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2006年與馬自達“分手”走上自主道路之后,海馬汽車沉寂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正如中國古話所說“三年不鳴,一鳴驚人”,4月20日,上海國際車展,蟄伏已久的海馬汽車突然發力:不僅展示了四大平臺七大系列產品、三大動力平臺四款自主發動機,而且還展示了業界領先的純電動轎車Me和全新并聯式純電動車Mpe兩臺新能源概念車。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海馬汽車在上海國際車展上高調發布了“藍色引擎”戰略,宣布要以動力總成的技術突破為重點,在傳統動力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兩個領域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海馬品牌價值的提升。
正如業界評論的那樣,海馬汽車“藍色引擎”戰略是當今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中第一個明確將動力總成和新能源通盤考慮的戰略,它為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動力系統發展戰略的選擇上,提供了新的整合思路。“藍色引擎”戰略的發布表明,海馬汽車經過3年時間的探索,已經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自主品牌“芯”突破
隨著合資汽車品牌的產品價格不斷往下走,原來以成本優勢取勝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感受到了巨大的市場壓力,提升品牌價值成為唯一的出路。但是,當所有企業都開始有意識地打造品牌時,才發現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品牌天花板”竟然是如此難以突破。
為了打破“品牌天花板”,國內汽車企業分別選擇了三條不同的道路。第一條道路是走多品牌道路,比如吉利汽車推出了全球鷹、英倫、帝豪三個品牌,奇瑞汽車則推出了瑞麒、威麟、開瑞和奇瑞四個品牌。多品牌戰略的實質就是通過推出更高端的全新汽車品牌,讓消費者忘掉老汽車品牌的負面印象,“曲線救國”。但是,換個名字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主品牌汽車品牌價值低的問題,吉利、奇瑞的母品牌形象如果得不到提升,車型品牌的價值自然也就無法提升。
第二條道路是通過嫁接國際品牌的技術、平臺,提升品牌價值,最典型的就是上汽榮威,它借助英國羅孚的技術背書,較為成功地實現了在B級車市場的突破,一汽轎車的奔騰品牌也借助馬自達的平臺技術,贏得了相對的優勢。但是,這一條道路并不是所有的汽車企業都可以走的,沒有上汽、一汽龐大的資本實力和國際資源,在這條道路上是不可能順利地走下去的。
第三條道路便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在汽車核心技術—動力總成方面的突破,從而確立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這一方面的代表就是海馬汽車。海馬汽車的“藍色引擎”戰略,就是以動力總成核心技術突破為重點,在傳統動力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兩個領域建立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海馬品牌價值的提升。
汽車既是一個技術高度密集的產業,同時也是一個全球化分工的產業,為了降低成本,許多跨國汽車企業將造型設計交給專業的設計公司,車身的主要零部件則由德爾福、博世、電裝等專業的汽車零部件商生產,但唯有一個重要的部件是它們要牢牢抓在手里的,這就是以發動機和變速箱為核心的動力總成。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不同汽車品牌在技術上的比拼,主要體現在動力總成技術上。
從國內汽車產業來看,最近,一些跨國汽車企業比如德國大眾和美國通用已經宣布將在中國市場實施動力總成戰略,加大在傳統發動機和新能源技術方面的投入,以進一步擴大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份額。而相反,我國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動力總成技術方面卻始終受制于人—發動機用三菱動力,自動變速箱全部依賴進口,這種局面嚴重制約了民族汽車產業的發展。自主品牌要最終在品牌和市場份額方面實現質的飛躍,動力總成技術的掌握是一條繞不過去的坎兒。
海馬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吳剛說:“動力總成是汽車制造中最核心的技術,如果一個整車企業沒有自己的動力總成,那就相當于把命脈交給別人把握。海馬要把握自己的命脈,‘藍色引擎’戰略推出的目的就在于此。”
■“藍色引擎”的遠與近
