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使用抗生素絕不能自作主張,一定要經醫生診斷后憑處方購買。
利君沙、先鋒霉素、阿莫西林、環丙沙星、乙酞螺旋霉素……幾乎每個家庭的小藥箱里都能找到幾樣抗生素,許多人都是一旦身體哪里有炎癥就隨便吃一點,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據了解,由于抗生素一問世就顯示出了驚人的殺菌消炎功效,所以在治療各類炎癥、呼吸道類疾病、各種感染的藥物中,有大量的抗生素類藥品,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主任魏建英表示,有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一有頭疼腦熱,或者是一般的突發疾病,根本沒查清是不是細菌感染,就先從家里翻出抗生素吃起來。而且為了服用方便,很多人干脆把抗生素當做常用藥儲存在家庭小藥箱里,隨用隨取。她提醒,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抗生素都是處方藥。并不能由患者自己判斷是否需要使用。為了保障用藥安全,最好還是把藥箱里的抗生素都“請”出去,等有病時去醫院檢查后再看適合吃什么藥。或者在生病時帶著家里有的抗生素去請教醫生,得到醫生指導后再服用,服用時還要注意藥品的保質期和劑量要求。
目前藥店都加強了對處方藥的管理,像頭孢拉定和阿昔洛韋這類處方藥必須憑處方才能購買,不過,有的人偏偏喜歡鉆個別藥店管理中的“空子”,或是軟磨硬泡非要售藥員通融一下,還認為這樣就占到了便宜,殊不知這種做法埋下了用藥不良反應的隱患。
很多人吃抗生素全憑經驗:上次扁桃腺發炎吃了某種抗生素,下次喉嚨痛就繼續買它,如此反復很可能形成濫用,并產生耐藥性。
魏建英表示,究竟什么時候需要用到抗生素,一定要去醫院檢查后再作決定,例如:是不是細菌感染并達到相關指標(如果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就不對癥)?血象檢查的結果是否提示需要使用抗生素?當檢查出所感染的細菌只對某種抗生素敏感、只有這種抗生素才能治療時,就是非用抗生素不可的時候了。
要提醒的是,抗生素都有副作用,所以醫生在決定給患者使用時也是權衡過利弊的,確定了能治療疾病的利益大過副作用才會給患者開出抗生素。一般來說,青霉素類的抗生素相對安全,而其他種類的抗生素都不是很安全,所以患者也不要以為越強勁的抗生素治療效果越好,而一味地要求醫生用“猛藥”。(河北 陳潔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