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小企業是一個國家市場中最為活躍的元素,各國都十分重視對中小企業培養,積極尋求各種途徑來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通過對域外先進經驗的研究和借鑒,對于解決我國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困境是十分有意義的。
[關鍵詞] 中小企業 國外 融資
中小企業對于各國經濟增長都起到了舉足輕重作用。以美日為例,中小企業的為社會創造了大量財富。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中小企業迅猛發展,成為我國具有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增長點。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在于資金不足。企業要想發展必須進行融資。由于內外原因,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以下問題:融資主要來源于個人積蓄和家族集資。外部融資渠道單一,并且難以從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中小企業融資難這在國際上是通病。各國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各有自己的對策。
一、國外中小企業融資的經驗
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比較典型的國家有美國、日本等,因為國情不同,所以具體政策有所差異,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比較一致的,政府對于國外中小企業融資的扶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專門的機構的設立
許多國家的政府都設立專門的機構來對中小企業進行直接貸款或其他形式的信貸援助。其中收效最顯著的為美國和日本。美國擁有參眾兩院組成的美國中小企業委員會,尤為重要的是,美國在聯邦政府下設立中小企業管理局(SBA)來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SBA分為華盛頓總部、區域辦公室和地方機構。SBA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各地,可以向那些有較強技術創新能力、發展前景好的中小企業直接貸款,或直接對中小企業的創新研究進行資助。
日本政府設立中小企業廳作為最高行政管理機構,并且相繼組建了以政府出資為主,面向中小企業的五大政策性金融機構——國民金融公庫、中小企業金融公庫、商工組合公庫、環境衛生金融公庫、沖繩振興開發金融公庫來落實相關法律、法規,以低于市場的利率向中小企業貸款。良好的融資環境需要有法律政策保駕護航。各國都奉行立法先行。在二戰后,各個國家都相繼制關于中小融資的法律法規。代表性的有美國的《中小企業法》、日本的《中小企業基本法》等。
2.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
稅收的優惠是國家對中小企業扶持的最直接也是效果比較明顯的政策。通過稅收優惠,提高中小企業的生存率,提高中小企業的數量,同時利用稅收政策在經濟發展中的杠桿作用,可以促進企業科研開發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表面上看受益的是中小企業,但是從長遠來看,受益的是整個國家。中小企業的底子比較薄,無論是資金渠道還是市場競爭力與大型企業都是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在開始階段,國外是不區分企業的規模,一視同仁,都實行同樣的稅率,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顯然負擔較重,因此,各國都實施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
(1)減免稅收。德國對大部分中小手工業企業免征營業稅。同時,對于在落后地區新建企業,有免交N年營業稅的規定;(2)提高稅收起征點。各國都提高稅收起征點,來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3)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率。這一做法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加速其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當期的應納稅額。
3.完善風險投資體系,創造直接融資市場
風險投資是促進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快速成長最有效的制度。為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各國政府都鼓勵對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業務。美國官方的中小企業投資公司,是惟一一家由聯邦資助成立的風險投資公司。自1958年以來,已經向中小企業融資上百億美元。民間的風險投資公司是中小企業籌資的重要來源之一。目前美國中小企業投資公司和民間的風險投資公司主要針對那些進行創新的中小企業投入資以期獲得高額回報。
二、國外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1.建立健全相關機構和法律法規體系
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優化必須通過政府、社會和企業的三方努力。縱觀各個發達國家,無一例外都擁有中小企業管理機構,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規。經濟發展程度和法律法規的完善程度成正比。各個國家都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實來真正保障中小企業良好的融資環境。因此,我們國家也要盡快完善相關中小企業管理機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為中小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2.制定稅收優惠政策
政府最直接的扶持手段應該是稅收政策。一是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新開辦的中小企業,實行一定期限的減免所得稅待遇;二是對稅后利潤再投資的中小企業,可退還其部分或全部已交所得稅;三是對下崗職工開辦的中小企業,降低納稅檔次和給予一定的減免稅待遇;四是對安置下崗職工達到一定數量的中小企業,可以實現年累積的增值稅和營業稅退稅制度;五是對利用個人資金投資創辦的中小企業,免征個人所得稅,消除重復征稅;六是對出口創匯型中小企業實行聯合“免、抵、退”稅收制度;使得中小企業能夠真正得到支持,增加內部積累資金。
3.建立風險投資體系和第二板塊市場
風險投資的運作模式必須是由市場來運作,要建立一批實力、高水準的風險投資管理公司。鼓勵投資銀行、企業集團、上市公司等參與風險投資。要擺脫政府干預。政府部門要做的就是創造適合風險投資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
早日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第二板塊市場”,可以促進中小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的融資。最終形成由第一板塊市場和第二板塊市場,以及場外市場組成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在我國目前第二板市場尚未建立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合資、合作、產權出讓等多種進行改組改造。
參考文獻:
[1]陳婷:國外中小企業融資政策分析及啟示.企業經濟,2005年第4期
[2]袁 象 余思勤:國外中小企業融資制度給我國的借鑒及啟示,財經論壇,2008年第7期
[3]周廣西:國外中小企業融資制度對我國的啟示.科技信息,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