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人口特別集中、苗族文化極為厚重的地區,自治州中部的臺江縣更在古籍中被稱為“苗疆腹地”,全縣的16萬人口中,苗族占90%以上,漢族在這里倒成了不折不扣的少數民族。
在黔東南,位于臺江縣最北端的施洞古鎮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施洞曾經是清水江上游舉足輕重的碼頭,至今仍保留著繁榮的集市;施洞刺繡與銀飾的精美都是出了名的,姑娘的盛裝打扮在整個苗疆首屈一指;農歷三月施洞一年一度的姊妹飯節更是以規模宏大、氣氛熱烈而著稱,被譽為“東方情人節”。
清水江邊,施洞集市好喧囂
施洞古往今來都是“九股苗”聚居的寶地,清水江從這里蜿蜒流過,沿江密布著數不清的吊腳木樓。在苗族古歌里,清水江是苗族先民哭出來的,他們思鄉的淚水化作江水,滔滔東流回到故鄉——清水江流入湖南后匯入沅江,繼而注入八百里洞庭,最終流進了長江。實際上,到了施洞就會明白,清水江不僅僅是苗族人寄托了世代鄉愁的母親河,在陸路交通不便的古代還是商貿往來的通道、文化交融的走廊。
施洞也被稱為“施洞口”,苗語則稱之為“展響”,意為貿易集市。舊時清水江航運是湘黔水運的重要組成部分,施洞則是清水江上游主要的物資集散地之一,最繁榮的時候這里百舸爭流,湖南、湖北的商人也溯游而上到施洞經商,建于清朝末年的兩湖會館至今仍屹立在江邊。施洞民居以傳統的欄桿式吊腳樓為主,但也四處可見江南窨子房的身影,在據說是姊妹飯節發源地的偏寨、芳寨和楊家寨,更是完好地保存著幾十座窨子房,只不過那青磚灰瓦的高大防火墻內,雕梁畫棟的堂屋和廂房仍然有著鮮明的苗族吊腳樓特色。
在施洞,窨子房曾經是家境殷實的標志,有多少座窨子房,就曾有過多少富戶人家,而這些人家大多因經商而發跡??梢姡谰佑诮厜巫拥氖┒慈耍h較深山里的苗族人開放并樂于接受外來文化,善于經商也不足為奇。施洞商人的足跡曾遍及整個苗疆,鎮遠、榕江、凱里等地都有過赫赫有名的“施洞街”。今天,黔東南有一大批人做著炙手可熱的苗裝生意,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施洞人。
時至今日,施洞熱鬧的集市依然遠近聞名。到了每六天一次的趕場天,平日寂寥的施洞碼頭似乎又恢復了往昔的喧囂與忙碌,一條條滿載的客船來來往往,遍地鵝卵石的河灘都成了集貿市場,江邊的老街更是被各式各樣的攤點占據得滿滿當當。除了在任何一個鄉村集市都司空見慣的廉價服裝和日用品外,施洞的集市上還必定少不了出售繡片和銀飾的小攤,裹著紅色頭帕的施洞女人們總是密密匝匝地包圍著這些小攤,即使不打算買也會湊上來評頭論足一番——施洞是著名的刺繡之鄉和銀飾之鄉,哪怕連電視機都置不起的貧苦人家,這兩樣也缺一不可。在這里繡花的好手遍地都是,打銀子的巧匠也層出不窮。
吃過姊妹飯,辣椒說再見
黔東南廣容苗、侗、水、瑤等20多個民族安身立命,因此“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而這么多的民族節日中,最盛大、最熱烈的當屬施洞苗族姊妹飯節,也唯有到了姊妹飯節,施洞苗族的萬千姿色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姊妹飯節不止是熱鬧的聚會、豐盛的宴席,更是一場場驚心動魄的角斗比賽——斗牛、斗雞、斗鳥輪番上陣;一場場難以離散的歌會舞會——飛歌、酒歌、木鼓舞、蘆笙舞競相登場;一場場眼花繚亂的服飾秀——盛裝的姑娘們身上那些閃閃發亮的、叮當作響的銀帽、銀鎖、銀項圈讓你看著眼暈、聽著心慌……
