕到。由于這兩艘船都很小,乘客只能分批離開,婦女和老人先走,先運送到智利在南極的弗雷基地,然后再送往阿根廷或智利南部地區。
由于我年輕力壯,被分配在第二批離開。到第二天凌晨,一艘名為“阿吉雷斯”號的智利海軍運輸船來了。我們被分批用快艇接到“阿吉雷斯”號上,當時海上溫度很低,一些船員和乘客在撤離時衣服被海水打濕,渾身發冷。
到了智利在南極的弗雷基地,沒來得及休息,就乘坐阿根廷空軍派遣的一架“大力神”軍用運輸機回到阿根廷南部港口城市烏斯懷亞。據說這是阿根廷國防部長加雷5日特意安排的。
后來聽說這次南極擱淺事件引起了全球高度關注,不僅驚動了阿根廷和智利兩國的空軍和海軍進行救援,還驚動了中國駐阿根廷大使館。他們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并與阿根廷官方保持密切聯系,跟蹤事件進展,隨時準備為需要援助的同胞提供一切必要幫助。媒體也全程跟蹤救援行動。
一位熟識航海知識的人士說,船如果被浮冰夾住動彈不得就十分危險了,因為救援船只很難進來拖走被困船只,往往靠自救。中國就曾有一艘科考船在南極破冰時被夾住半個月動不得,最后請直升機增援,通過不斷炸開冰道才解救出來。
這次“烏斯懷亞”號的南極擱淺具體原因還在調查中。近年來南極郵輪撞浮冰事件時有發生。2007年11月,從阿根廷出發的“探索者”號郵輪經過浮冰區時,準備繞開一座冰山,但海上突然刮起強風,冰山沖向郵輪。船長立刻下令轉舵,但已躲避不及,船首和冰山嚴重碰撞,船體破裂進水。船上154人乘坐救生艇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