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球產業變革日新月異,消費者的要求日漸復雜,新興市場應運而生,眾多的國際企業正積極優化其生產活動的地點和物流體系,以求更出色應對這些變化帶來的挑戰,本文介紹了歐洲物流業發展形式和未來趨勢。
[關鍵詞] 歐洲 物流業 增值服務
進入21世紀,隨著貿易壁壘的解除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讓貨物運送變得更為經濟而且便捷。經濟全球化使整個世界成為一個競爭的大市場,物流管理的新面貌也從傳統工廠內部的倉儲和運輸,擴展到公司外圍,整合與供應鏈有關的合作者,將產品研發、訂單、采購、生產計劃及控制、顧客服務連成一體。在全球經貿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歐洲,其物流發展與進步影響世界物流走向。
一、影響歐洲物流業發展的因素
1.互聯網技術和個性化需求。網絡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這也正在改變歐洲市場的面貌。消費者能夠輕而易舉地找到想要的產品并且比較他們的價格,由此產生的結果是提供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開始取決于消費者而非生產商。而現代消費者的要求日益復雜,他們青睞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因此制造商也就必須在其產品種類上不斷推陳出新,以滿足顧客的要求。在目前強調“個性化生產”的競爭態勢下,要以傳統營銷學的方式將消費者劃分成幾類目標客戶越來越困難。消費者的需求和需求方式因人而異并且不斷變化,這種個性化的需求正在縮短產品的生命周期。
2.全球性采購及制造。制造商們通過重整其全球供應鏈來順應全球化趨勢,并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核心業務上。所謂重整全球供應鏈也就是整合生產和物流體系,以降低運營成本、加強靈活機動性、提高整體效率,從而提升客服水平。這種做法導致了工廠數量的減少,但卻更趨于專業化、合理化和產銷彈性。在經歷了21世紀初期幾年的全球生產高峰期以后,經濟增長的速度逐步趨緩,廠商面臨大幅削減成本、提升利潤,對顧客忠誠度的競爭加劇和建立戰略合作的緊迫性也日益增大。降低成本的方式之一是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同時以全球布局的角度與供應商合作,以實現規模效應。這一舉措顯然對全球和歐洲的物流行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歐洲物流業,由于歐盟內部的統一和管理而出現了一股強烈的整合風潮,貨運、倉儲、配送和整體物流等領域呈現出集中管理的趨勢。
3.企業利用物流加強整體競爭力。物流直接影響公司企業成本,據調查顯示,工業界的物流成本占公司總成本約11%;對貿易經銷公司而言,其物流成本約占總成本的20%。在歐洲的物流成本占公司營業額的6%~8%,最高的物流成本是電子業方面,占8%;最低的6%是化工業。物流管理的最佳化,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顧客滿意度,進而提高公司競爭力。
4.歐洲區域內物流需求多樣性。2004年5月,中歐和東歐(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簡稱CEE)地區有10個國家(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馬其他、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加入了歐盟,自此,歐盟成員國總數已達25個國家。中歐和東歐十國的加入,擴大了歐盟網絡范圍,增加了潛在的消費者數量。雖然東歐市場開放,更加速歐洲整合,歐洲經由物流結構網絡連結在一起,但是整個市場,仍無法達到預期的一致性,而必須根據不同國家的需要,配合其物流結構和個別服務的要求,以達到整體性的目的。
二、二十一世紀歐洲物流業的發展
1.歐洲物流業結構優化。各個行業在歐洲市場建立供應鏈各有不同標準。第一標準通常是交貨時間,例如,電信運營商若遇故障暫停業務時,需要馬上調用關鍵零部件進行修復,不能長時間等待關鍵零部件的到來,而消費電子產品零售商的補貨時間通常都是在24小時到48小時,因此物流倉庫最好是接近顧客所在地。第二標準需要考慮的標準是產品的價值,高價值的產品通常存儲于中央控制中心,以便降低資金成本。現今在歐洲物流供應鏈主要有三種結構,第一種為由一處大型配送中心為分布在各地的衛星倉庫補貨;第二種為由中央倉庫直接向整個市場供貨;第三種為地區配送中心,由分布在不同地區的倉庫直接從貨物來源地取得產品。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創新和通信成本的不斷降低,使得企業能夠建立在對上述供應鏈進行集中管理。
