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業保險作為WTO“綠箱政策”所允許的支農工具,日益受到各國政府和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下,農業保險對穩定農業生產、保障農民收入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農業保險的福利效應在促進農業產業化、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實現支農性國民收入再分配以及對經濟帶來有理的乘數效應等方面得到明顯的表現。本文從農業保險的福利效應之保障農民收入出發,以個體農戶為視角進一步探討農業保險是如何為農民保收增收保駕護航。
[關鍵詞] 農業保險 福利效應 農戶
農業保險的福利效應,簡單的講就是由于農業保險帶來國民收入增加,進而增進社會福利。首先,對于農業生產者來說,通過參加農業保險,以少量的保險費支出,把不可預測的農業風險損失轉移出去,并且可以把農業保險費用計入生產成本而由社會分擔。農業風險發生后,參加農業保險的農民可以獲得相應的農業保險賠付,使農民的收入有一定保障,農業保險便起到了收入穩定器的作用。其次,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通過支出保險賠付,農業保險對其他部門也有帶動意義。
一、 農業保險福利效應的表現
根據庇古的福利經濟學思想,國民收入總量增加和國民收入均等化都會使社會福利水平提高。以此為標準,農業保險的福利效應則表現為促進農業產業化、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實現支農性國民收入再分配以及對經濟帶來有利的乘數效應等,通過這些有利影響實現國民收入總量增加或者分配均等化,從而提到社會福利水平。
1.促進農業產業化。對于農業生產者而言,農業保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轉移農業風險的財務手段。一方面,農業生產者只要參加了農業保險,就能以少量的保險費支出,把不可預測的農業風險損失轉移出去,形成一種現實的互助性風險保障;另一方面,把農業保險費計入生產成本由社會承擔,可以依靠社會力量建立起一種可靠的農業災害補償制度。這種分散風險、提供經濟補償的制度可以將農業專業化生產的風險轉嫁出去,降低農業投資者的風險預期,使原本不可能進行的投資在保險保障下得以實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業產業化程度。簡言之,農業保險對社會福利產生有利影響的路徑為:使農業投資者風險預期降低——投資增加——產業化程度提高——產出效率提高——國民收入增加——社會福利增加。
2.保障農民收入穩定。Kraft(1996)認為,農業保險影響農業凈收入的概率分布。農民購買農作物保險需要支付保險費,從而會減少農戶可獲得的最大收入,但反過來也減少了低收入的可能性。Yamauchi (1986) 用日本 Aomoriprefecture 的案例來說明農業保險對穩定農民收入的好處。樣本數據來自一個村莊的15個農戶,他們的稻谷在1980年由于夏季嚴重低溫遭受了全部損失。但由于購買了農業保險,稻谷保險賠償額達到了正常年份稻谷總收入的64%。這個賠付是相當可觀的,不僅彌補了種植稻谷的經營成本,還賠付了相當一部分的凈利潤。總之,無論是Kraft的理論分析,還是Yamauchi的實證研究,都共同說明了一個事實:農業保險在災害事故發生時可以使農民獲得最低保障收入,從而起到收入穩定器的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收入,有利于全社會的收入均等化,從而增進了社會福利。
3.實現支農性國民收入再分配。農業保險作為WTO“綠箱政策”所允許的支農工具在實施過程中凸顯了政府的政策補貼、調節、引導功能。政府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投入是政府對農業的一種凈投入。而這種投入是著眼于國民經濟整體的效益,是對農業進行支持的一種補貼方式。通過這種補貼,降低了農業生產風險,從而吸引更多的生產要素投入農業,調節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結構,使之趨向合理,使得國民收入在整個國民經濟和農業部門之間進行再分配。無論是未受災農民和受災農民之間、受災地區和未受災地區之間的再分配,還是農業部門和整個國民經濟之間的再分配,都可以使國民收入的分配相對均等和合理。根據庇古的福利標準,整個社會的經濟福利都會有所提高。
4.對經濟帶來有利的乘數效應。由于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以及農業與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因而使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的保障作用在整個國民經濟內都會產生有利的乘數效應。
二、農業保險為農民保收增收保駕護航
農業保險穩定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福利水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減少農業災害損失,降低農業生產風險,保障農民收入的穩定。農業保險貫徹“防賠結合”的風險管理方針,通過保前檢查、保中開展安全宣傳、制定并落實防災預案、進行安全檢查、實施防災技術等一系列措施來減少災害的發生或者把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無論是避免發生損失,還是減少了損失,無疑都可以穩定農民收入。
2.有利于災后迅速恢復生產能力,保障農業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當災害發生以后,通過對保險標的的施助,一方面來減少農業災害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也使農業有繼續生產的后續資金,保障農業生產繼續進行,避免“因災致貧”或“因災返貧”的發生。
3.有利于保障農業投資安全,改善農民的信貸地位和經濟地位,增加農民收入。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的保障作用,降低了農民對風險的預期。沒有了后顧之憂,就可以增加農業投入,擴大農業再生產,實現保收增收。農業保險的發展,給有了農業保險這一堅強后盾,農民信貸地位也得到改善,獲得貸款的可能性也增加了,這既有利于農業生產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又可以吸引農業投資,搞活農村經濟,形成良性循環。
4.有利于農業生產增加科技、資金等其他生產要素的投入。農業保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分散農業風險的能力,于是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新技術、新品種、新方式中去,有利于農業向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三、結束語
充分發揮農業保險的福利效應對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光給予農業保險以關注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社會各界給它創造一個很好的平臺,讓它得到可持續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文麗 董經緯:農業保險功效研究[J].浙江金融,2007,(5)
[2]張躍華 顧海英 史清華:農業保險需求不足效用層面的一個解釋及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4)
[3]姬便便:發展農業保險為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提供支撐[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6,(2)
[4]梁平 梁彭勇 董宇翔:我國農業保險對農民收入影響的經驗研究[J].管理現代化,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