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產業融合效應印證了由電信、廣電、互聯網構成的三個網絡與業務會出現由交叉走向重合,最終走向業務應用層面的完全融合。產業價值鏈效應有效地說明了三網巨大的鏈接吸納效應;三網融合能擴大企業的上下游關系,實現著價值的傳遞效應;經過增加、拓展后的產業價值鏈的新鏈條,產業價值鏈網絡體現出價值增值效應。
[關鍵詞] 三網融合 產業融合 產業價值鏈 經濟特性
三網融合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其復雜性體現在三網融合不是一個簡單的個體合并,而是一個產業的重新組合,整個融合過程含蓋了微觀層(企業合并)、中觀層(行業合并)及宏觀層(產業融合)的各方面。本文從產業融合效應、產業價值鏈效應等方面著手分析,試圖剖析三網融合的經濟特性,揭示三網融合的經濟本質。
一、產業融合效應
1.產業融合理念與三網融合。產業融合是一種新經濟現象,其是指不同產業通過相互交叉、滲透,從而模糊產業劃分邊界,而各相關產業在整體分布與格局中保持相對協調性和內在成長性。產業融合理論的誕生對產業發展和產業經濟理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產業融合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一定的內在規律性;產業經濟理論則從產業融合理論獲得補充。產業融合效應是指產業之間相互融合和滲透,導致產業邊界消失乃至催生一個新的產業的現象。最典型的就是信息產業與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融合滲透。1997年,Greenstein和khanna將產業融合的研究推及到計算機、通信和廣播電視業的融合,他認為產業融合就是指為適應產業增長而發生的產業邊界的收縮或者消失。
基于此,本文認為三網融合實質就是一種產業融合的表現。該融合包括了三網客戶端融合(客戶端可自由選擇、無縫覆蓋),三網業務層融合(各具體業務的相互滲透和交叉),三網網絡層融合(網絡間互聯互通),及三網技術上融合(技術趨向一致)四個層面的融合,具體關系示意如圖1所示。
2.產業邊界與三網融合。產業融合的完成,表現在各產業邊界或被打破、或被嵌入或被重新劃分。此處的產業邊界是指在同類或者有密切替代關系的企業群或企業集合中,由于同一產業的企業群在產業內部企業之間處于競爭關系和資源置換的合作關系,而在不同產業之間存在著進入壁壘與退出壁壘,從而導致不同產業之間存在的各自邊界。分析產業邊界有助于進一步明晰三網融合的動因及融合后的發展方向。
周振華(2003)在《信息化與產業融合》中對產業邊界進行了詳細論述,在探討電信、廣電、出版“三網融合”時,他認為以數字融合為基礎的電信、廣電、出版等三大產業的融合,雖然其外觀表現為產業邊界的消失或收縮,但其產業邊界的模糊是對傳統產業分類、產業分立的一種變革。傳統產業分立、分類是建立在產業內企業群體的產品、服務同質的基礎上,從歷史上看,電信、廣電、互聯網在服務內容、分配平臺、終端設備上的確存在專用和不可替代性,這三大產業存在明顯的產業邊界、產業間的進入、退出存在障礙。
1978年,美國學者尼古路龐特(Nicholas Negroponte)用三個重疊的圓圈來描述計算機、印刷和廣播三者之間的技術邊界、產業邊界,認為三個圓圈的交叉處將成為成長最快、創新最多的領域。對于三網融合的產業邊界可借鑒Nicholas Negroponte三個重疊圓圈來表示,如圖2所示。
圖2的三個圓圈分別表示三個產業的邊界,邊界由各個產業的技術、網絡、業務、市場、服務等屬性來區隔,圓圈出現交叉、重疊和包含,隨著電信、廣電、互聯網融合的深度與廣度,產業邊界將逐步模糊、甚至消失。三網產業邊界模糊,有其必然性。電信、廣電、互聯網近十幾年來的高速成長,誘發了這幾個行業在業務內容上的爭奪,產業之間的覆蓋與競爭日漸增大;技術的進步、監管與政策的放大為產業之間的交叉、重合、融合提供了現實的條件;電信、廣電、互聯網等三網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網絡的延伸、信息之間在不同網絡之間迅速擴散,使得網絡與信息趨同,實現大信息服務產業。正是如此,隨著信息時代與知識時代的發展,由電信、廣電、互聯網構成的三個圓圈會出現由交叉走向重合,最終從業務應用層面的完全融合。
二、產業價值鏈效應
1.理論背景。產業價值鏈是指以某種核心技術或工藝為基礎,以提供能夠滿足消費者某種需要的效用系統為目標的、具有相互銜接關系的企業集合。產業價值鏈的形成不僅能有效地實現整個產業鏈的價值,體現價值的轉移和創造,而且能在充分整合產業鏈中各企業價值鏈的基礎上,持續地對產業鏈價值系統進行設計和再設計。
(1)產業價值鏈的主要特征。產業價值鏈有6個主要特征:①構成產業價值鏈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個環節都是由大量的同類企業構成,上游和下游環節之間存在大量的信息、物質、資金方面的交換關系。②產業價值鏈具價值增值性。鏈條間的各類交換環節是價值遞增過程。③產業價值鏈具循環性。價值增值實現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④產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技術關聯性強且在技術上具有層次性。⑤產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存在著增加值與盈利水平的差異性。⑥產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對要素條件的需求存在差異性,不同的環節對于技術、人力、資本、規模等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區位偏好。
