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給中國經濟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人民幣升值導致了出口逐漸減少,出口加工型企業紛紛裁員來削減開支,而在這些企業中工作的工人大多數都是農民工。農民工失業問題日益突出,失業保障體系急待建立。本文首先就我國農民工就業現狀做了簡介,接著分析了農民工失業問題及現有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建立農民工失業保障體系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農民工 失業 保障體系
一、農民工就業現狀
我國農村人口7.37億,占總人口總數的56%。農村有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到城鎮或城市就業,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農民工群體。所謂的農民工,既包括那些跨地區外出務工的農民,也包括在原籍居住地鄉鎮企業務工的農民。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顯示,2006年,農村外出從業農民工達13181萬人,占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25%左右。
農民工進城就業一方面為城市建設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為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繁榮做出巨大的貢獻。據世界銀行1997年的估計,在1978-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年增長9.4個百分點中,勞動力部門轉移的貢獻占1.5個百分點。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參與多種經濟活動的現象快速增加,并逐步呈現出跨產業、跨區域的特征。2004年以來,農民外出就業的政策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外出就業農民數量從1983年的約200萬人增加到2006年的1.32億人,23年增長了近66倍,年均增長20%左右。農民工廣泛分布在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其中在加工制造業中占從業人員的 68%,在建筑業、采掘業中占到近80%,在環衛、家政、餐飲等服務業中這一比重達到50%以上。
農民工入城就業緩解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壓力,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直接意義。世界銀行調查報告估計,2004年農民工匯回家的款項總額為1690億~3000億元人民幣,2005年為1910億元~3300億元人民幣,未來5年~10年內仍將保持增長。農民工匯款占收到匯款家庭收入比重的20%~50%。
農民工就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但是農民工失業問題卻依然存在,且日益突出。如何解決城市農民工的失業問題,促進農民工就業、生活與社會保障,已成為社會進一步發展不容回避的問題。
二、農民工失業與失業保障現狀
關于農民工的失業以及失業后保障的狀況有一些學者和政府有關部門對此進行了調研。結果都揭示了農民工失業現象比較嚴重,失業后一般很少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各方面的救助,生活艱難,令人憂慮。
1.失業率高、持續時間長
進城農民工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筑業、服務業等領域,不穩定,失業現象比較嚴重,比城鎮居民的失業要嚴峻的多。雖然在不同的城市,農民工失業率會不盡相同,但根據以前學者們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工在城市中的失業率很高,有的城市高達80%以上。
2.失業后生活無保障
調查顯示,失業后農民工生活艱難,其狀況令人堪憂。農民工在失業后,只能靠自己過去的積蓄生活,其次就是借錢和得到親朋好友的資助,靠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的最少。他們很少得到勞動單位或地方組織的幫助。城市農民工工資水平低且很少提高。而且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現象嚴重。2007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4932元,月平均工資水平為2078元,比進城務工農民高出近一倍。但由于工資較低、拖欠工資嚴重,失業農民工積蓄很少,維持生活非常艱難。
3.關于農民工失業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是沒有完整的針對農民工失業的社會保障法規體系,農民工失業后權益無法得到保障;二是政府在農民工失業保障和就業服務方面沒有很好的發揮其主導性的功能和作用;三是農民工缺乏參與社會保障的積極性;四是對農民工的失業及其權益保障缺乏社會關注和支持。
三、政策建議
1.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及社會保險制度
建立和完善農民工的社會保障體系應該優先解決基本保障問題,當務之急是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建立必要的工傷保險及大病醫療等救助、補貼制度。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 積極推進《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立法工作,依法加大對拖欠和克扣農民工工資行為的處罰力度。抓緊修訂《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對各種工資支付行為加以規范,研究建立工資支付監控制度、預警制度、欠薪保障制度等。
2.建立完善就業促進制度,規范城鄉勞動力市場
首先要大力發展和規范勞動力市場。改革勞動就業制度,促進城鄉平等就業,建立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為農民工建立針對農民工的就業優惠政策(從企業和農民工兩方面)。建立以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教育和培訓體制,增加職業介紹和信息服務的質量和數量。加強對農民工就業的指導和服務,提高職業介紹機構的數量和質量, 相關組織和機構的就業服務是對農民工失業救濟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3.提供政策支持,為農民工返鄉提供創業機會
一是制定優惠政策,營造良好創業環境。搭建農民工回鄉創業服務平臺,提供辦理工商、稅務登記、土地使用等手續的“綠色通道”,提供各種信息服務和政策咨詢,組織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指導,組織政府部門與農民工創業者進行結對幫扶,幫助農民工解決創業中的困難,幫助農民工把創業做大做強。二拓寬融資渠道。政府可在扶貧、新農村建設資金中切塊安排一部分資金專門扶持農民工創業。為下崗職工提供小額擔保貸款一樣,建立農民工創業擔保基金,為其貸款提供擔保。
參考文獻:
[1]李 強:農民工與中國社會分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2]朱 明 汪燕敏:就業促進視角下城市農民工失業保障機制的構建.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7年11月第20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