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業辦公室緊貼企業領導核心,在輔助領導過程中,面對各種矛盾和沖突必須運用和諧管理理論,遵循政策指導、公正無私等原則來發揮協調作用。
[關鍵詞] 辦公室人員 和諧管理 協調
黨的十七大提出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和諧社會注重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其實質上就是幾大和諧關系的統一與人的全面發展。我國學者提出的和諧管理理論指出,由于管理客體的復雜性和管理主體理性的有限性,管理永遠會面對一些不能事先確定的東西,需要人自主來應對。和諧管理的理想狀態是使人們協調一致地行動,同時又保持對外界環境的靈活性與應變能力。
企業辦公室緊貼企業領導核心,同時也是矛盾的中心。企業辦公室運用和諧管理理論發揮協調作用意味著在領導的指揮和授權下,辦公室人員面對企業中人們的各種欲望、追求、利益的沖突,承認矛盾,通過協調使矛盾各方消除隔閡、彼此理解、求同存異,并通過解決矛盾使目標、步調一致,達到積極的和諧。從而,企業內成員具有極強的凝聚力,以不凡的形象出現在廣大公眾面前,產生改造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力量。
一、企業辦公室運用和諧管理理論進行協調發揮的作用
1.輔助領導,緩解矛盾
企業內、外部存在著各種關系,這些關系錯綜復雜,有時友好、融洽、團結;更多時會失調、隔閡、矛盾甚至敵對。處理好這些關系,緩解或解決矛盾的手段也各異:如行政手段,使用權力、權威影響或行政命令去指揮、貫徹、控制或阻止,通過一方命令,另一方服從;法律手段,如控告、訴訟、審理、判決、法院調解,由法律來制裁一方或雙方;經濟手段,如收買、交易、獎勵或懲罰,往往是一方收買或補償另一方;甚至武力手段,一方戰勝另一方等等。歸結起來,其共同特點總是一方主動,另一方被動;或一方趾高氣揚,另一方委曲求全;都是硬性的、強制的。而協調則是以溝通信息、疏導關系、說理講情、反復磋商等方式方法促使一方或雙方自覺地作出讓步,從而達到緩解矛盾的目的,是軟性的、自愿的。作為企業的領導者,手中掌握著行政權力、經濟權力和法人代表身份進行訴訟的法律權力(這些權力當然不是時時事事都可動用的),大多數事情、場合也還是靠協調的方法去緩解矛盾。尤其是有些矛盾很難明確判斷誰是誰非,更不能以行政方法加以解決。企業辦公室既沒有行政權,又沒有經濟權,更沒有法人權,在領導的直接指揮或授權下要完成工作,只能靠協調做工作。所以,有人說辦公室人員的工作方式是跑穿鞋底,磨破嘴皮,就是指辦公室人員在矛盾的雙方多次往返聯絡、溝通、反復協商,才能達到調和、調解的目的。
2.協調利益,積極平衡
改革開放深入進展的今天,如何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管理的長效機制和合理的利益協調機制是企業領導和管理者面臨的主要任務。企業管理中會因計劃、指揮或人力、財力、物力分配不當而造成工作、生產上的失調,或因只顧局部利益或小團體利益而各自為政的局面。按照和諧社會“妥善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的方針,企業辦公室人員輔助領導,面對企業之間、部門之間、員工之間或不同層級之間的利益失調,應積極地建言獻策,按照現代企業發展戰略幫助制定科學的生產經營計劃、工序流程,構建合理的工資福利、考核及獎懲激勵機制,健全規范的勞資對話模式,并輔之以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等手段開展協調工作。通過協調,可以調整計劃,調配人力、物力、財力,調節節奏或完成任務的步驟和時間表,達到目標一致、行動一致、步調一致,達到新的積極的平衡。
3.融洽關系,消除誤會
指揮,是一種權威,領導人以此命令或支配下級去行動,下級往往只是服從,是一種消極被動的統一;而協調卻是上級以平等的態度、協商的方式去征求下級意見,通過協商達到統一,下級則是一種積極的配合,因而協調更能融洽關系。企業部門、人員間由于目標、期望、價值觀的不同,因缺乏信息交流或誤會、誤解,因主觀固執、武斷而造成的成見、矛盾或沖突不可避免。企業辦公室應借助有效的矛盾與沖突疏導機制,輔助領導健全處理矛盾的工作機制,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及時合理地處理各種問題。對于人際關系中因冷漠、猜疑、妒忌、分歧等所造成的沖突、敵對,應通過協調、溝通,可使分歧一致,誤會消除,態度改變,關系融洽,可以達到彼此理解或諒解,重新團結一致。
