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迪拜旅行,朋友推薦我們入住一家地處偏隅的小酒店。比不上星級酒店的奢華,那里的電梯較小,無專門操作員。若七八個人站在里面,顯得“逼仄”。最顯眼的是,電梯內左右兩側各安裝了兩面鏡子,以方便房客整理“行頭”。
行程結束那天,可能是連日旅行的勞頓,回酒店進電梯后,頭兒有些疲憊,后背下意識地往一側靠了靠。看了鏡子上方的“提示語”,我立即叫他小心玻璃,但已來不及。頭兒“發福”的身體壓力太大,只聽見“哧”的一聲,鏡子出現了一條長長的裂縫,幸好沒成碎片。我趕緊把頭兒拉過來,他額頭上已滲出了冷汗。
等靜下心來,按“損壞公物要賠”的思維,我主動向大堂經理匯報了情況。言明:我們毀壞了鏡子,照價賠償,結賬時一并付清。
沒想到,約莫半小時后,房門被人輕叩。打開房門,酒店總經理帶著大堂經理等四人站在門口,一個服務生手里還捧著一束鮮花。我詫異不已,又用英語簡述了事情的經過。總經理局促不安而又誠懇地道了聲“Sorry”。接著,維修人員現場檢討了鏡子的安裝,說它是“騰空”的,沒有緊貼電梯墻壁,且鏡壁較薄。盡管有“提示語”,仍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給你們造成的驚嚇,此鮮花以表安慰,房價打九折作為精神賠償。如能提出提高鏡子‘安裝安全指數’的建議,我們還另有獎勵。”經理說完后,服務生將花放入我手里。
損壞物件獲“獎勵”,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苛求自己小店的待客之道,很富人情味。難怪在那里“下榻”過的朋友對它的服務贊不絕口,彌久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