2.歐洲物流業發展考慮客戶個性化需求。由于互聯網技術發展,帶動物流業起飛,也提高顧客對物流服務要求。顧客已從過去只要求低價位,進步到如今要求高品質及個性化服務。在歐洲,盡管已成為一個大市場,但其地理空間還是相當的分散,各國不同的語言、文化、風俗習慣和法律法規對產品要求也各有不同。為了及時響應各地不同的客戶對產品的要求,需要制造商盡可能地將產品定制延遲到供應鏈的最終階段,在物流配送中心所儲存的不再僅是最終產品,也存儲大量的一般通用零部件,等待客戶的確切訂單后,才根據訂單上的具體要求完成最后的組裝,這種延遲制造的做法的是讓企業能更加及時準確的響應市場的需求,較短的供貨周期、緊急訂單的靈活處理、庫存的合理調配等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3.歐洲物流業提供不斷完善的增值服務。集中式歐洲配送已被證明是非歐洲本土企業服務歐洲市場的有效方式。實際上,大多數的跨國企業正采用這一模式組織起歐洲物流。然而,歐洲的商業環境不斷改變,新的市場需要和產品特點意味著集中式歐洲物流配送已不再是惟一有效的方法,區域性倉儲、交叉配送、合并運送等其他方式也正被運用,以加強供應鏈的及時響應能力,滿足大量產品定制的要求,傳統供應鏈正向復雜、集中管理、需求驅動的結構演變。歐洲物流新發展過程中,存貨地理位置并不是關鍵因素,傳統的歐洲配送中心在供應鏈中開始發揮另一種作用。除了作為存貨地點,還成為整個供應鏈的服務中心,創造著附加價值。歐洲物流業不僅能夠提供倉儲、訂單出貨、配送等基本物流服務,而且能夠提供,如以抵押方式采購物料、庫存擁有權、電話客服中心、金融管理服務、電子商務以及各種管理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其中比較成功的案例可以說明增值服務所帶來的受益。SanDisk是一家美國的閃存產品生產商,這類產品廣泛使用于各種高科技設備,如MP3播放器、照相機、錄像機、音頻設備、PDA等。SanDisk是這一行業的領頭羊,SanDisk一直由其設在美國加州的Sunnyvale總公司來提供全球市場的產品和服務。在歐洲SanDisk采用了兩種銷售渠道:代工業務和通過經銷商來銷售自有品牌,但其從市場營銷和成本節約兩種方面考慮。SanDisk認為應在歐洲當地建立一個運營中心,以支持其零售渠道。于是,開始在歐洲尋找服務合作伙伴,后來SanDisk在荷蘭阿培爾頓地區找到了理想合作伙伴ModusMedia公司。ModusMedia 公司不但能夠提供倉儲、訂單出貨、配送和點對點的運作透明度等物流基本服務,而且能夠提供各種管理解決方案,如以抵押方式采購物料、庫存擁有權、電話客服中心、報關和金融管理服務、電子商務。近三年中,SanDisk在歐洲的銷量實現了從300萬到3,000萬美元的飛速增長。
4.歐洲物流的外包也是企業發展的趨勢。在歐洲,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物流外包,讓企業公司專注在本身的核心能力部分,進而提高生產率,并改善對顧客的服務品質。據德國聯邦物流協會(BVL)對世界各國的一項問卷顯示,其中70%的受調查公司,把貨物運送工作交給外包公司,有50%的公司和其他公司共用倉儲,希望透過這樣的合作方式降低成本。此外,大部分的公司把外包限于傳統功能,如產品控制、供應鏈和顧客服務,有10%~20%的受調研公司,引進更進步的物流功能技術,把公司內部運載、生產計劃和訂單完成等工作,交由服務業者去做,希望藉此帶給公司競爭優勢。
可以說,歐洲的物流業經歷了重大的發展和變革,面對不斷變化的客戶要求、數字革命和新的全球化發展趨勢,她正在做出積極的響應。
參考文獻:
[1]彭展:三駕馬車拉動歐洲物流業快跑.中國石化報,2008~1~23
[2]馮玲燕:歐洲物流:即將開始的新戰場.市場周刊-新物流,2007~12
[3]Compass Eastwards.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EU enlarge on Pan-European supply chains. Holland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 Oct,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