(2)產業價值鏈的兩維屬性。產業價值鏈存在兩維屬性:結構屬性和價值屬性。從結構屬性上看,產業價值鏈是指一種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所涉及的各個相關環節和組織載體構成的一個網絡狀鏈式結構,可簡稱產業鏈。從價值屬性上看,產業價值鏈是在此產業鏈中大量存在著上下游關系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游環節向下游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游環節向上游環節反饋信息的過程。
(3)產業價值鏈的結構體系。從現代工業的產業價值鏈環節來看,一個完整的產業價值鏈包括上游供應商材料采購、原材料加工、中間產品生產、制成品組裝、銷售、服務等多個環節,不同環節上有不同的參與角色,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并獲得相應的利益。產業價值鏈上各個環節的活動都直接影響整個產業的價值活動,而每個環節又包括眾多類似的企業,它們的價值創造活動具有相似性。產業價值鏈正是由產業鏈內各個企業的價值鏈整合而成,各企業的價值鏈由聯結點銜接。在產業鏈沒有形成前,各企業的價值鏈是相互獨立的,彼此之間的價值聯結是松散的,甚至沒有聯系。通過產業整合,企業被捆綁到一個產業價值鏈系統,產業鏈上的產業價值鏈隨之形成。按照邁克爾·波特的邏輯,每個企業都處在產業鏈中的某一環節,一個企業要贏得和維持競爭優勢不僅取決于其內部價值鏈,而且還取決于在一個大的價值系統(即產業價值鏈)中一個企業的價值鏈同其供應商、銷售商以及顧客價值鏈之間的聯接。企業的這種關系所反映的產業結構的價值鏈體系,如圖3所示。
正是由于產業價值鏈決定了在產業經濟活動中價值的形成、轉移和放大,故其對產業的結構和關聯的影響是巨大的,對產業發展產生的效應是直接的。對三網而言,融合后的產業價值鏈將為其帶來了新的經濟效應。
2.三網融合的產業價值鏈鏈接效應。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完整的產業價值鏈,三網亦不例外。隨著三網技術和市場的不斷交匯、發展,原本關聯度極高的三網業務得到進一步的互動和交流。傳統的各自分離的產業價值鏈已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多樣化的終端用戶需求,使原本在一個產業價值鏈可以實現的業務,需跨產業價值鏈提供;原本可以原網絡或是經同一產業價值鏈上下游結合提供的產品,需尋求更多的合作伙伴,以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因而,三網的融合使原有的產業價值鏈向橫、縱向延伸,不僅在傳遞環節上有所增加,在傳遞規模上亦有所拓展,其依托產業價值鏈的鏈接功能,通過整合形成新的三網融合產業價值鏈,發揮其巨大的鏈接吸納效應,具體如圖4所示。
三網融合的產業價值鏈由服務鏈條上各環節無縫組成,原來傳統的縱向產業價值鏈被鏈接成新的產業價值鏈網絡,除了原有的網絡設備提供商外,中間件提供商、軟件提供商、系統集成商亦包括其中。這些環節,相互交叉、共同作用,扮演新產業價值鏈中多個維度的鏈接結點,起到創造價值的作用。
3.三網融合的產業價值鏈增值效應。三網融合后的新產業價值鏈網絡是融合了最新的技術、最高端的服務、最先進的網絡、最優質的業務的價值締造鏈。源源不斷的價值流、資金流、物質流從鏈條上游向下游發送,實現著價值的一次次傳遞和轉移。經過增加、拓展后的新鏈條,由于實現了三網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使得原本各自獨立經營的業務、范圍得到補充和更新,交易成本逐步下降,服務效率不斷提升,產業價值鏈網絡體現出1+1+1>3的價值增值效應。
從量化模型進一步分析,假設Ri、Ci、Vi 為產業價值鏈的構成要素,其中Ri為原某一網絡的收入、Ci為交易成本、Vi 為利潤,則原有三個網絡的產業價值鏈總效益為:
V原=(R1-C1)+(R2-C2)+(R3-C3)=(R1+R2+R3)-(C1+ C2+C3)(1-1)
三網融合后,R1*+R2*+R3*得到放大,C1*+C2*+C3*逐步減少,則新產業價值鏈與原產業價值鏈的總效益之差>0,實現價值增值。
V新-V原=(R1*+R2*+R3*)-(C1*+C2*+C3*)-[(R1+R2+R3)-(C1+C2+C3)]
=[(R1*+R2*+R3*)-(R1+R2+R3)]-[(C1*+C2*+C3*)-(C1+C2+C3)]
>0 (1-2)
顯然,三網融合后新的產業價值鏈優于原有三個網絡產業價值鏈的簡單組合。無論在價值鏈接規模上還是在價值增值效益上,新產業價值鏈都起到了推動三網產業做大做強的核心作用。
本文運用產業融合效應、產業價值鏈效應剖析三網融合的經濟特性,揭示三網融合的經濟本質。(1)產業融合效應印證了由電信、廣電、互聯網構成的三個網絡與業務會出現由交叉走向重合,最終走向業務應用層面的完全融合。(2)產業價值鏈效應有效發揮其巨大的鏈接吸納效應,源源不斷的價值流、資金流、物質流從鏈條上游向下游發送,實現著價值的一次次傳遞和轉移。經過增加、拓展后的新鏈條,交易成本逐步下降,服務效率不斷提升,產業價值鏈網絡體現出1+1+1>3的價值增值效應。
參考文獻:
[1]吳 穎 劉志迎 豐志培:產業融合問題的理論研究動態.產業經濟研究,2004(4)
[2]陳柳欽:產業融合效應分析及我國的應對措施[J].經濟前沿,2007(5)
[4]周振華:信息化與產業融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吳 穎 劉志迎:產業融合——突破傳統范式的產業創新.科技管理研究,2005,25(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