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作為我國極其寶貴的民族文化財產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保護,但是我國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卻不盡完善。本文著眼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現狀,探索如何加強我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
[關鍵詞]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 現狀 保護
一、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界定與特點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指某社會群體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創作出來并世代相傳、集體使用的歌謠、音樂、戲劇、故事、舞蹈等作品。一般認為,它包括語言形式(民間故事、民間詩歌等)、音樂形式(民歌、民間器樂等)、動作形式(民間舞蹈、戲劇等)及用物資材料創作的形式(繪畫、雕塑、工藝品、編織品等)。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在發展歷程中逐步形成了區別與其他普通作品的特點:
1.主體的不確定性和群體性。民間文學藝術原生作品的最創作者可能是個人,但隨著歷史的推移,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不斷被人們加工、完善,逐漸成為某一地區、某一民族的群體作品,創作者的個性特征并不明顯,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因此,原生作品的所有權和著作權應該屬于產生這些作品的群體或民族,他們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事實上的主體,而單個的人只是作品創作過程中單位元素。也正是基于此,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主體是不明確的。
2.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形成過程的人文歷程和民族特性。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作、完善并融入民族特質形成并沿用的。換句話說,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形成是數代文化積淀與歷史傳承的結果。也正是因為如此,民間文化藝術作品越來越被視為民族文化的瑰寶與精品。
3.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表達形式的多樣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82年制定的《保護民間文學表達形式、防止不正當利用及其他侵害行為的國內示范法條》第2條規定:民間文學表達形式包括:(1)口頭表達形式,諸如民間故事、民間詩歌及民間謎語;(2)音樂表達形式,諸如民歌及器樂;(3)活動表達形式,諸如民間舞蹈、民間游戲、民間藝術形式或民間宗教儀式;(4)有形的表達形式,諸如:①民間藝術品,尤其是壁畫、彩畫、雕刻、雕塑、陶器、拼花、木制品、金屬器皿、珠寶飾物、編織、刺繡、紡織品、地毯、服裝式樣;②樂器;③建筑藝術形式。
二、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的現狀及完善路徑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隨著歷史的前進而逐漸沉淀下來的民族文化的瑰寶。但是近年來,基于各國對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措施的滯后與瑕疵,致使部分民間文學藝術嚴重流失,甚至受到肆意篡改,許多作品都已經失去原有的民族文化特性,嚴重損害了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純潔性。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法律制度始于20世紀60年代,其中多數都是發展中國家是基于保護本國的文化精粹的需要而制定的,如特里尼達和多巴哥在1983年頒布的《民間文學保護法》(草案)。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為適應這一趨勢,紛紛關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法律保護,例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76年為發展中國家制定的《突尼斯樣板版權法》和1982年制定的《保護民間文學表達形式、防止不正當利用及其他侵害行為的國內示范法條》等。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眾多的民族和燦爛的文化,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極為豐富。我國《著作權法》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列為保護客體的范圍,但是有限的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只是集中于著作權領域。滯后的立法工作,與我國作為一個民間文學藝術遺產極其豐富的文明古國和文化大國的地位確實顯得不甚相稱。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正面臨著消亡的危險,為此必須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完善我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完善。
1.界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權利主體。雖然社會群體作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權利主體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在法律層面上社會群體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不能明確界定作品的權利主體,也就不能在法律上徹底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為此,需要建立一種以私權利或群體公權利為基礎的傳統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成立非政府的民間組織來代為行使民族民間文化的相應權利,以切實保護民族民間文學藝術的集體利益或者以國家為權利主體,并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在使用、利用等方面加以規范。
2.拓寬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多種表達形式納入我國法律的保護體系。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表達形式是多樣的,我國著作權法對于符合作品基本構成要件的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已起到了保護作用,但是還有一部分表達形式不符合作品的一般形式,而只是一種互相傳誦的作品風格或者是獨特的表現手段。
3.明確民間文化藝術作品的保護期限。依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對著作權客體的保護期限大多是作者生前加死后50年,也有部分是作品首次發表后50年,但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不同于其他普通的作品,是由數代人在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總結的基礎上形成的,其創作和完善的過程是同步進行的,如果限制了它的保護期限,未完成的民間文藝作品來說和正在完善的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根本得不到有效保護的,因此應該明確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期限視為著作權保護期限的例外,界定為無限。
4.倡導對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整理和收集,肯定整理者和收集者在整理和收集過程中所付出的創造性勞動。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整理本一經發表,就視為一般文學藝術作品,按一般文學藝術作品保護其版權,更給有利于民間文學藝術作的保護和維護。對于其的發展和延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整理者只要是在原始素材基礎上,由其“啟發”而創作出來的作品,整理人就可以對其整理的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享有演繹的著作權。
參考文獻:
[1]鄭成思:版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2]吳漢東:知識產權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王永: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法律保護若干問題探討[J].法苑
[4]趙 蓉 劉曉霞: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法律保護.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