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帕多西亞”這個古老的名字雖然在今天的土耳其地圖中查不到,但人們更樂意記住它。1907年的一天,法國的耶穌會學者耶發尼昂在他的安那托利亞之旅中,偶然發現了卡帕多西亞這片壯觀的詭異的風景,他曾說:“這讓我們大吃一驚,我還記得灼人烈日的強光下,最棒的風景在我們眼前流動!”
誰造就了千所火山巖下的教堂
走進卡帕多西亞,走進火山巖下精心挖掘出來的一個個教堂遺跡。神奇的火山巖白天是堅硬的,晚上卻變得格外柔軟,開鑿起來并不辛苦,住在里面冬暖夏涼。火山灰表面上是沙子,卻比安那托利亞草原的土壤更為肥沃,周邊的樹木、葡萄和蔬菜都很容易生長,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在這里居住。
走近一個個巖錐仔細端詳,可以看到巖錐里面已被巧妙地掏空,鑿成了一個個可以住人的巖洞,有些鑿出的巖洞離地數十米,要順著曲折的石梯才能攀爬而上。洞窟里面完全又是另外一個世界。
聚集的巖錐往往一巖一室。沒有窗戶,在昏暗的光線下,有的洞室里面擺放著一張大桌子,有的卻空無一物,穹頂和四壁卻幾乎都有彩畫,描繪的都是基督教的故事。雖然有的洞室壁畫損毀嚴重,歷經十幾個世紀,壁畫的色彩依然鮮艷而生動。畫風說不上精致,但和洞內粗糙、簡陋的環境陳設比起來則顯得輝煌多了。有一些洞室索性成了教徒們的墓室,他們的尸骨靜靜守候在他們修煉了一生的洞穴里,顯得那樣的安詳、與世無爭。
在卡帕多西亞,修道士們集體生活、集體修行。由于塞爾柱人的寬容,迎來卡帕多西亞基督教盛世,基督教徒們在這里過著無憂的生活。伊拉拉峽谷中圣喬治教堂的塞爾柱蘇丹梅薩德二世的畫像便是那段歷史最好的見證。
14世紀時,卡帕多西亞已經成了穆斯林統治的天下,卡帕多西亞人四散而去。這里成為無人區,洞穴湮沒,荒草凄迷。
一個偉大的時代結束了。并且消失得無聲無息。
1705年,法國人盧卡斯途經這個地區,在他的旅行日記里首次披露了這些巖石教堂的存在,但卻沒有人相信他。
1834年,作為安納托利亞系列風景畫的一部分,查爾斯#8226;特克希爾描繪了這些巖石教堂,第一次把它們介紹到西方。
二十世紀初,德國科學家H#8226;羅特發表了他對這個地區的科學研究成果;1907年,天主教修道士吉勞米#8226;德耶發尼昂繪制的該地區所有教堂的畫圖出版。1958年,法國人尼科爾公布了許多早期研究中沒有注意到的教堂,并且給出了這個地區的科學框架。通過它,人們了解了卡帕多西亞。
這個曾經人滿為患的基督教勝地,失落了幾百年后又被世人找了回來。
逃避世界末日的地下之城
阿拉伯人的搜捕迫使基督徒隱身地下保護自己,并因此形成了完整的地下城市。
在卡帕多西亞,“洞穴旅館”由六個巖穴組成17個獨立房間。這里完整保留了當地文化特色的整體規劃設計,巧妙創造出一個摩登舒適與傳統文化和并存的空間。“最小的親密空間,給你最大的個人隱私”是卡帕多西亞一家旅館的廣告。兩千多年前,這里每一處神秘的洞穴都曾是真實的避難場所。而21世紀的今天,洞穴卻成了取悅游客的卡帕多西亞特色旅游產品。
地下城堡得林庫育深達85米,上下貫通七層,就像一座地下迷宮。跨進地下城堡的大門,四周昏暗、低矮。豎井、隧道和巷路林立,兩旁是蟻冢似的房間。游客只能貓腰低背,沿著壁上的箭頭標志曲折而行。稍微慢點前面的人便閃身不見了,滿是洞穴的空間里孤零零的就剩了自己,還真有點陰森可怕,不由讓人加快了腳步。
可以想象當年,那些基督徒是怎么與入侵者斗智斗勇的。

這座多層的隱蔽的地下城市,據說最多的時候能容納三萬人。各層都有梯子相連,并挖出了數十條豎洞和外逃的秘密出道。外面世界有的這里也并不缺少:起居室、廚房、畜舍、酒窖、教堂、神龕、食物儲藏室等應有盡有。地下的每一層的出入口還設“機關”:洞口上方置一個大圓石輪,若有敵情,啟動開關,石輪會自動滾下,堵住進口。加上終年16度恒溫環境,穴居人的生活其實還算不錯。
每走一段,便發現一個又深又高的長筒形洞,深不可測,走近了,一股股清風徐徐吹來——這是換氣孔,以保持洞內有新鮮空氣,就像現在的中央空調一樣。
凝灰巖具有既干燥又不吸收水分的特點,使得這里即使深入地下好幾十米卻依然讓人感覺生活很舒適。基督徒們還在洞中開辟了許多酒窟——釀制葡萄酒,有的存放葡萄,有的冷藏酒罐。
地下城里自然不會缺少教堂。基督徒們在教堂祈禱,表達自己虔誠不變的心意。