二、企業辦公室進行協調應遵循的原則
和諧管理觀理論認為,當企業處于和諧狀態時,管理績效相對較高。企業辦公室人員能夠合理運用和諧法則,遵守以下原則要求來輔助領導實現企業目標時,就會形成和諧機制,就可以維持理想的運行狀態。
1.政策指導原則
企業辦公室進行協調,必須以黨的方針、政策為指導,以國家的法律、法規為準繩。即無論協調過程怎樣,最終結果都要符合黨的方針、政策,都不能違反國家的法律和法規。有一家化工廠排出的污水危害了附近農村的蔬菜,經廠方辦公室人員協調,采用“私了”方式,給農家賠款了事。卻未想到,因三廢乃是公害,于是仍受到政府環衛部門的起訴。結果,該化工廠被勒令遷至遠郊,還必須安裝排污設備,使排出的水質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如果該廠辦公室人員了解并重視此項政策,及早提出采取污水凈化措施,也不至于如此興師動眾,勞民傷財。
2.公正無私原則
企業辦公室協調,應當公正無私,思想上、行為上不可有意偏袒任何一方。在調查了解的過程中,辦公室人員不能“先入為主”,偏聽偏信;也不可僅從表面印象在感情上傾向于任何一方。只有公正無私,才能取得當事人雙方的信任,才能了解到事實的真相,才能發現矛盾、爭執的焦點和癥結,從而公平合理地解決問題。辦公室人員尤其不能在協調過程中撈取個人私利。
3.平等、尊重原則
企業辦公室協調,無論是政策協調,還是工作協調,最終的協調對象仍是制訂或執行該政策的人,是負責或從事該工作的人。本質上都是對人的協調。所以必須以平等、友好、誠摯的態度對待當事人,即使他們是下級,也必須充分地尊重。應耐心聽取對方的陳述,虛心聽取對方的意見,然后引導各方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交換意見,磋商解決的辦法或方案。辦公室人員切不可以上級自居,企圖以權壓人、以勢欺人,這樣的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4.統籌兼顧原則
企業辦公室進行協調必須有兩個出發點:一個是以大局為重,即統一籌劃;另一個是必須兼顧到雙方的利益,既不能以“統一”迫使雙方服從,也不可讓一方完全得利、另一方完全吃虧。辦公室人員作為協調者,應說服雙方以服從大局利益為重,為了企業全局利益犧牲一些局部利益;又要以雙方利益兼顧為原則,說服雙方為了共同的長遠利益,而犧牲一些各自的眼前利益。古人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凡事總有利有弊,應該棄弊趨利;凡事又有小利和大利之矛盾,應棄小利取大利。辦公室人員自己首先應深明這個道理,才能啟發、說服別人懂得并遵循這個道理。
5.隨機應變原則
協調的一個特點是“靈活性”。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此原理尤其適用于企業辦公室的協調工作。協調開始前,辦公室人員頭腦中絕對不能帶有任何框框和成見。一切看法、結論只能產生于調查研究之后,而不能產生于此前。協調的結果是由當事人雙方彼時彼地在特定條件下的想法、追求的目標和利害關系等復雜因素所決定的,協調者、被協調者往往都無法事先預定,最多只能是一種愿望和預測。因此,辦公室人員進行協調應從最好的愿望出發,而作最壞結果的準備,一切只能盡最大努力去爭取。在過程中,一定要靈活、機敏、隨機應變。有重要情況或轉折的契機時,應隨時向領導、上司匯報、請示,及時取得指示,這樣才能獲得協調的更多成功。
參考文獻:
[1]席酉民 王亞剛:和諧社會秩序形成機制的系統分析:和諧管理理論的啟示和價值[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第,2007(3)
[2]程斌武 譚力文:和諧的管理學闡釋:協調管理觀[J].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5(7)
[3]劉樹信 羅自剛:和諧管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訴求[J].理論探討, 2006(1)
[4]韓 進 張相林:堅持硬性管理與和諧管理的統一[J].領導科學, 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