當今,全球汽車行業正面臨著新能源革命的重要轉折點。未來,新能源將不可避免地替代目前被廣泛使用的汽油和柴油,這是所有汽車企業需要面對的長期戰略問題,但是,在未來10年內,傳統動力汽車依然將是乘用車市場的主流。因此,自主品牌汽車企業要解決“芯”問題,需要將新能源研發、自主動力、自主變速器,以及自主動力總成與整車研發協同考慮與發展,這樣才能為未來的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基于這種認識,海馬汽車的“藍色引擎”戰略進行了理性的契合:緊抓傳統動力,緊跟新能源技術。這種“遠近結合”的自主動力發展觀,使得并非最先在自主動力上下注的海馬汽車得以率先“亮劍”。

根據“藍色引擎”戰略,海馬汽車對未來的自主動力發展做出了詳細的規劃。具體而言,一方面,海馬汽車將繼續堅持技術升級,提升傳統發動機的技術指標。據了解,海馬汽車規劃了FP系列(1.6L-1.8L-2.0L)、E系列(1.3L-1.5L)、S系列(1.0L-1.2L)三大動力平臺,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基本上覆蓋海馬汽車所有產品的發動機,從而實現產品系列化。在2010年與2011年,海馬將生產E系列、S系列、渦輪增壓系列發動機,全部提前達到《國家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目標技術指標要求。
另一方面,海馬汽車將持續進行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在2010年前,完成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各項技術準備工作;2011年前,完成油電混合汽車的產業化技術準備工作。在此基礎上,海馬汽車將根據市場需求推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純電動汽車和油電混合汽車。
■海馬汽車的“藍色未來”
今年在上海國際車展上,海馬汽車的參展主題是“科技驅動藍色未來”,和“藍色引擎”戰略相呼應,人們不難發現,“藍色”已經成為海馬汽車的品牌色。
吳剛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藍色”的含義:首先,海馬汽車的總部位于海南省海口市,讓人聯想起藍色的大海,這是海馬汽車給予消費者的第一個最直觀的記憶點,因此,海馬汽車CI系統的標準色便是藍色,而海馬汽車的服務品牌也叫“藍色扳手”;其次,藍色象征著環保、科技,這既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海馬汽車的努力目標;最后,藍色代表著夢想,發布“藍色引擎”戰略,表明海馬汽車是一個有夢想的企業,矢志以領先的藍色科技締造更加美好的藍色未來。
海馬汽車一直在努力實現自己的“藍色夢想”—正如海馬汽車掌舵人景柱所說:“我們要再用20年時間打造海馬品牌。當世界知道奔馳、寶馬的同時,也應該知道中國的汽車品牌。”其實,這個夢想,是所有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共同的夢想,但海馬汽車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堅定地走上了一條通過動力總成核心技術的突破來實現品牌提升的道路,這條路注定更艱難、更漫長。
海馬汽車對這條道路卻充滿了信心,因為它已經在動力總成技術、產品平臺和產能布局等方面細致地做好了規劃。隨著“藍色引擎”動力總成戰略的實施,海馬汽車的自主動力將延伸到所有的車型平臺;在產品規劃上,海馬汽車目前已經規劃出A、A0、A00、B級四個平臺,在此基礎上,做強A級平臺,拓展A0、A00級平臺,做精B級平臺。到2010年,海馬汽車將擁有包括MPV、SUV在內的七個產品系列。在產能布局上,海馬汽車一方面加快海口生產基地第三座工廠的建設,未來將形成年產30萬輛整車、30萬臺發動機、50家配套企業工業園區的整體規模,另一方面鄭州生產基地的建設也已全面鋪開,未來將形成年產30萬輛整車和30萬臺發動機的規模。屆時,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將是一個全新的海馬汽車。
吳剛說:“技術海馬,品質為先。從‘藍色扳手’到‘藍色引擎’,海馬汽車正一步步穩定而快速地接近自己的‘藍色夢想’。”
對話
吳剛:海馬今年要跑贏大市
■“藍色引擎”提升品牌形象
《新營銷》:海馬汽車為什么要發布“藍色引擎”戰略?發布這一戰略的意義是什么?
吳剛(海馬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藍色引擎”戰略包含海馬的自主動力總成戰略和新能源戰略,核心內容是,在傳統動力方面,通過持續的技術升級,改進動力總成系統的效能,達到更高的升功率、更低的油耗和更低的污染物排放;在新能源領域,通過制定新能源戰略目標與發展路線,實現海馬汽車核心技術能力的大幅提升,從而達到保護和改善環境的長期目標。做環境友善型企業,同時兼顧現在和未來,是海馬“藍色”未來長期、基本的戰略。實施“藍色引擎”戰略,積極呼應了國家能源戰略,體現出海馬的社會責任。同時,必將極大提升海馬的核心技術實力,體現“技術海馬、品質為先”的品牌追求。
《新營銷》:海馬汽車為何會將自主動力總成戰略和新能源戰略統合在“藍色引擎”戰略之下?
