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主產(chǎn)于云南、廣西、貴州、四川等省區(qū),多為人工栽培。三七又名金不換、田七、參三七等,具有止血散淤、消腫止痛的功效,對人體各部分出血和跌打腫痛具有顯著療效。
三七原藥材呈紡錘形或類圓錐形,長1-6厘米,直徑1-4厘米。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有斷續(xù)的縱皺紋及少數(shù)皮孔,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側面有支根痕。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橫切面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細小棕色樹脂樣斑點。氣微,味苦微甜。以個大、銅皮鐵骨、質(zhì)堅體重、味苦甘者為佳。藥店多有三七片和三七粉出售。
三七片:為橫切薄片,切面黃白色至黃褐色,角質(zhì)樣,周邊黃棕色,皮部與木部易分離或有裂隙。
三七粉:為土黃色或灰綠色粉末,體較輕,松散狀,味苦帶甜。
有一個簡單的鑒別三七真?zhèn)蔚姆椒ǎ簩⑵浞勰┓湃素i血內(nèi),如發(fā)現(xiàn)豬血化成水狀,則為真品。因為三七所含皂苷成分有溶血作用,所以治跌打損傷淤血有特效。如不能溶血則不是真品。三七保管,應將原藥材用紙包好,放置瓦缸中;粉末用瓶裝好蓋緊,放干燥處,防發(fā)霉、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