在苗族所有的節日中,姊妹飯節是最具浪漫色彩的、專為愛情而過的節日,苗語稱之為“魯嘎良”?!棒敻隆笔浅燥埖囊馑?,“良”是情侶聚會的意思,也就是說,節日時未婚女子家里要置辦好酒肉和姊妹飯,供她款待情人和朋友。姊妹飯是一種用花草染成五色的糯米蒸飯,在苗語中意為“討歡心的飯”,如果說姊妹飯節是不折不扣的“情人節”,那么姊妹飯就相當于情人節里的巧克力。
依照傳統,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三,施洞的苗族姑娘們便三三兩兩地結伴上山采摘花草樹葉制成染料,和著糯米浸泡,蒸做五色姊妹飯;三月十四,姑娘們又是下田捕撈魚蝦,又是殺雞宰鴨,準備好豐盛的宴席;三月十五,節日正式開始,鄰近村寨的小伙子們陸陸續續地趕來了,青年男女成群結隊地游訪、對歌直至深夜;三月十六是節日的高潮,姑娘們身著盛裝聚集在一起跳蘆笙舞或木鼓舞;三月十七是“大結局”,小伙子們即將離開寨子時,要向看中的姑娘討姊妹飯,而姑娘們也把姊妹飯用手帕包好、裝進竹籃,送給各自的心上人,此時的姊妹飯又有很多微妙的講究:放棉花表示思念,放香椿芽表示希望與小伙子成婚,若是放進了辣椒和大蒜,那就糟了,意味著從此不愿再往來。

每逢姊妹飯節,不但施洞當地的苗族人家傾巢而出,遠近的村寨也會竭盡全力前來助興,通常都在萬人以上,有時可達數萬人。對歌、斗牛、踩鼓、跳蘆笙、吃姊妹飯,節日在連臺好戲中愈演愈烈,令親身經歷者難以忘懷。最近這些年,由于官方的支持和參與,施洞姊妹飯節的規模與影響在逐年遞增。然而,愈加濃重的現代功利氛圍里,那古老而浪漫的氣息日漸模糊。越來越多的施洞人將大把的熱情用于向蜂擁而至的游客推銷繡片和苗服,在江邊扯著嗓子對歌的卻寥寥無幾。遠遠地望著河灘上沖天的篝火、密集的燒烤攤、喧囂的人群,星空下的姑娘和小伙子又有幾分心境來訴說衷腸。
在一個老銀鋪里,我聽見老銀匠吳通云在感嘆:50多年前,他經常與同伴一起走村竄寨地趕歌塘,趕到臺江,趕到革東,又趕到凱里,趕到哪兒都有酒肉招待,雖不豐盛,但有滋有味??墒乾F在,哪兒還有這樣的歌塘給你趕呢?
Tips
1.施洞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臺江與施秉兩縣交界處,在凱里市洗馬河州客車站有直達施洞的中巴車,行程70公里,票價16元。
2.施洞鎮上有若干家小旅館,價格便宜(10~20元/人),條件簡陋,也可考慮住在臺江縣城或凱里市。姊妹飯節期間,施洞乃至臺江縣城的旅館都一律爆滿,只能住在農戶家里,但也能借機體驗苗族風情。
3.到了黔東南,就不可錯過這里大名鼎鼎的苗家酸湯魚。凱里市環城西路“快活林”的酸湯魚最為地道。酸湯魚重在酸湯,最初的酸湯是用釀酒后的尾酒調制的,后改用熱米湯自然發酵而成,也有用糟辣椒結合番茄、白醋等制成酸湯的。
4.黔東南夏季較炎熱,冬季較陰冷,春季氣候宜人,節日較多,最適宜游覽。施洞苗族的節日很多,有敬橋節、吃新節、龍船節、苗年等,其中農歷三月十五至十七的姊妹飯節最為熱鬧,是前往施洞旅游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