吳剛:在全球范圍內,為保護地球環境以及應對未來石油枯竭的狀況,新能源將不可避免地替代目前被廣泛使用的汽油和柴油;另一方面,從市場角度出發,未來10年內,傳統動力汽車,依然是乘用車市場的主流。我們的策略是緊抓傳統動力,跟進新能源。自主品牌要有所發展,必須掌握汽車制造的核心技術——發動機制造及動力匹配,堅持自主研發,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如果一個企業大部分動力核心都是外部采購,這個企業的生存會有問題,這就是海馬提出“自主動力總成戰略”的根本原因。
■歡動營銷主打“體驗牌”
《新營銷》:此次上海國際車展上,海馬歡動1.6L正式上市,它與歡動1.8L分別承擔了怎樣的任務?
吳剛:歡動1.8L系列車型在2008年年底上市,承載了海馬汽車進軍高端兩廂車市場的期待,而且已經獲得了市場初步的認可。歡動1.6L系列車型將在品質領先的基礎上,搭載先進的自主動力,全面征戰主流中級兩廂車市場。需要強調的是,歡動1.6L排量小于1600cc,符合國家購置稅減免政策要求。因此,可以形象地比喻,1.8L歡動是先鋒官,1.6L歡動是主力軍。
《新營銷》:目前兩廂車市場1.6L車型產品競爭十分激烈,海馬汽車如何推廣歡動1.6L?
吳剛:從技術角度講,目前1.6L兩廂車主流車型以合資品牌居多,但是歡動1.6L與其相比品質相當,核心發動機技術先進,更加節能環保,完全具備與合資1.6L兩廂車型競爭的資格,并且將與自主兩廂車型全面拉開差距。我們對歡動1.6L的品質和技術都很有信心。
當然,再好的汽車也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才行。為了推廣歡動系列車型,我們舉辦了一系列以體驗為核心的活動,包括去年在成都舉辦的“極限24小時·歡動賽道測試”活動、今年在全國各地舉辦的歡動1.6L“0~400米直道加速賽”。我們希望通過媒體和消費者的親身體驗,展示產品的品質和我們的技術實力。
《新營銷》:海馬在產品上規劃了四大平臺,車型也非常多,對于這些車型是平均用力還是重點突破?
吳剛: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平臺適當擴展是有必要的,海馬的“平臺”戰略具體來說就是做強A級平臺、拓展A0、A00級平臺、做精B級平臺。我們目前采取的策略是有針對性的突破,不會平均發力,不是所有車都要做,重點還是在于A級車。
■2009年是海馬的品牌年
《新營銷》:海馬汽車自2006年自主發展以來,相對而言一直比較低調,現在不但發布了新的企業發展戰略,而且連續發布了包括新能源車在內的多款新車,是否預示海馬汽車將在2009年全面爆發?
吳剛:海馬從2006年開始走上自主發展道路。按照汽車產品研發周期,2009年對于海馬而言,已經從長期的研發積蓄進入到厚積薄發階段,進入了一個新品上市的密集期。上海國際車展上我們推出了1.6L歡動,還展示了我們的MPV、A0、SUV等新產品。海馬品牌調性未來將朝著更活躍、更年輕的方向塑造,品質改善、全面價值提升將成為重頭工作,同時,我們會進一步加強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銷售服務網絡向二、三線市場推進。總體來說,2009年是海馬汽車的品牌年、品質年、技術年。
《新營銷》:汽車下鄉對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來說是一大機遇,海馬汽車未來如何布局二、三線或農村市場?
吳剛:汽車下鄉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自主品牌的進一步成長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不久前,海馬已經進入國家汽車下鄉汽車企業目錄。此次上海國際車展上,海馬展出了旗下首款微客福仕達,海馬鄭州基地的“雙微”戰略也已經成熟。未來海馬在微車方面會投入更大的精力,微車也將成為海馬戰略中重要的增長極。在市場營銷和經營網絡的規劃上,海馬將加速向二、三線城市滲透。在2008年海馬汽車銷售服務網點總數超過350家的基礎上,在今年年底之前擴建到500家,完成銷售服務網絡基本覆蓋到二、三線城市甚至百強縣的布局。
《新營銷》:海馬汽車2009年的產銷目標是多少?
吳剛:今年的車市形勢十分復雜,危機和機遇并存。對于海馬來說,是機遇大于危機,原因有三點:一是2008年海馬提前進行了調整,二是多年來由于海馬采取了穩健的經營思路,現金流充足;三是前幾年加大研發投入,目前海馬進入了新產品集中上市期。因此,2009年海馬的目標是實現10%~15%的增長,爭取跑贏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