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會計監督職能弱化的原因,探討了加強會計監督職能的思路。
[關鍵詞] 會計監督 職能 強化
會計監督職能是會計職能中比較重要的職能,它對于規范企業經營行為,向現代化企業速度邁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目前的狀況,對強化會計監督職能做了一些粗淺探討。
一、會計監督職能弱化的原因
1.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使會計人員的監督職能受到限制。由于單位負責人的利益與企業或單位的經營成果相聯系,會計人員是單位負責人領導下的工作人員,其經濟利益由單位負責人所掌握和決定,提供虛假會計報告來偷逃稅款、粉飾業績等直接關系到單位利益,與會計人員自身利益也密切相關。有些領導正是利用這種關系與手中的權利辦理經濟業務獨斷專行,無視會計人員的監督。如果會計人員堅持原則,往往會受到單位負責人和其他方面的阻撓、刁難,甚至手段隱蔽的打擊報復,從而使會計監督受到很大阻力,因而無法對本單位的經濟活動真正行使監督職權。
2.對財會人員的合法權益保障不夠。目前,財政、財務部門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只是間接管理,對會計人員的待遇、獎懲、晉升、調動等無權過問和決定,沒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對會計人員遭受打擊報復的問題往往不了了之,嚴重挫傷了會計人員嚴格執法的積極性。
3.會計監督方法不科學。傳統的會計監督方法局限于經濟活動發生以后查對賬目、清查財產和計算分析,如審核原始憑證是否合法、合規,將賬薄同憑證、賬薄、報表核對是否相符,計算分析各種價值指標以及經濟活動的效果等。這些傳統的查賬方法只能是保證會計核算賬平表對的手段,即使查出問題也于事無補,它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
4.法律機制不健全。《會計法》中有不少條文只是規定“不得”從事這樣或那樣的行為,沒有給出違反后的處罰辦法,處罰的力度也很有限,難以起到威懾的作用。而且欠缺與《會計法》配套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如對于上市公司披露虛假的會計信息,《證券法》只對處罰造假者做出了法律規定,卻沒有明確造假者對信息使用者損失的賠償責任。
5.會計人員素質低下。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目前我國1200多萬會計師,接受高等及高等以上教育的比例不高,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偏低,缺少分析判斷能力和敏感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和會計工作同國際標準接軌,由于對會計政策理解不透徹,業務不熟,使得他們不能正確辨別經濟活動的真偽,難以做到合理、合法,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部分會計人員的監督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職業風險意識,職業判斷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在權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惟命是從,有意造假,使得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6.國家、社會監督體系不健全。財政、審計、稅務、證券監管等各監督部門之間標準不一、功能交叉、管理分散,部門之間缺乏橫向信息溝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部分執法人員素質不高,法制觀念淡薄,人為因素重,主觀隨意性大。社會監督的行業自律監管制度尚不完善,現行體制下社會審計委托關系存在實質性缺陷,經營管理者是被審計人又是審計委托人的雙重身份,決定著審計機構的聘用、續聘、收費等事項,巨大的商業利潤使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計企業成為合作伙伴。
二、強化會計監督職能的措施
1.完善會計管理體制。實行會計委派制,會計人員的職務、工資、福利、獎懲和培訓等由財政部門直接管理,從制度上保證下派人員深入企業的各個環節,有機會參與企業重大決策,從待遇上消除會計人員的后顧之憂,從激勵機制上激發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從法律責任上劃分監管人員的責任與經營者的責任,使責權利相匹配。
2.改進會計監督的方法。引入責任會計、預算控制制度,融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為一體,使會計由核算為主型向管理為主型轉變。大力發展網絡監督,實現業務信息、人員信息的廣泛交流。對經濟活動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監督控制。增強會計監督的時效性。
3.進一步完善會計法律體系。制定和頒布《會計法》實施細則,明確違法處罰的定量、定性標準,提高《會計法》的可操作性,加大處罰和執行力度,對違規違紀的企業及其連帶責任人予以曝光并給予處罰;同時還要強化一些配套法律及相關法規的實施,如《經濟法》、《證券法》等,加快會計法律體系的建設步伐,使會計監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制定的保護秉公執法的會計人員的法律條文,應具有較強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4.強化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督。財政、 稅務、 審計部門要合理分工,建立責任制,各負其責,使外部監督配合協調一致。加強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行業自律和他律,財政部門應依法強化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指導和監管,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的程序和內容的監督;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及業務水平,減少違規執業造成的會計監督不力;加強對違法、違規的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處罰力度。
5.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嚴格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再教育,提高其業務水平和職業判斷能力,使之在履行會計監督職能中能夠發現問題,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并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觀念的建設,增強自我監督的責任感。同時教育和引導單位負責人自覺置身于會計監督之中,履行好第一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6.強化高層管理人員責任。將高管人員的行為引入刑法,如果會計人員在職務范圍內實施了目的是使單位負責人受益的犯罪行為,負責人對職員的犯罪行要負刑事責任。這對高管人員將會起到巨大的威攝作用,從而根治違法違紀的產生。
參考文獻:
[1]梁建民:會計監督職能現狀與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5,(4):37~40
[2]趙一婷:淺論會計的監督職能[J].財會研究,2008,(16):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