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病人認為,藥品的價格越高療效越好,所以到醫院看病時十分關注醫生開的藥品價格,若是開的藥品價格很高,就認為是好藥;若是開的藥只值幾塊錢,就懷疑這藥能否治好病。其實,這是一種藥品消費誤區。藥品的療效并不以價格的高低來衡量,藥品的價格與療效、毒副作用也無直接聯系,
藥物的療效好壞、高低,主要取決于是否對癥用藥。如果用藥不對癥、不合理,價格再高也不能稱為“好藥”。例如,紅霉素在抗生素類藥物中屬比較貴重的藥品,但它主要是用來治療肺炎等疾病的,而對細菌性痢疾等胃腸道傳染病就無任何治療作用,因此,即使吃很多的紅霉素,花很多錢,對拉肚子的病人也是無濟于事的。而中草藥馬齒莧雖然很便宜。但對細菌性痢疾或腸炎有確切療效,花幾塊錢就能藥到病除。
藥物的療效好壞、高低,還應從療效是否確切,不良反應是否少,應用是否安全、方便、經濟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例如,心絞痛病人急性發作時,只要口含幾毛錢一粒的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心絞痛癥狀就可立即緩解:鎮痛退熱阿司匹林片雖然價格低廉,但幾十年應用結果表明,療效可靠,不良反應少,服用方便,至今仍廣泛使用。
還應注意的是,有些藥品價格所以很高,是人為造成的。如有的廠家或公司為了推銷自己的藥品,采取不正當的虛高定價、層層回扣的推銷手段,提高了藥價,這并不意味著藥品本身成本高療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