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
中國皇帝壽命最長的首推清朝的乾隆,活了80多歲。清宮醫案專家研究認為:乾隆愛好運動,喜歡狩獵、洗溫泉和聽音樂。乾隆還注意“節飲食,慎起居”。他說:“老年人飲食宜淡薄,每兼蔬菜食之則少病,于身有益。”據記載,他有16字養生之道:“吐納肺腑”,即黎明即起,起身后做深呼吸運動:“活動筋骨”,即多進行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十常四勿”,即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眼常動、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適時進補”,即進入老年之后,需要營養較多,要多吃一些富有營養的滋補品。
書法家蘇局仙
著名書法家蘇局仙在105歲高壽時曾說:“我之所以長壽,并沒有什么靈丹妙藥,主要是生活有規律,堅持進行一些適度的體育鍛煉。我每天看書、讀報、寫字,借以陶冶自己的心情,”他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愛吃青菜,偶爾吃肉;不吸煙:在逢年過節時飲少許酒。他習慣于早睡早起,午睡一會兒。每天飯后必繞桌走800步,習以為常。他自幼酷愛書法藝術,90年間從未間斷過,堅持每天臨池習字二百,既使手、腕、臂不僵化,又起到靜心養氣的作用。他胸襟開闊,待人熱情誠懇。他說:“生活中待人要寬厚,處事要顧全大局。”晚年時,不少人向他求索墨寶,他從不吝惜,總是盡力而為,家庭和睦美滿也是蘇局仙長壽的因素之一,百歲高齡時四世同堂,其樂融融。
宋代大詩人陸游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能做到“六十年間萬首詩”,成為我國文學史上詩作最豐的詩人之一,這與他活到86歲的高齡是分不開的。據史書記載,他一生雖經歷坎坷,飽經風霜,但至85歲時,還耳聰目明,能到山間拾柴草。這在古代是極為罕見的(古代人由于生活條件和衛生條件有所限制,70歲以上的人已很少見,故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之說)。陸游為什么能如此長壽呢?這除了他心胸開闊、志趣高潔等內在因素外,還因為他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在他諸多養生詩中都有反映。“老無聲色娛,戒懼在飲食。”陸游十分注意飲食調理,他對飲食講求“粗足”,多吃蔬菜,力求清淡,篤信粥為養生佳品。他在《食粥》詩中寫道:“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他十分強調“少飽即止”。他勸世人不要貪一時口福,恣意進食,致生諸病,追悔莫及。陸游睡覺有一套“睡功”。適于中老年人消遣養生。他主張數息入睡,每晚睡前必用熱水洗腳。陸游以“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動者不衰”為座右銘,“學劍四十年”。年紀大了仍堅持運動肢體,常作力所能及的勞動。到了高年,還和曾孫一起游樂,享天倫之樂。
藝術大師劉海粟
劉海粟是我國著名國畫大師,他在90多歲時仍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說起話來滔滔不絕,鏗鏘有力。1988年7月又實現了“十上黃山”的宏愿。劉海粟的養生之道可分為兩個方面。
①在精神方面,他常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自勵。在晚年所作畫幅的題款中有“百歲開一”、“年方八十八”等字樣,不以老為老,豁達樂觀,童心猶存。
②在物質方面,他說:“人家能吃,我也能吃,并無什么戒忌。”對于燒豬肉、鳳尾、生魚、生蝦甚至生牛肉都極為喜愛,全無禁忌。劉海粟的養生之道,有人歸納為16個字:寬宏達觀,寵辱不驚:美食當前,照吃可也。
英國首相邱吉爾
英國首相邱吉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領袖中最長壽者,活了91歲。他的長壽經歸納起來有四條:
①意志堅強,胸襟寬大。邱吉爾競選首相曾幾次失敗,但他毫不氣餒,仍然像“一頭雄獅”那樣去“戰斗”,最后如愿以償。他待人十分寬厚,能夠諒解他人的過失,包括那些曾經強烈反對過他的人。虛懷若谷,使他擺脫許多煩惱。
②樂觀開朗,詼諧幽默。他的談話充滿了幽默感,甚至在生命垂危之際也沒忘記幽默。
③休息有方,興趣廣泛。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激烈的歲月,邱吉爾晝夜不停地奔忙,每天要在車上度過三四個小時,他就抓住在車上的空隙小憩。他興趣相當廣泛,音樂、美術、文學、軍事、政治等無所不通,在繪畫上他造詣很深,在文學上曾獲諾貝爾獎金。廣泛的愛好陶冶了他高尚的情操,也練就了他博大的胸懷,給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
④飲食合理,喜愛運動。邱吉爾喜歡新鮮蔬菜,酒、肉從不過量。合理的飲食延緩了機體衰老。他從青少年時就酷愛文體活動,騎馬、開車、擊劍……他還是個游泳健將,喜歡風浴、水浴和日光浴。(河南 王小瑞)