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杭州市委市政府開始啟動西湖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治理工程——西湖環湖綜合治理工程。2002年12月1日,西湖綜合治理工程正式實施。這項工程的目的,是要恢復300年前西湖的完整風貌,再現“一湖映雙塔”、“湖中鑲三島”、“三堤凌碧波”等歷史景觀。而在這項工程中,最大膽的一項舉措是——還湖于民,圍繞西湖的公園景點和歷史文化景觀全部免費向游人開放。2003年10月1日開始,杭州西湖環湖公園全部實現24小時免費開放。
作為全國唯一不設門票的4A級旅游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不僅開啟了國內公共服務的“免費時代”,還為杭州帶來了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經濟上,“免費西湖”的品牌降低了游客成本,讓更多的人愿意到杭州旅游,游客增加和逗留時間延長,使得杭州市餐飲、旅館、零售、交通等服務行業都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為杭州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經濟效益,促進了杭州整體經濟發展。為此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副主任劉穎給媒體算了一筆賬:從2002年到2007年六年中,“免費西湖”為杭州市區吸引的游客合計2209.84萬人次,為杭州市區的旅游收入所做出的貢獻為332.17億元,占杭州市區六年累計旅游收入的17.16%;六年間,杭州市財政投入到西湖風景區的建設保護資金,以及公園免費開放所帶來的門票收入損失,已經通過旅游收入增長及其繳納的稅收彌補回來,而且還凈賺了29.92億元。
社會上,西湖免費開放體現了杭州市委市政府“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不僅深受民眾愛戴,而且極大地提升了杭州的城市聲譽:連續六年獲得《福布斯》中國最佳商業城市、中國顧客十大滿意風景名勝區、《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最美的五大湖之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這些“品牌效應”都是難以用金錢衡量的“無形資產”。
環境上,通過實施西湖綜合保護工程,西湖風景區新增綠地100多萬平方米,恢復水面0.9平方公里,拆除數百萬方違章建筑,遷移數萬戶農民,徹底扭轉了湖西局部地區“臟、亂、差”和風景區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狀況。隨著西湖疏浚工程以及引配水工程的完成,西湖水也由一年一換實現一月一換,西湖水質得到極大改善,透明度從以前的50厘米提高至73厘米。
除了上面能看到的效益,免費西湖還潛藏著數不盡的潛在效益,比如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比如增強了社會的和諧……杭州用一張門票拉動了整座城市的發展,這種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