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先是概述了“綠色貿易壁壘”的定義、內容及特點,然后分析了“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企業發展的正面和負面影響。
[關鍵詞] “綠色貿易壁壘” 我國企業發展 影響
環境保護與人們的某些行為如生產、貿易、消費等相聯系時,就會產生許多問題和矛盾,人們形象的稱之為“綠色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也對我國企業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綠色貿易壁壘”概述
“綠色貿易壁壘”是本世紀前后在國際貿易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主要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它把環保要求與國際貿易聯系起來,在國際貿易中對不符合國際和進口國國內環保法律、法規、標準的商品實行限制或拒絕進口。主要有環境附加稅和綠色市場準入制度、產品加工標準制度、綠色環境標志、綠色包裝和標簽制度、綠色衛生檢疫制度、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
“綠色貿易壁壘”保護的對象十分廣泛,包括初級產品,而且還包括所有中間產品和工業制成品等幾乎所有產品,其保護方法既不像關稅壁壘那樣赤裸裸,也不像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壁壘那樣在限制貿易的同時殘存著一定的透明性。它一只手扛著環境保護的大旗,另一只手拿著大棒,制定繁雜苛刻的環保標準和設立諸多環保制度,使人目不暇接、難以應付。
二、“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企業的影響
1.“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企業的正面影響
(1)“綠色浪潮”的興起為我國企業開辟了廣闊的綠色市場
隨著環保觀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各國環保投資額迅速增長,都力求在世界環保市場貿易市場中取得優勢,從而使綠色企業成為當今國際競爭中名副其實的新熱點。龐大的世界環保貿易市場為我國企業發展綠色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與挑戰。開發綠色產品的技術,發展環保服務不僅可以獲得良好的環境和社會效益,而且還有助于我國企業增強市場競爭,擴大市場份額,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例如我國家電行業的排頭兵——海爾集團順應世界潮流,大力發展綠色產品,出口量不斷攀升。
(2)綠色理念有利于促進我國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
“注重生活質量,營造綠色文明”這一新的價值觀日益被人們接受。價值觀的革新必然會帶來消費觀的變化,而消費觀念的變化又使得企業的產品結構向著綠色化的方向發展。這一變化必將影響我國的企業的產品結構,促使那些不利于資源再生、環境保護的初級產品企業不斷改進,而有利于環保的綠色產品生產企業則會增多,使我國企業的產品結構由勞動、資源密集型向技術、知識密集型過渡。
(3)“綠色貿易壁壘”促進了我國企業的技術進步
“綠色壁壘”在對我國產品出口構成挑戰的同時,也為我國企業實現科技進步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新的發展學理論指出,企業的技術進步往往需要外部刺激,在沒有外部刺激的情況下技術進步是循序漸進式的,而在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將可能是飛躍式的。如德國的消費品法促進了我國對替代染料和環保型助劑的研究和生產。
2.“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企業的負面影響
(1)削弱了我國生產出口產品企業的競爭力
一些發達國家對我國出口貨物征收綠色關稅和反補貼稅,將使我國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喪失競爭優勢。此外,“綠色貿易壁壘”的制定實施必然會涉及到產品從生產到銷售、使用乃至報廢各個環節的監督和檢測。這樣,企業的各種中間費用和附加費用將大幅增加,使產品的出口成本大為增加,進而削弱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2)“綠色貿易壁壘”使我國生產出口產品企業的經濟效益下降
由于我國環保產業尚不發達,社會整體的技術水平不高,國內企業本身缺乏經驗和技術人員,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投資開發適合自身需要的環保技術勢必占用過多資金。而綠色壁壘要求將環境科學和生態科學的原理運用到產品的生產、加工、儲藏、運輸和銷售過程中,這就使企業不得不履行有關環境保護的檢驗、論證、技術鑒定等繁雜手續,勢必使產品的中間費用,以及附加費用增多,削弱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最終導致出口產品的經濟效益下滑。
(3)“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產品出口市場范圍產生影響
我國產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即歐美和亞洲“四小龍”等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多數都是世界貿易組織與環境委員會的成員,公眾環保意識強,環保行動起步早,成效大,環保技術居世界前列。它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對發展中國家要求較高的環境標準。我國因在短期內無法達到,從而使得我國產品出口市場范圍面臨縮小的危險。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正面臨嚴峻的形勢。
(4)出口貿易摩擦將會增多,使我國企業身受其害
在發達國家占絕對優勢的國際市場上,在綠色浪潮和環保運動的推動下,廣大發展中國家將在各類綠色貿易摩擦中處于被動地位,身受其害的大多還是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企業。這就意味著,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不僅要面對高不可攀的技術標準,并為此做出不懈努力,付出巨大代價,而且還要面對因“綠色貿易壁壘”所引起的各種復雜的貿易摩擦和爭端。
(5)“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招商引資企業的影響
我國在外資大量涌入的同時,少數海外投資者為了獲取可觀的經濟利益和逃避本國高額的污染懲罰,利用我國寬松的環境標準,投資興建污染密集型企業(在化工、印染、電纜、農藥等行業尤為明顯),這對我國企業的發展及我國的環境問題都產生了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林 琳:突破綠色壁壘、迎接環保挑戰.法學評論,1998
[2]吳玉萍:國際貿易中的綠色貿易壁壘.世界經濟與政治,1995年1月
[3]胥樹凡:何以應對綠色貿易壁壘.中國環境報,200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