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惟有確立“和氣生財”的經商理念與行為文化,完善“和諧生機”的商業制度文化,塑造“和合共贏” 的商圈環境文化,中國商業文化才能實現與人、與制度、與環境“共和”的大美前景。
[關鍵詞] “和商” 商業文化 和氣生財 和諧生機 和合共贏
所謂“和”,即和睦之意,含有和衷共濟、政通人和、內和外順等意涵。 “和商”理念是和諧社會追求的商業價值觀。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文化建設的呼喚。本文主要闡述“和商”理念對于中國商業文化建設的現實價值。
一、確立“和氣生財”的經商理念與行為文化
“和氣生財”是中國傳統商人的生意經,這一樸素而簡單的中國商業哲學觀點,卻蘊含了奇妙的經濟與文化間的關系。我國自古就有“人無和氣休開店,會打圓場自招財”、“和氣能生財,強橫客不來”的商業諺語。在中國古代歷史的長河中形成并廣為流傳的晉商、徽商、西商、魯商等幾大商幫的成長和發展歷程,及其成功之道,是對“和氣生財”的歷史詮釋。在長期商品交易和經商活動中,人們不僅認識到“和氣生財”的重要,同時也認識到“和睦相處”的必要性。和氣是前提與橋梁,是良好的服務與形象;和睦是相處的手段與方法,是商品交換得以成功的法寶,是獲取豐厚利潤的良方。由“和氣”而溝通,由“和睦”而達成交換關系,二者相輔相成。由此,“和氣生財”經營理念的發展,必然導致“和睦相處”的經營戰略。
“和氣生財”的經商理念與行為文化包括:(1)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和商”理念,這個“和”是多元的,它涉及到方方面面,諸如活力問題、公正問題、有序問題等。這就要把商業建設納入構建和諧社會的體系中去,形成與之相協調的和諧商業。(2)商業內部上下左右之間要“和”,要合作,即團結一致,同心同德。商場管理者與被管理者能夠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必然同心協力,共創利潤。(3)商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要“和”,要合作,即態度和藹、以禮相待。一個商場要想贏得市場和顧客,顧客至上、童叟無欺、售后服務一條龍的營業宗旨以及和藹可親的態度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4)商業企業之間要“和”,要合作。“和”并不排斥競爭對手之間的明爭暗斗,而是要求合理的經營之道,反對爾虞我詐。商業經營的上策是既競爭又合作,把競爭對手變成朋友,變成伙伴,實現“合作互贏”。(5)商場在處理與社會其他方面的關系時,如供應商、金融機構、媒體等,也要“和”,要合作,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局面。
二、完善“和諧生機”的商業制度文化
建設和諧商業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完善“和諧生機”的現代商業制度,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制度保障。其中,“和”是指人的觀念、行為在組織中的“合意”的“嵌入”,更多地反映人的精神現象與心理感受;而“諧”則是指物的要素在組織中“合理”的“投入”,講究的是科學安排與比例協調。“和諧生機”就是圍繞所要解決的問題,對能科學安排的內容盡可能地進行合理設計,使商業能自主地適應環境、自動調節和充滿生機。商業制度文化強調的是在商場經營管理中應建立一種廣大員工能夠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制度機制,通過它調整商業在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經濟關系,并強化商業的經營責任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通過它促進正確的經商觀念和員工價值觀念的形成,并使員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和諧生機”的商業制度文化包括:(1)堅持“以人為本”,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樹立科學和諧的制度文化觀念。(2)體現剛性與柔性相結合,規范化與人性化相協調,內部條件與外部環境相融合,按照自覺遵守與民主參與、控制與激勵、權利與責任的平衡來設計和實施。(3)不僅重視對人力資本進行激勵的各種制度的制定,而其充分考慮到廣大員工的主觀感受;不僅使用統一、公平、合理的定量考評和物質獎勵,而且經常運用非物質激勵手段。(4)不斷根據商業發展的現實需要進行必要的制度創新,讓“不斷完善”成為商業和諧發展的永恒制度。
三、塑造“和合共贏”的商圈環境文化
把“和”與“合”兩個概念聯用,是中華民族獨創的文化概念。“和合”曾被儒、釋、道三家概括為本身宗旨的綜合性概念。儒家闡述“和合”是人所共知的;佛家始終在談“因緣和合”;道家也強調“和合”概念,如《太平經》指出“陰陽者象天地以治事,和合萬物,圣人亦當和合萬物,成天心,順陰陽而行”。一般說來,這里的“和”,是指異質因素的共處;而“合”則是指異質因素的融匯貫通。把“和”與“合”聯用,強調了事物是不同因素的相異相成與緊密凝聚,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辯證思想與系統觀念。“”和合共贏”,就是在“和合”理念及其戰略思維指導下,通過合作伙伴之間“和”與“合”的互動及各種相關因素的優勢互補,從而形成有利于各方共同發展和增加贏利的“共贏”結果。
商圈環境文化指的是與商場生存息息相關的各種關系網中的文化現象,其主要構成有股東、金融機構、供應商、合作伙伴、行業協會、新聞界、政府、社區等等。商業企業與其關系網成員的關系是以各自利益為紐帶的價值觀之間的對話,彼此對“價值”訴求點的不同導致了各種矛盾和沖突的產生。這就要求:(1)商業企業必須具有兼顧八方的視野、海納百川的胸懷以及“和合”的思想態度和做事原則,并始終使自己擁有主動權,化矛盾沖突為發展動力。(2)加強倫理道德建設,倡導誠信友愛的人際關系。當前重點要治理企業與社會的誠信問題,沒有誠信,人際關系緊張,就不會有友愛;沒有友愛,就沒有“和合”,更沒有“共贏”。(3)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建立強有力的商業企業與社會的“和合”管理體制和自我協調機制,完善開放暢通的商業與社會的流動機制,從而實現“和合共贏”的商圈環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