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波及到中國。在這次危機究竟對中國產生多大影響的問題上,經濟學家們還在爭論不休。但是,無論持何種觀點,似乎他們都在出主意想辦法,以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全然沒有因為以前的預測有何失算而感到尷尬。但這也是對的,畢竟要向前看嘛!
我們看到比較多的一個建議,是恢復五一長假。更有甚者,是兩會上有代表提出實行每周四天工作制。簡而言之,就是要多休息。
乍一聽很怪,拉動GDP,不是靠加速生產,而是靠休息。休息也是生產力?
實際上這里是拐了一個彎的,休息時間多了,就會拉動消費,人們總不能總在屋子里關著吧,要旅游,要購物,要聚會吃飯,就會帶來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增加就會帶來生產的增加。
也可以這樣說,休息是間接的生產力。
我們經歷過物質極端匱乏的歲月,每個月二兩油,每年幾尺布,每個人的兜里都裝著購貨本、糧票布票油票肉票甚至雞蛋票還有工業券,那時候,誰要是提出每周休息三天,一定會被送到精神病醫院的。
所以,要想用休息來拉動消費,首先要有極強的生產力,同時,老百姓口袋里要有錢。就是說,要真的具備了條件,才能多休息。這樣看來,增加休息時間不是一個絕對可以推動經濟發展的法寶,在物質極大豐富和人們更加富庶的前提下,休息才會推動經濟發展。
我不反對恢復五一長假,但是,為什么前不久中止了五一長假?肯定是因為產生了種種問題,只不過兩害相權取其輕,才又祭出了長假的法寶,因為最簡單,最好操作。至于不足,相對于面前拉動GDP的急需來,就顧不了那么多了。我認為,一個政策的出臺和取消,都應當經過認真地論證,而不是一拍腦瓜就出一個政策。
我們的經濟學家應當想出更多的拉動GDP的辦法來。比如說,我們到醫院去看病,稍微好一點的醫院里總是人山人海,沒有病的人也會在醫院里急病了,就不用說那些有病纏身的患者了,就不能多辦幾所像樣的醫院?也許有人說,辦好的醫院要有人才、設備,這個我也知道,但是,收費、發藥不要什么不得了的人才和設備吧,為什么不能多安排幾個工作人員來收費發藥呢!每次我看到醫院收費處的長龍,都會唏噓良久。
這是一個具體的問題,如果解決得好,既可以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又能夠安排更多的就業機會。類似這樣具體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講教育問題,有多少人找不到合適的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又有多少人才沒有用武之地。如果在完善義務教育的前提下,把教育這塊蛋糕也做大些,依然可以推動經濟前行的步伐。
增加休息時間主要是擴大消費市場,但是,休息時間的增加不是唯一的擴大消費市場的辦法,辦法還有很多,如果不設禁區的話,能不能討論一下放開二胎的問題。這是關系到大局的政策問題,但是,計劃生育的政策在實行了這么多年,中國發生了如此之大變化的情況下,確實有必要細致研究這個政策應當實行何種變化。
想想看,如果能夠把現在的出生率從1.4增加到1.8,增加的人口是多大的市場,能夠拉動多少消費,恐怕是增加一個五一長假不能相比的。當然,不是僅僅擴大市場的問題,對于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解決,對于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長,對于家庭的穩定,都是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休息扯到計劃生育政策,純粹是兩個點,但是兩點之間,我看到了一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