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法,目前存在兩種觀點:一種主張確診為高血壓后馬上用藥:另一種認為可先進行非藥物治療3~6個月,如無效再服藥。專家認為,進行何種方法治療主要決定于血壓高度,如果發現高血壓時血壓已高達180/100毫米汞柱,并經多次測定證實,則應馬上服用降壓藥:若血壓在150/90毫米汞柱左右,且時高時低,則可選擇非藥物治療一個階段。
高血壓患者治與不治,后果截然不同。經過系統治療的病人,可以延緩病情進展,減少高血壓引起的嚴重并發癥,如腦出血、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的發生。為此,目前凡舒張壓高于100毫米汞柱的患者,必須接受降壓藥物治療,而舒張壓在90~100毫米汞柱的患者,應按具體病情決定治療方案。“臨界”高血壓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應盡量采用非藥物治療,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健康教育,盡可能通過非藥物療法把血壓穩定地降下來。
持之以恒的體育鍛煉可降低血壓。實驗證明,鍛煉3個月左右,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可降低10~30毫米汞柱,運動方式可選擇慢跑、步行、太極拳等。在空氣比較清新的戶外進行輕松而有節奏的散步、慢跑,能使大腦皮質處于緊張狀態的細胞得以放松,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血管痙攣,促使血壓下降。同時還可以消除疲勞,使心情舒暢,緩和神經、肌肉和血管的緊張,能直接或間接地起到降血壓的作用,時間可選擇在清晨、黃昏或臨睡前進行。每天1~2次,每次30分鐘。常練太極拳可降低交感神經活性,達到預防高血壓和加強降壓藥的治療效果。練拳時應精神放松,消除雜念,用力輕柔,不宜進行推、拉、握、提、舉等爆發性運動。
高血壓與肥胖關系密切,血壓可隨體重的增加而上升,故適當節制飲食,使體重接近標準水平也很重要。
老年人或高血壓的高危人群,提倡進食清淡及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戒煙少酒,適當限制食鹽的攝取(鹽即氯化鈉,高鈉可使血壓升高)。
鉀具有促進人體排鈉及擴張血管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多進合鉀高的食物,如乳制品、蛋類、水果等。
鈣與血壓成負相關,因此飲食中應注意多攝取一些富含鈣的食物。必要時,還要適當地服用鈣劑。
精神輕松、情緒穩定具有良好的降壓作用。不要為高血壓痛而背上沉重的袍袱,高血壓痛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是可以很好控制的。
因此,一旦發現血壓偶爾增高時,不要緊張。也不要忙于吃藥,應當多加觀察,注意調整生活方式,并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