走出地下城堡,只覺得陽光格外燦爛。回想這無盡頭的狹小地道曾拯救過無數受難的生命和靈魂,而他們居然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也能過得舒適自在,卡帕多西亞人確實令人敬佩。
尋找回來的世界
自然界的精雕細刻、巧奪天工之美,加上奇異大地上一度的基督教文化盛世,格雷梅國家公園和卡帕多西亞石窟群,作為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1985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遺址里穿行,街道兩邊抱著娃娃坐在自家門口的年輕女子笑意融融,空氣中混合著面食和烤肉的香味。辣椒、干果、核桃、花生的香氣彌散在干爽的空氣中。眾多的地毯、土陶被掛在或堆在店口。正午的艷陽下,如同鋪展開來的土爾其細密畫卷……
安納托利亞高原是古代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陶器制造有著悠久的歷史。出土了距今9000年的質地粗糙的軟質陶器,還發現了距今8500年的一種硬燒拋光陶器。
而伊斯蘭藝術最富有創造性的表現是地毯,它那鮮麗的顏色和精致的圖案充分體現了伊斯蘭藝術文化的精華,是土耳其民間藝術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地毯成為土耳其的一部分,主要源于土耳其人的生活方式——它可以用來遮擋陽光,還可以用于隔絕酷熱的氣候,在安納托利亞人轉變成穆斯林以后,地毯還可以當作祈禱墊來使用。編織地毯是土耳其農村婦女在冬季的傳統職業。她們編織的地毯線條分明,典雅、夸張、浪漫、立體感強,每款都不同。它們做工精細、色彩艷麗,不含任何化學成分的染色,而純天然的原材料和純手工的傳統技藝,更是現代地毯所不能比擬的。
傍晚,在山頂和土耳其朋友一起品嘗當地香醇的葡萄酒。落日映照下,整個峽谷都被染成了紅色。
聽說在19世紀修道士們又回來住在這些巖錐體里,一直到1922年。今天,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就在教堂旁邊耕作生活,盡管那些巖洞之外的生活已經改變,現代化的房舍已經出現,但還是有很多土耳其人仍習慣住在洞穴,于是有些山洞變成了土耳其人居家的住所,另一些則用作貯藏室或牲畜廄棚。
心懷寬廣的土耳其人就這樣承接著歷史,默默地守護著這片神奇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Tips
住宿
于爾居普鎮是卡帕多奇亞地區的旅游集散中心,鎮內有各種價位的度假酒店、洞穴旅館,價格從30美元至280美元不等。
游玩
熱氣球飛行:卡帕多奇亞清晨的微風最適合熱氣球飛行,氣球時而飄在巖錐上,時而穿越長長的山谷,綠色的葡萄園就在幾十米外的身下。夏季早上6:00至8:00,飛行1.5小時200美元/人;1小時140美元/人(旅館接送、用餐、頒發證書、保險)。建議最好居住在古鎮于爾居普或阿瓦諾斯中,旅館可以代為安排。
馬背巡游:從阿瓦諾斯騎馬,游覽卡帕多奇亞中心于爾居普,參觀葡萄園品嘗葡萄酒,巡行在“仙人煙囪”等火山地貌中。15歐元/人/小時;五小時以上,10歐元/人/小時;60歐元/天。
行程
D1伊斯坦布爾飛往卡帕多奇亞(開塞利)。
D2驅車格雷梅山谷游覽火山地貌。參觀Kaymakli地下城。到巴倍夏看“精靈的煙囪”,午餐后到Derent看各種動物形狀的巖石地貌。前往阿瓦諾斯參觀制陶工場和作坊。在玫瑰谷徒步、繩降,晚間觀看蘇菲派回旋舞。
D3日出時隨熱氣球升空游覽。早餐后驅車往卡帕多奇亞南部,沿Ihlara Gorge峽谷徒步七公里,參觀峽谷內的洞穴教堂。午餐在河邊風味餐廳。午后參觀Seling修道院及洞穴天主教堂。驅車往Guzelyurt石洞屋及地下城,參觀卡帕多奇亞地區第一座希臘教堂。晚上享受“土爾其夜場秀”。
D4參觀格雷梅露天博物館。購物或體驗土爾其浴。驅車前往安卡拉,黃昏時分登安卡拉城堡。
D5參觀凱末爾紀念堂,看換崗儀式。午后參觀安納托利亞文明博物館。晚餐在Atakule觀光塔上的旋轉餐廳,欣賞安卡拉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